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产10万+爆款文章的“网红”┆ 胡甄卿:以笔为桥,沟通灿烂异域文明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2018-12-04 16:55 浏览量: 2219
●●编者按:盛产阅读量10万+的爆款文章,最多的一篇达到34万+;同时给7个微信公众号和平台供稿,拥有一大批忠实粉丝。你以为这是专业网络写手的工作?Surprise!这是一名上外东方语学院大四学子!笔名“重光”的他,真名胡甄卿,学业之余热爱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文章,已经在中东的历史文化研究中小有名气。上外的学习生活可以如何有趣而丰富多彩,跟随我们的脚步去看看这位“网红”的SISU日常生活。际晓——一双紧盯变幻不断的国际局势的眼睛

春末慵懒的光芒穿透云朵,洒落在蓝帽子的顶端,东方语学院的金顶,又在松江的蓝天下闪耀,这是上外又一个普通的清晨。宿舍楼道里开始变得人声嘈杂。闹钟响起, 7:15,重光(胡甄卿)睁开眼睛,揉着惺忪的睡眼,伸手拿起手机关掉闹钟,打开了BBC新闻。

“在公布了叙利亚政府军使用化学武器的‘证据’之后,特朗普正式决定对叙使用导弹和武装力量……”重光举着牙刷,脑海中浮现出正在撰稿的文案,和大一时阿拉伯社会与文化课上为他展开的世界。“局势又有所变化了啊,看来下午要改一下再给副局长交稿了。”他想,“叙政府军已控制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叙反对派实力大不如前,代理人不好使了,急得团团转的美国自然只能亲自出马了。”随后他又打开了半岛台,看看阿拉伯人自己如何看待此事。重光的早晨被三种语言填满,而这已是他在进入上外后的日常了。

晌午——一颗被神秘的阿拉伯世界牵动的心

尽管这已是阿语学习的第三个年头,课程量比前两年的“天天满课”相去甚远,但仍不轻松,一上午的阿语精读一如既往的知识量充沛,不仅能为重光提供新的语言知识,更能让他每节课都能寻获了解阿拉伯世界的新窗口。

高考后,机缘巧合下,重光来到了上海外国语大学阿语系。从大一时的初涉阿语,到如今大三成绩喜人,这一切都离不开他对这门语言的喜爱,和那对语言背后文化的痴迷。阿拉伯语和阿拉伯世界,语言和历史的交织,让这片土地对重光的吸引力愈来愈强,最终在学好阿语的同时,又开始为网易历史、澎湃新闻·私家历史、澎湃新闻·外交学人、凤凰历史、地球知识局、非凡油条、搜历史等门户网站与微信公众号供稿。

课间,公众号“地球知识局”的“副局长”猫斯图给重光发来了微信消息:

随后,重光点开地球知识局的几篇文章,看着推送底部10万+的阅读量,他的嘴角不自觉的微微扬起……

一节内容丰富而节奏紧张的阿语精读课结束,重光走出东院的大门,正午阳光照耀下的校园熟悉而亲切,走进食堂点上美味的一餐,是重光一天之中难得的闲暇时光。但盯着残羹入神的刹那,重光又想起了手头正在忙活的《舌尖奇谈》系列:阿拉伯人才是土耳其烤肉的鼻祖,“看来休息得少还是容易乱想,”饭后的宿舍小憩,则是重光心中的灵感源泉。

午后——一场启程于儿时的精神冒险

在安静的图书馆里,一本厚重的《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后面有一个年纪不太相称的少年。昨夜那新上架的《文明》又让他醉心于彼时的烽火飘摇,此时年鉴学派的著作则把他拉回了国家运转背后纷繁的经济运作。他如饥似渴地翻阅着那千年文明留在纸上的痕迹,可晦涩的名字也让他感到些许的生硬。“在这灿烂的文明之后,或许还有同样美丽的语言。”不知不觉,窗外已是褪色的夕阳,重光的脑袋里则又是一番天马行空。

书页翻动的轻响,尘封已久的书籍打开时的尘土味道,记满读书笔记的本子上舞动的笔尖……儿时在图书馆茶饭不思看书的过往,在梦境里若隐若现。重光在宿舍的床上醒来,怔愣着,微微一笑:“你说那时的一个念想,几个游戏几部书,竟真的让我痴迷上了历史和地理,到现在都沉醉其中。”打开书桌上的笔记本电脑,桌面上还有看完不久的撰稿背景素材,那新月沃地一隅的画卷,又在他眼前展开了。

深夜——一个责任,一次次不懈的自我发掘与成长

将“各大国是如何在叙利亚排兵布阵的.doc”拖进和猫斯图的对话框,敲击回车,重光长舒了一口气。叙利亚的战事,暂时也在脑海中落幕了。但重光还不能结束这一天。在Quora上回答有关中国的问题,是作为学校China Youth基地一员的重光,让更多的外国人抛开有色眼镜,了解真实的中国,直接听中国人讲中国故事而做出的努力。这是外语院校师生的自觉与担当,更是上外人展现自我的平台,这里看不到说教式的宣传,有的只是同学们平易近人的心里话。

终于完成了这一天的工作,爬上床时已经是夜里11:30,重光躺在床上,拿起了床头的iPad,点开《以色列史》。同院希伯来语系的推荐书目,已经被重光提前完成了大半。目光跳到重新燃起的巴以冲突,重光的心里又开始编织起了新的文章。趁着完成了手头的稿子,这方面的探索,也开始提进了日程。

看书看到半夜12:00,重光放下iPad,检查了一下次日的备忘录:下午14:00,虹口校区“后‘阿拉伯之春’时代以色列的中东政策”讲座又使他能利用学校资源,汲取新的营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定好早上7:20的闹钟,繁忙的一天迎来了结束。

第一次动笔,想要托出自己知道的那风云沙场,却看到了文章缜密布局的魅力。

现在逐渐熟悉,心中的知识化作了精心耕耘的每一行文字,也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原先湮没在故纸堆中的无数历史人物与传奇故事,经他之笔,栩栩如生地重现在了读者眼前;原先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经他之手,解构得条理分明。可以说,他在为专栏撰稿的同时,实现了上外的理念——诠释世界,成就未来。无数读者在多平台上,通过他深入浅出的文字,感知外国语言文学之博大,知晓未曾谋面的他者文化,了解璀璨一时的异域文明。

起初我写东西,只是单纯的个人爱好,并无特定目的。可后来,我在无数留言评论中发觉许多人对他国异质文化都似乎怀有成见,带着有色眼镜,不理性客观地看待事物,有被媒体报道误导之虞,而这对我们这些学习相关国家语言文化的上外学子来说,无疑是令人痛心的。因而我逐渐找到了自己专栏供稿的追求,即让更多的人看到更为真实的世界,抛开有违事实的刻板印象,真正地拥抱世界文化与文明,以更为平和的态度待人接物。

在漫漫“爬格”路上,我也邂逅了不少志同道合者,他们中既有为我指点迷津的良师,也有与我携手并进的益友。正是在与诸位同好砥砺前行的途中,我的视野与知识储备有了显著的提升,为我之后继续在此领域发光发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若能有更多的人通过我的文章受到启发,那我将会感到无比的荣幸与愉悦。

胡甄卿部分作品链接:

策划 |党委宣传部、SISU新媒体中心

采访 | 王欣睿赵博禹、张洪钦、陶钦忆、钱俊妮

摄影 |张洪钦

编辑 |张康慧

责任编辑 |李舒越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