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模考210+,我什么学校都考不上了吗?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18-10-31 09:36 浏览量: 4821

MBAChina网讯】这个时间点正是模考的时候,你考了多少分?

担心自己没学上吗?其实大家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模考和真题的场合不同,目的不同,命题思路自然不同,不必纠结于分数。

后面两个月正是关键时期,切不可自暴自弃看轻自己。

坚定信念,选你所爱,努力拼搏,足矣。

希望学姐的故事能给你一些信心和指引。

一切的幸运都是努力的结果

作者:2018级殷学姐

本人本科就读于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考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初试分数是254,管综166,英语88,分数排名是初试总分第二名。

本篇经验重点在初试准备,内容包括整个复习过程的规划、各科学习方法及书籍推荐、一些学习技巧的总结,还包括对学弟学妹们经常会问到的问题的解答和我的入学感受。

一、整个复习过程的规划

网上的经验帖,大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战线很长、准备很充分,一类是时间很短、复习不充分,但也顺利考上。我可能属于第三类,时间不长不短,但兢兢业业做好每一步工作。

我的整个复习过程大概是7月~12月,期间都在校复习。7月日均4~5h,8月日均5~6h,9月日均8h,10~12月日均10~12h。

在正式开始备考之前,我有请教过本校的学姐,也研究过网上的很多经验帖,也去当地的一些培训机构做过咨询,机构的老师有为我做一些规划上的指导。因此,对整个复习过程,哪一段时间应该做哪些工作,我也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首先,7~9月中旬是打基础的阶段,主要把基础课程和知识点过一遍。这个时间段很重要,基础打扎实了,后面进入真题也就比较轻松。

9月中旬开始,正式进入真题。首先是做套题,第一遍并不限定时间,关键在于完成每一道题的思考过程。做完后听讲解,和研友讨论难点、重点。

10月上旬准备选学校,所以花了较多的时间在查找相关信息上,但是每天有保证6~8h的学习时间。在此要说明的是,原来我的目标学校是上财,但期间进行了一次模考,成绩并不理想,所以在换哪所学校上纠结了比较多的时间。最后选定上国会,是看中它的名气和专业实力,后面会具体阐述我选择学校时的思考。

10月中下旬开始,正式进入冲刺阶段。由于模考成绩不理想,我觉得自己的基础还不够扎实,尤其是在逻辑上。因此,我花了5天的时间,过了两遍《逻辑精点》论证逻辑部分的网课和习题。同时,我开始准备英语作文、翻译和中文的两篇作文。在这里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我作文准备得太晚了,因此只来得及把真题写了一遍,希望你能够早一些准备,准备得更完善一些。

冲刺阶段是真题和模考相结合。我报了一个模考班,每周末会进行一次模考,其余时间用在反复研读真题。真题大概过了5~6遍,有套题,也有分模块。在做真题的时候,将新研究的或者新学习到的方法融入进去,会有很多新的体会。尤其是在争议题上,你会发现有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思路,可能答案就不一定是原来想的那一个了。

二、各科学习方法和书籍推荐

数学

1、推荐:认真刷两遍《高分指南》,做好错题本。

不推荐:老吕数学,mpacc数学训练的是思维过程而不是投机取巧。

不推荐:数学1000题,难度过高,超纲过多,但是后期想练手也可以做一做。

高分指南的难度高于老吕,次于1000题,比较适中,也会有较难的部分,但好好刷完,真题做起来会相对轻松。通常学生都会在应用题和排列组合感觉吃力,我的建议是把书上习题反复做4~5遍,总结考点,写在题号前,每天都要看一遍。

