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 汽车生态班:智能座舱及健康服务系统产业研究及商业化探索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04-23 17:02 浏览量: 3691

汽车行业已经从传统制造时代,进入到了用户时代。需要更多关注用户的体验,并通过用户体验去倒推整车系统、整车配置和整车产品方案。继上周的汽车营销现状的主题分享之后,交大安泰汽车生态行业社群班第七期“安泰云享”如约开启,本期由第三小组以团队形式,由韩程程、杨希、刘晓勤三位同学,围绕着智能座舱健康服务系统相关产业研究及商业化探索进行了主题分享,汽车生态班的师生们一同参与了此次在线学习。

交大安泰2011级MBA校友、深圳数翔科技有限公司CEO杨希表示,智能座舱实际上起步是比较早的,但近几年才迎来爆发,一个标志性事件就是2012年特斯拉发布17寸中控屏幕。

智能座舱爆发的两个因素:

1、消费电子类产品对汽车的入侵。大屏幕以其炫酷的交互方式,被直接导入汽车座舱。

2、汽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让一芯多屏等架构得以实现。

智能座舱发展的四个阶段:

1、电子座舱。电子信息系统逐步整合,组成“电子座舱域”,并形成系统分层。

2、智能助理。车辆感知能力得到增强。

3、人机共驾。车辆可在上车-行驶-下车的整个用车周期中,为驾乘人主动提供场景化的服务,实现机器自主/半自主决策

4、第三生活空间。无人驾驶的成熟,驾驶员得到释放,车内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

技术上智能座舱包含的三个层面:

1、车的智能。车载芯片及系统通过传感器,控制器收集、反馈的数据进行计算,对车辆进行最佳状态的适配。

2、对路的智能。车辆对路及周边环境有了更多的感知并通过计算达到躲避拥堵、潜在事故等目的。

3、车辆通过语音、手势、视觉等交互方式感知人的行为,了解驾驶员的需求,并给出合适的反馈及应对措施。

智能座舱的四个明显发展趋势:

1、智能座舱技术实现难度较低,成果易感知,成为汽车智能化发展发展重点。

2、车辆视觉感知由外而内的需求越来越强。有效助力自动驾驶,保障决策的准确性。

3、触摸屏不是交互的终点,语音、多模交互等越来越多。

4、多模交互要求整合分散的感知能力,催生出“独立感知层”。

杨希谈到当前各大车厂、Tier1都已经或将要推出智能座舱的系统方案。智能座舱零配件市场规模统计及预测数据显示液晶仪表盘、HUD等增加较快,而传统的CD/DVD等配件已经退出市场,座舱智能化趋势明显。

02 智能座舱与个性化服务

交大安泰2019级MBA学员、观致汽车有限公司研发技术管理/副总监刘晓勤介绍到,智能座舱在发展方向上分为两个层面:1、技术进步驱动下产品数字化的发展;2、个性化服务中的新型业务模式的拓展。

德勤的研究显示,消费者需求关注点主要来自于八个方面:技术驱动、个性化、健康、体验、事件驱动、便捷、连接和共享经济。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对11566位消费者以及1500位汽车行业高管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健康服务、信息娱乐和支付服务等在汽车上的应用均排在关注度前列。

从个性化服务中的健康服务来切入,依托智能座舱这个平台,各家主机厂在健康概念上的投入,当前大多是在空气净化和座舱洁净方面。包括观致、吉利、长城、上汽、特斯拉等都有不同概念的座舱空气防护的配置。将这些散装的健康模块和配置融合到智能座舱的域控制系统里,整合成智能座舱的“车载健康服务系统”是提供健康服务新型业务的基础。

“车载健康服务系统”可归为三个部分:

1、座舱净化系统,包括空气净化控制,HEPA过滤网等;

2、安全健康监测系统,涉及到生物传感新技术,包括压力检测、面部监测、人机交互等多模态的交互功能;

3、护理保健系统,包括座椅按摩,还有情绪探测,通过语音、音乐、灯光等氛围元素进行情绪调节。智能座舱系统与互联网医护平台对接,提供针对性的健康保健咨询等服务。

03座舱健康服务及产业链

交大安泰2018级MBA学员、上海仙豆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韩项目总监韩程程分享了两方面的内容:

