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泰洞见 | 疫情倒逼下,这一行业不仅“危中有机”,还可能迎来“逆势上扬”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0-03-26 09:00 浏览量: 2458

安泰洞见

2020年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蔓延。疫情打破了中国经济运行的节奏,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对许多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然而,这场疫情对“智能+”行业的发展而言却“危中有机”,甚至还带来“逆势上扬”的发展机会。

疫情终将过去,但它对我国未来产业经济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远的。对创新的重视,对新经济的期待,以及对“智能+”行业的关注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智能制造新模式、泛互联网的新业态、关爱生命健康的新方式,也将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三个行业发展“新趋势”

疫情影响下,未来将出现三个行业发展“新趋势”。

第一,产业智能化进程加快。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驱动产业变革,“产业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正在逐步形成。在国家多项政策和科研基金的支持与鼓励下,各地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建设快速启动,“智能+”行业呈高速发展态势,赛迪顾问发布的《2019人工智能企业百强榜》预计2021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将突破2000亿元。可以预见,这次疫情将大大缩短传统产业尤其是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的过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将再次迎来爆发式增长,企业将加快“机器换人”的进程,一批无人车间、无人工厂也将有望成“燎原之势”。例如,富士康已建设完成精密机器构件、智能刀具、精密组装、测试包装等“熄灯工厂”。这些“熄灯工厂”节省了88%的人力,效率提升了2.5倍,解决了疫情期间工人不能及时返工的问题。产业智能化是“中国制造”能否转型升级为“中国智造”的必经之路,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中国能否从如今的“经济大国”走向世界“经济强国”。

第二,部分服务需求从线下转为线上。疫情期间,线下服务业受到最直接的冲击,部分消费场景开始向线上转型,线上消费的比重进一步提升。如春节档院线电影《囧妈》,打破了传统的影院商业模式,改为线上播出;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迅速开发出大数据寻人、查找附近发热门诊、线上就诊等服务;教育培训、办公会议等行业也开始向线上转型,电商、短视频、游戏、知识付费、线上办公软件等迎来流量高峰。

第三,5G融合应用创造新商业模式。此次疫情中,5G的定点部署和切片应用大显身手,充分体现了5G“高速率、广连接、低时延”等技术特性的优势。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技术结合,在智能制造、远程医疗、大视频直播、在线教育、分布式办公等领域得到进一步运用,为5G应用创新积累了有益经验。例如,通过5G+VR技术,网友们充当“云监工”,观看了武汉雷神山医院建设的全过程;5G网络支持了4K/8K远程高清会诊和医学影像数据的高速传输与共享。

“智能+”行业为应对疫情增添“新动能”

新冠肺炎疫情形成一种倒逼,为推进“智能+”行业发展、重塑智能经济生态提供了难得的契机。把灾难变机遇,重塑智能经济社会的内生机制,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时间窗口”,寻求“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突破,探索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是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第一,以智能医疗辅助诊断治疗,保障医院安全诊疗。从诊断环节来说,AI医疗影像技术已经可以很好地完成前期的CT读片工作。在医疗诊断方面,互联网平台开设的在线问诊功能,对轻症居家隔离病人给予专业远程指导,有效减轻发热门诊的压力。在新药研究领域,结合大数据与算力支持,AI可以从海量文献、实验等数据中完成筛选,帮助科研机构缩短研发周期;可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向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在流行病学史追踪方面,大数据分析对传染模型的建立、精准分析和科学预测提供了重要支撑。在治疗方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启用了AI机器人“小白”,协助医护人员在隔离诊区开展工作,用于疑似病例会诊与远程查房。