2、真题是重点,至少刷5-6遍,每一次都要当做第一次做,认真完成思路的整个过程,琢磨易错点,研究更快做题的方法。

逻辑

1、形式逻辑部分

推荐:《要点精编》,刷题用《母题800》,简单易上手,广泛适用。

不推荐:《逻辑精点》的形式逻辑过于复杂,易造成思维的混乱。

2、论证逻辑部分

推荐:论证逻辑看《逻辑精点》,题型和解题方法总结地很完整,广泛适用。

不推荐:《要点精编》的论证逻辑,思路混乱,投机取巧,在真题中并不适用。

3、好好刷真题,至少5-6遍

遇到争议题或者花费时间较多的题,多看几位老师的讲解,多和同学讨论,综合考虑,总结技巧。

4、冲刺阶段认真刷1000题

题目都出得特别好,有助于巩固知识和拓展思路。我刷了两遍,做了一遍错题。

英语

1、推荐:《恋恋有词》。重点放在背单词!单词背好了,英语二基本没什么问题了。

2、如果你基础不够好,研究一下长难句;如果你基础可以,直接开始阅读。推荐老蒋80篇,不过不用太纠结对错,80篇的出题思路和真题还是不太一样的。

3、作文推荐《高分写作》和仿写课。

4、真题一定要多做,至少5-6遍,认真体会出题思路,比对自己的思维误区。

作文

推荐:《写作攻略》+《历年真题全解》。

看完网课视频后,直接开始练习真题,这时不要看范文,自己思考,列好提纲。

写完后,研究范文,好的文章好在哪里,差的文章差在哪里。研究文章结构,研究每一段的写法,如何体现逻辑性。举个例子:论说文中的某一段文字,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句是简单说理,第三句是案例,第四句是结合案例进行说理。

最后,重写或者改写你的文章。写完后,好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出来。

三、学习技巧

1、研友很重要

和研友讨论问题能够让你理解地更透彻,记得更深刻。

2、真题至上

真题最起码做四遍。题在精而不在多,一定要吃透每一个步骤,并且能够举一反三,真题要反复做,反复琢磨出题老师的用意。

3、错题简记

没吃透的题要用专门的笔记本记录下来,反复做。没吃透的题不仅是错题,还有不确定的题,任何一个不确定的选项都不能放过。我的建议是用电脑整理,方便对错题进行反复筛选整理。

将每道重点题的解题技巧用最简单的一句话或者一个简图表示出来,最后一条一条归纳在纸上,反复记忆。

4、要有信息辨别能力

网上信息繁杂,经验帖、机构预测、学姐学长笔记很多,要注意辨别,要有自己的思考与判断,避免盲目。

5、模拟题不要多做

因为模拟题的出题老师并不是出卷老师,思路不一致。模拟题的作用关键在练速度和保持题感,重心放在真题训练。

6、一定要有一个计时器,计算有效学习时间

坐在自习室10个小时并不代表你学习了10个小时,上个厕所,回个微信,时间就过去了。所以,我建议买一个计时器,记录有效学习时间。

四、常见问题解答

我有做过几次线上和线下的分享,这里总结了一些学弟学妹们经常会问到的一些问题。很多基础问题,如考试内容、历年分数线,请自行百度,这里总结的是一些我的思考。

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Q1:应该考研还是工作?全日制还是非全日制?

在我看来,考研和工作并不是对立,而是一种选择。无论考研还是工作,最重要是让自己保持一种持续学习的状态。如果你找到一份工作,它的工作内容能够给你带来很多新知识,能够督促你学习,那这份工作就是一份好工作,可能比读研来得要更有价值。但是,如果你找到的工作,每天朝九晚五,生活轻松而散漫,久而久之,人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这份工作,在我看来是没有价值的。相比来说,读研是一个充实自己的机会。研究生的课堂不再是本科的照本宣科,老师更多地是引导你去深入探究一个东西或者一个事件背后隐藏的逻辑,所以能学到非常多的知识和技能。

20~30岁是一个人学习和奋斗的黄金时期,短短几年的努力可能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所以,我希望你能够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断鞭策自己。

另外一个问题,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很大程度上区别不大,两者的社会认可度趋同是一个大趋势。我认为最大的问题在于学费,非全日制的学费远高于全日制,要考虑自身家庭经济条件,当然,如果有实力争取新生奖学金的同学倒是可以拼一拼我们学校的非全日制,毕竟获评范围很广,且金额很高,最后可能比考全日制花的钱还少。

Q2:到底要不要报辅导机构?

对于这个问题,我是持中立态度。

相信今天不少同学小学、初中、高中都有上补习班的经历,所以报班是一个很普通的事情,关键在怎么选择。

在我看来,将一些信息搜集和资料整理的工作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而花费一些必要的费用,能够有效节约时间。此外,老师有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能够快速帮助我们梳理已学知识,加深理解,同时能够迅速找到薄弱环节加以巩固,当然,自己也能完成这个过程,不过有老师效率会更高。

还有一点是学习能力的问题。比如说四六级,就我们身边的同学中,学霸好好复习能够考到600多,学渣拼死拼活只能勉强过线。现在你们面对的是大批的二战三战的人,这个学习的效率你们自己考虑。

我当时是自己把南京市中心的cc培训机构都跑了一遍,和机构负责老师聊了聊,有试听课试听了一下,然后挑了我觉得最专业的一家,报了模考串讲班。

当然,报班也有坏处。如果你过于依赖补习班,自己不主动思考、不主动学习,那再好的资源也是浪费。

所以,报班的好坏不能单看表面,不能单看数据,而是要结合自身条件综合分析。

Q3:我该选哪个学校?怎么选学校?