1、智能座舱产业链转向“生态协同”和“跨界延伸”。

传统的电子座舱,是由Tier1集成解决方案后交付给整车厂做生产和组装,再销售给车主,属于典型的线性产业链。车主购车后,整个产业链的关联就微乎其微了。智能座舱时代,整个产业链随着通信技术发展和互联网公司的参与,上下游关系发生了变化,趋向于跨界、融合、集成的产业结构。智能座舱生态服务供应商、车厂与智能座舱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以及用户之间发生了紧密关系,不再是一次性的销售,而是变成时时刻刻在线的关系。

2、智能座舱健康服务系统的多种交互方式带来更多商业可能。

健康系统解决方案,从传统机械式交互到现在多模态交互,如:生物识别交互、手势交互、语音交互等。在全新多模交互背后,还是要和数据、算法、云平台做深度融合,再结合本身座舱内的功能项,组合出更多新的用户体验,带来更多商业可能。

04 业务模型及商业模式分析

韩程程提到智能座舱健康系统产品架构分为上层服务及体验和底层基础能力。基础能力又分为两层:上层是可感知到的能力,如地图、语音、整车、系统;下层提供了用户帐号、支付、订单等能力。结合帐号体系,沉淀与用户相关联的所有数据,在达到千人千面效果的同时,实现用户运营。

产品设计中智能座舱将传统座舱相互独立的功能点(原子化能力),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打造出用户场景及服务。例如:护理保健的记忆模式,基于用户帐号记忆用户习惯,从而形成千人千面的用户体验。原子化能力进行排列组合后,形成在健康领域的四大类场景:座舱净化领域、安全健康、护理保健及车服务。

智能座舱健康系统业务模型,包含三种角色:OEM、Tier1、第三方服务提供商,以及应用服务、规则算法、基础数据三个层次。应用服务,是指通过整车、用户能够通过感知到的一些能力。规则算法,是集成在平台,依托于4G、5G通信网络承载的相关模型。基础数据,是通过表层应用场景来沉淀,包括车辆数据、驾驶数据、个人数据、交通数据四类。三个层次的协同方式是通过应用服务沉淀数据,通过算法预测用户的使用习惯,给出相关推荐迭代应用服务本身的功能。业务模型体现的另外两个问题:数据归属、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数据归属而言,Tier1、OEM、第三方服务提供商的所有数据均可通过前期商业协议规定做后期分享;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掌握了软件+数据+算法,便掌握了这个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韩程程接着侧重从客户与需求、产品与服务、收入模式分析了智能座舱健康系统商业模式。

1、客户及需求特征:1)对车辆使用安全及健康监控有需求的终端用户;2)需要在前后装市场销售智能网联健康解决方案的整车厂。

2、产品与服务:1)完整的智能座舱健康系统解决方案;2)与整车车身域控制深度融合,提供全新的人机交互体验;3)与第三方互联网服务与内容提供商深度融合,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在线体验;4)结合数据及用户反馈,通过 OTA不断升级迭代软件。

3、收入模式:传统收入(通过向整车厂解决方案,收取开发费、授权费等)、创新性的收入(用户运营中产生的营收,以一定比例分成)。

智能座舱健康系统的商业逻辑。

1、客户价值:通过解决方案提升终端用户的用车体验及购车意向,提升整车销售的单车利润。在线医疗、维保、保险等互联网生态,赋予车厂运营能力,使车厂在用户整车全生命周期中的运营利润中分一杯羹。

2、企业价值:差异化解决方案带来高议价空间。数据平台打通整车生产、售前、售中、售后车辆及用户数据,结合算法打包成平台服务销售给车企。用户运营中产生的营收,以一定比例与车厂及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分成。

3、竞争手段:创新迭代的能力、强大的营销和运营的能力。

05 总结与互动交流

围绕第三组分享的内容,韩程程总结到汽车行业已经从传统制造时代,进入到了用户时代。整个行业的价值链,都围绕着用户体验在做相应的转变。随着芯片与通信技术的进步,智能不单是一个整车配置,而是围绕用户场景体验而生的一系列能力。所有的产品创新,需要更多关注用户的体验,并通过用户体验去倒推整车系统、整车配置和整车产品方案。

最后,班上的同学就此次的主题与第三小组的同学,做了更进一步的延展性探讨。对诸如消费者是否愿意为汽车的智能网联功能买单、客户数据、盈利性、芯片开发、整车车型开发、未来汽车领域的三星和苹果会出自于传统制造商还是造车新势力、iOS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积极互动。

编辑:陶晓燕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