项怀诚:国家会计学院诞生记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0-11-20 11:12 浏览量: 3968

本文首发于2015年5月《中国财经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20周年特刊》转载有个别语句更新修订。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必须培养大批的会计师、律师和税务干部,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共识。这个共识,加快了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进程。我有幸亲历了国家会计学院的筹划与建设,感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会计队伍的高度关怀与重视。没有这份高度关怀和重视,也就没有国家会计学院的较快建成,也就不会有今天会计队伍的如此发展与壮大。

1994年3月,财税改革全面展开后不久,时任国务院常务副总理的朱镕基同志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大力开展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工作,决定建立三个现代化财会专业知识成人教育基地,后来逐步发展成为兴办三所国家会计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到了1995年6月,朱镕基同志进一步指出创建培训会计人才的基地是千秋万代的大事,是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基的大事。他主张会计学院要成立校董会,依托名牌大学,要为财政、金融、审计工作服务,为市场服务。1997年财政部成立了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培训基地建设指挥部,我和时任财政部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部长楼继伟同志共同负责会计学院建设事宜。199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正式批准财政部关于组建国家会计学院的请示报告。从此,建设国家会计学院的步伐加快了。1999年4月,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动土兴建,一年后,2000年5月学院建成,在新校舍办了第一期监事会成员培训班。时任副总理温家宝同志莅临开班仪式。朱镕基同志办事雷厉风行,北京学院刚刚动土一个月以后,即当年的5月5日,北京学院已经借用清华大学校舍开始了培训会计人员的工作。差不多同时,我受命去上海与当地领导同志商量在上海办第二所会计学院的事宜。曾经担任财政部部长助理的刘红薇同志当时是上海市的财政局局长,她陪我到青浦看地点——一个待废弃的果园,非常理想。上海会计学院设计好以后,1999年4月16日破土动工,2001年5月16日揭牌。后来上海学院又经过扩建,现在青浦的校园已绿树成荫,校舍朴素而又典雅。现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蒋卓庆同志,当时是上海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副局长,负责学院的基建,他作风踏实,非常能干,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建设得那么漂亮,蒋卓庆功不可没。

北京、上海两所学院已经建成运行,第三所学院建在哪里还没有确定下来,一些地方纷纷到部里争取,部里一时门庭若市。事有凑巧,2001年五一期间,朱镕基同志去厦门视察工作,厦门的同志希望在厦门兴建第三所会计学院,说可以依托厦门大学办校。朱镕基同志回到北京以后指示我抓紧研究,尽快落实。那年我几次去厦门,确定了校址设在思明区黄厝镇环岛大道的中段,面向台湾海峡,风光秀丽,环境特别好。2001年10月立项,请人设计,2002年10月27日动工,2004年11月8日正式投入使用,建设周期2年,建成了这所功能齐全的会计学院。