选学校这个问题,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在这里我只能给出一些思路。

原则:地区>学校

说白了,大多数人读研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研究生在哪里读,要考虑今后在哪里工作。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辐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找工作会比较有利。如果你在广州读研究生,毕业了去上海找工作,且不说能否与上海某些高校的学生比拼,很多资源和名额在企业正式公布招聘要求前就已被当地的学校瓜分。所以,在学校选择方面要慎重考虑,尽量选择自己想要工作的地区。

其次,要考虑往届生的就业方向,这个可以向在读的研究生询问,或者去学校官网上查。

最后,要考虑家庭和婚姻问题。作为一个独生子女,我出生于苏州,因此我要承担起照顾父母的责任。上海离家很近,能够随时回家,医疗条件也非常好,所以我一开始就选定去上海读研。

第二阶段:备考阶段

Q4:我应该什么时候开始?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吗?

首先自我审视一下,自己的基础是否扎实,然后再做整个复习时间的规划。

如果英语六级在550以上,高考数学(江苏卷满分160)在130以上,应该从7、8月开始也来得及。我高考数学是147分,所以做《高分指南》感觉还可以。但是,如果你的基础不是很扎实,那最好早一些开始,复习冲刺阶段时长稳定在10h,应该问题不大。

如果你从9月中旬,或者10月才开始,除非基础真的非常好,或者之前有系统复习过,考不上的风险会很大,要做好心理准备。

Q5:网上有很多经验帖中,学姐学长都是学习了3~4个月就考过了,可信吗?

这个问题我是不信的,我看过更夸张的,有经验帖说四级都没过的,一个月考上了厦门大学,这你敢信吗?一个人的学习效果不能仅凭一个时间跨度来衡量。你要考虑学习基础、学习效率,还有一些人是为了炫耀而过度夸张,这些你都要考虑进去。举个例子,同样24个小时,你学习8个小时,别人学习16个小时,别人一天抵你两天,那别人学习三四个月相当于你学习六到八个月了。我身边还真的有这样的人,对自己特别狠。

Q6:为什么我已经学习了3个月,单词也背了好多,做题还是会错?

首先,你得问自己,单词记熟了没,看见某个单词,能不能条件反射就能讲出几种意思,相应的短语会不会,其次,句式、语法熟不熟练,能不能顺利分解长句。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那有可能是做题技巧不到位,对选项的分析、对坑点的识别还不熟练。对此,我的建议是:多练习。

Q7:英二真题太少了,要不要做英一真题?

我的答案是:不要做英一真题,把英语二真题吃透。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血泪教训。因为开始的时候看了很多经验帖,里面就有学长学姐推荐先做英一的真题,再做英二的真题,由难入简,所以我在7月的时候,就开始做英一的真题。做了几套之后也确实有了一些感觉,在8月下旬的时候,基本能够做到四篇只错2~3个,所以我9月份安心地开始做英二的真题。然而现实狠狠地打了我的脸。英二的真题,我最多能一篇错4个。

后来,我自己总结了一下:英一和英二的出题套路其实是完全不同的。英一注重词汇,基本单词看懂了,答案也就出来了。但是英二注重的是理解,单词比较简单,坑却很多,思考的时候需要转弯。所以一旦习惯了英一的出题套路,做英二会很难上手。

我认为,英二的真题至少要刷4遍,第一遍应该对阅读做全文翻译和重难点分析。将这些任务平均分摊到每个月,时间还是很紧张的。

Q8:模考分数不理想怎么办?我感觉自己考不上了怎么办?

别担心,要有自信。

我第一次模考的时候,只考了216分。当时正好在选学校之前,我觉得自己什么学校都考不上了。然后我看上国会往年分数线基本在230左右,接下去两个月努力提高十分还是有可能的,就抱着最后一名压线进的心态报了上国会。最后,竟然提高了将近40分,这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所以,要相信自己,别灰心。

另外,模考的出题和真题还是有很大出入的,所以,只能作为参考,不要过分纠结。

五、入学感受

上国会的软件、硬件设施都很不错。大多数人都是单人宿舍,住得很舒服,宿管阿姨都很友善。图书馆环境很不错,学习氛围浓厚。如果有想看的书,跟馆长说,学校都会尽力满足。

老师们都是大牛,讲课风趣精彩。尤其是江老师的国际会计准则课,让我对新准则的原理、合理性和不合理之处都有了深入的理解。当然,老师对我们的要求也非常高,需要在课后阅读很多资料,准备presentation。课程虽紧,收获颇丰。

另外,这里的氛围很不错。大家都是互帮互助,有资料一起分享,有问题一起解决,特别和谐。学习之余,约三五好友一聚,已是满足。

编辑:

(本文转载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