第二,以智慧城市建设强化疫情防控,提升防疫工作效率。此次疫情中,智慧城市大脑系统平台通过对区域数据资源的集聚与分析,能够实时监测进入本地区的外地车辆,特别是重点区域牌照车辆的动态数据,并将相关信息第一时间提供给疫情防控指挥部。通过对入区外地车辆的监测和大数据分析,为判断防疫形势提供决策支撑,有效提高应急指挥决策效率。可以预见,疫情过后我国很多城市将会加大智慧城市建设投入,促进城市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和云服务中心的升级,打通不同医院、区域的医疗健康大数据平台,加强疫情预警、应急管理等智慧城市系统建设。这也将为具有较强技术能力和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第三,以智能物流应对防疫期间的紧迫需求,保障社会民生。疫情期间,智能化物流系统能够有效保障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例如,达达集团调配春节期间运力,全力保障防疫期间市民生活物资的配送,推出“无接触配送服务”模式,最大限度降低风险。同时通过引入一些智能化解决方案,如无轨AGV、智能分拣线、智能立体仓等,实现物流拣配的“熄灯作业”,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京东到家启动大数据价格监测机制,与平台上的商家携手,全力保障各类防疫相关物资的供给,平抑物价。同时,疫情催生的无人配送需求,也为服务机器人行业拓展了新的市场空间。

第四,以智能教育满足在线学习需求,推进教育方式创新。疫情期间,智能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在家线上学习,避免校园学生聚集带来的传染风险。随着中小学复课时间推迟,远程教育、视频课堂得到大面积推广,线上教育的需求迎来爆发式增长。教育部推出22个线上课程平台,免费开放2.4万门优质课程;传统的线下教育机构,如新东方、好未来等纷纷推出在线课程;从2月17日开始,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通过卫星平台直播的相关课程,将覆盖偏远贫困农村地区,特别是网络信号比较弱、有线电视没有通达的地区;科大讯飞旗下的智学网免费提供公有云教育平台给湖北中小学使用,“流利说”等智能教育企业也向社会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资源。

第五,以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制造企业大多还是以单一中心场地为主,企业采用远程办公、多地协同的作业方式动力不足。疫情之下,智能制造使用互联网进行多地区协同管控的优势再次被放大,可有效应对疫情期间人力短缺问题。为满足疫情期间的生产工作需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速向智能化转型,加大对无人工厂、无人车间的投入,通过智能制造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无人零售、无人餐饮、智能物流、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巡检等高科技行业有望强势崛起,VR/AR等场景体验类项目将再次受到关注。

加快推进“智能+”行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是调整相关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快推进智能经济发展,强化民生领域的逆周期调节。建议政府引导成立疫情救助专项基金,对一些陷入经营困境而又有发展潜力的“智能+”企业给予适当的财政补贴;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申请*提高信用担保,并适当调整银行*利率;鼓励保险公司加强业务创新,提高理赔效率,帮助特定困难企业和行业渡过难关;调整定额纳税人与个体工商户的纳税定额,允许企业延期交纳税款,对疫情防控的重点保障企业实行税收减免政策。

二是加快5G引领的“双千兆宽带城市”建设,打造5G应用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打造5G千兆、宽带千兆“双千兆宽带城市”,加强前瞻布局,扩大有效投资,全力促进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充分挖掘新冠肺炎诊疗及疫情防控的5G应用场景,攻关并批量生产一批辅助诊断、快速测试、精准测温与目标识别等智能化设备与产品,助力疫病智能诊治,提高管控工作效率。进一步发挥5G、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疫情预防、监测和防控中的作用。

三是打造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赋能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发展。依托龙头企业,鼓励建设开源开放、共享协同的人工智能创新服务平台,形成大数据资源池和算法、技术核心平台,助力中小企业算法开发和迭代优化,有效降低中小企业的成本,加快推进中小企业的协同创新。规范政府示范应用项目,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专项投资资金,拓展“智能+”行业的投融资渠道,赋能中小企业加快创新和发展。

四是聚焦教育医疗、城市管理、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以场景需求推动智能技术的应用。城市管理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资源优势,依托各方研究力量,加快各类智能系统的研发和落地应用,增强突发或极端事件下的资源储备和应急能力。医疗方面,推动远程在线智能诊疗系统等产品的应用,推动手术机器人及其操作系统研发,加强突发病、流行病和常见病智能监测和防控。教育方面,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及在线教育培训平台建设,推动个性化学习,促进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型创新。智能制造方面,致力于构建企业生产数据的智能决策和机器学习模型,增强人工智能技术支持下的人机交互与协作生产能力。

编辑:陶晓燕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