现在回想起来,五年内先后建成三所国家会计学院,那种雷厉风行、说干就干的作风至今记忆犹新。那是一个干活的时代,那时有一批拼命干活的干部。时隔二十多年,我常常想起他们,特别是三所学院的首任院长梁尤能同志、夏大慰同志和邓力平同志,没有他们,国家会计学院不可能办得那么成功。应当怎么建设国家会计学院,当时我心中没有底。朱镕基同志的指示需要消化,需要落实,依托名牌大学的原则,北京依托清华大学,上海依托上海财经大学,厦门依托厦门大学,三位首任院长也都是从这三所学校选调的。各个学院建成之前,都在所依托的大学先行办班,积累工作经验,逐步形成管理班子。2000年,有一次我见到香港著名会计专家方黄吉雯女士,她当时是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中国地区负责人。她告诉我安达信会计公司在美国芝加哥有一所叫圣·查尔斯的培训学院,可以去看一下,她还让当时也在安达信工作的吴港平先生陪我去。2000年我趁去美国开会的机会,由时任中国驻世界银行执行董事的李勇同志和吴港平先生一起陪我去位于芝加哥郊区的圣·查尔斯。学院校舍古朴,墙上爬满绿藤,没有高楼大厦,给人历经沧桑的感觉。我和学院的管理者座谈,请他们介绍办学经验,他们送了我一批教材。记得圣·查尔斯给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一是宿舍不宜过大。要一人一间,有私密空间,设施要齐全,与人方便。我们三所会计学院的宿舍大多不到10平方米,内有卫生间、衣柜、写字台、电视机、网线等,这与当前我国各大学学生宿舍不太一样。二是要建立学员之间互相沟通的场所,一般宿舍都有活动区,设有沙发、靠椅、小桌、吸烟区等,以便学员之间交流。三是椅子很重要,他们有四种不同规格的椅子,可供开大会、小组讨论和研讨会等不同的需要。据说这些椅子有的坐三个小时以上人都不会太累。桌子则有两种:一种约1.5×1米大小,他们认为最实用,可分可合,可大可小。一种为2×0.7米左右,也很实用。四是重视案例教育。后来我提倡建案例库,推广案例教育与圣·查尔斯的访问有关系。一旦我们掌握大量的案例,讲课时会非常生动,每堂课就会像讲故事一样丰富多彩。圣·查尔斯特别重视团队的作用,认为只要进了安达信,你在全世界任何地方都有可靠的团队在你的背后。他们重视信用,认为会计工作最大的资本是诚信,会计要非常自律守信,只有别人相信你才有人请你做审计。朱镕基同志对国家会计学院的建设非常重视,三所学院建设期间和建成以后,他和当时国务院的领导温家宝、李岚清、王忠禹等同志以及北京、上海和厦门的负责同志,多次去视察指导。2001年4月16日去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和2006年3月19日去厦门国家会计学院都题写了“不做假账”的题词。2001年10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视察时题写了著名的“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题词。现在三所学院都把题词作为校训。在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最早最后两句是“凡我校友,不做假账”。过了一天,总理办公室主任李伟同志给我打电话说总理的题词要改一下,让我把原先的题词送回去,同时领取新的题词。原来,朱镕基同志觉得老的题词有点语病,好像不是国家会计学院的校友就可以做假账,才改为“坚持准则,不做假账”。

转瞬间这已是十五年前的事了,今天回忆起来依然觉得沉甸甸的,楼继伟等财政部党组成员从中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从而获得了一份丰硕的喜悦。财政部党组持续推进会计诚信建设,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构建会计诚信体系和意识,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会计队伍的诚信教育、操守要求,依然是我们今天要孜孜以求、努力实践的原则,不做假账永远是会计人员的神圣规范。兴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至今已近20年,现在学院办得欣欣向荣,朝气蓬勃。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过的人员总数恐怕已经有百万以上人次了。我听财政部的同志说,现在不仅有短期培训班,还有专业研究生的学习班;不仅培训本国的财会干部,还培训周边国家的财会干部。我要为三所国家会计学院的培训工作点赞一下:2014年,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培训了2.95万人次,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培训4.44万人次,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培训4万人次,三所学院一年培训10万人以上,成绩斐然,贡献极大。院庆专题报道

为了会计未来,我们的20年(2000-2020)

二十年 | 启航20年的我们

二十年 | 培养更多高端会计人才

二十年 | 打造差异化人才培养生态圈

二十年 | 积极建设“大会计”财经智库

二十年 | 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

二十年 | 建设SNAI文化校园

院庆活动

SNAI20周年暨第四届校友日活动 | 正式邀请您

SNAIer们,母校的生日你有话说吗?

SNAI创意市集,怎能没有你!

校友线上义拍活动邀你参加!

20周年特刊

党建引领 “四重奏” 廿载奋进新征程

中国—中亚会计精英交流项目启航

SNAI 的四重角色:以构建中国特色管理会计体系为己任

夯实“会计基础设施”, 助推“一带一路”倡议

爬坡推车的我们

会计前辈们的精神闪耀在这里

中国会计视野网——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的网上平台

编辑:精卫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