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三千实践之旅|会计学院“三千计划”团队调研日志(七)

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21-09-23 10:00 浏览量: 2957

团队名称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烟台传统手工技艺绒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团队

团队级别校级一般团队

调研时间2021年8月2日起

调研地点山东省烟台市尚美绒绣博物馆

团队立足于烟台的传统文化要素,以烟台绒绣为调研对象,力求探索可使绒绣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的新途径。

调研日志

2021年8月15日,团队与烟台尚美绒绣博物馆的宋馆长进行了线上调研。宋馆长作为烟台绒绣的第四代嫡系传承人,许若愚先生的徒弟,从1988年便开始接触绒绣。经过宋馆长的介绍,团队了解到烟台绒绣目前面临着人员青黄不接的状况,年轻人几乎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而烟台绒绣作为“全手工纯羊毛”的手工制品,具有无法被机器所替代的特点。同时,技术人员的匮乏、需求量低等因素,也冲击了绒绣行业的发展。当谈到烟台绒绣的优势,宋馆长指出,烟台绒绣具有油画风格、立体感强等特点。因此,绒绣适合做大幅作品。毛主席纪念堂里长20多米的《祖国大地》,就是烟台绒绣的代表作。

8月25日,团队与烟台绒绣传承人周志娟老师进行了线上采访。采访过程中,周老师详细介绍了烟台绒绣的四道制作工序:分别是选稿、放稿、配线色以及绣作。当谈到烟台绒绣的失传情况,周老师表示,烟台绒绣作为中国绒绣的发源地,目前已有130多年的历史,如果失传非常可惜。目前,一方面,技艺传承人培养困难,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从事绒绣这一行业;另一方面,各单位的经营状况等问题也同样影响着绒绣的发展。周老师向团队表示:“我和所有搞绒绣的技术人员,都希望烟台政府以及国家能够重视起来,把绒绣这个名片继续保持下去。”

烟台绒绣独具特色,享誉中外,然而烟台绒绣却在近年来日渐衰败。通过本次调研,团队调查了阻碍烟台绒绣发展的因素,如缺少继承人、缺少资金等。队员们根据绒绣发展面临的现状,为了让烟台绒绣重铸辉煌,提出了以下措施:

(一)重视绒绣技艺传承,注重解决绒绣技艺人老龄化问题

近年来像绒绣一样的传统技艺都面临着传承人稀缺、技艺传承老龄化的问题。绒绣的制作周期长,这就要求绒绣传承人具有恒心和耐心。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信息的碎片化,心无旁骛、持之以恒的品质对很多年轻人成为了奢侈的要求,加入绒绣行列的年轻人更是大大减少,绒绣的发展面临重重危机。因此,在保护传统文化方面,要建立完整的非文化遗产保护信息库,为后人的宣传、研究和学习服务。为了使烟台绒绣技艺生生不息,我们需要创新宣传方式,招募新生代投入绒绣传承工作。同时,绒绣的研究人员应当恪尽职守,本着保护传统和传承技能的精神,将这一文化遗产不断传承下去。

(二)设立研究协会,保护绒绣工艺文化传承

绒绣作为烟台重要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发展需要政府和企业以及人们共同的的支持。山东省应当专门成立以绒绣专业人士为主体的非盈利性刺绣研究和保护机构,对绒绣题材进行挖掘,整理烟台绒绣史料,建立完善的技术档案,集成绒绣技术,形成系统体系。同时,对绒绣艺术的保护进行规范,使绒绣技术得到保护。

(三)创新是绒绣继承发展的灵魂

市场上绒绣产品种类单一,大部分作为工艺展示品出现,而缺少真正实用、能走入百姓家庭的生活用品。绒绣的发展方向是应该更重视艺术性还是实用性?我们认为,应当在保留绒绣艺术性的同时加大绒绣的生活实用范围,只有让百姓看到绒绣的实用性,才能让烟台绒绣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创新是一门技艺的灵魂,绒绣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实现产业化,永远保持新鲜和年轻活力;才能在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脱颖而出,越走越远。

(四)重视品牌形象的塑造,加大绒绣宣传推广力度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很多烟台人并不了解绒绣,这说明绒绣亟待扩大知名度。绒绣应当重视品牌的建设,通过网络平台的宣传或拍摄纪录片等,让大众对绒绣艺术有一定的认知,从而促进良好品牌形象的形成。同时,也应优化与绒绣相关的产品,得到大众更多的认可。

(五)做好烟台绒绣的保护工作

绒绣技艺是烟台市珍贵的传统手工艺,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传承的现实体现,政府应该就绒绣的传承和发展工作进行专题的调查研究,而不是任其独自发展。建议地方党委和政府加大对绒绣技艺的保护力度。绒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的不仅仅是录入非遗名录,更需要付之真正的行动。调研过程中,我们真真实实感受到一些绒绣工厂的倒闭与传承人的无奈,建议政府等相关机构发挥“有形的手”,在政策层面上予以支持,在财政物力上予以一定倾斜,给予这些绒绣工厂或公司财政补贴或政策帮扶。

(六)让绒绣技艺走进社区和课堂

现在绒绣人员青黄不接,工艺人老龄化严重,年轻人学习意愿不强,建议在基层社区广泛开展烟台绒绣的工艺教学班,积极组建绒绣手艺兴趣团队,使绒绣工艺为更多人所了解、接受、喜爱、学习。另外,绒绣工厂可以与中小校园合作,让中小校园通过聘请课外辅导员、开设第二兴趣课堂、组织实践参观动手活动等方式,使更多的民间绒绣工艺大师走进校园传授工艺、展示风采,使中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与机会,有渠道可以走进绒绣,学习并传承绒绣,也可提高大众对烟台绒绣的了解,提升烟台绒绣知名度。

(七)发展旅游业,提升绒绣附加值

现代旅游活动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对各旅游地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而且对旅游地的社会文化与物质文化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同样可以成为促进绒绣发展与宣传的途径之一。烟台各旅游胜地可引进绒绣这一传统工艺,根据调研可知,大众对绒绣的了解度不高,在旅游胜地推出绒绣文创产品,既可为烟台市旅游业增加收入,也可提升绒绣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提升烟台绒绣的附加价值。

调研后,团队成员深感自己责任之重,必将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烟台绒绣复兴之路的探索。

团队感悟

王嘉蔚:由于7月份有团队成员要参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因此我们团队原定于8月初进行实地调研。但7月底突如其来的烟台疫情,一下子打乱了我们原有的计划,使我们整个团队陷入了慌乱和不知所措中。我作为队长,也感到无比的焦虑和懊恼,能否顺利完成此次调研是那时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的大问题…好在我很快调整了自己的状态,并带领团队紧急召开了线上会议,会议决定我们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旦疫情得到缓解我们将继续按照原计划进行实地调研;同时我们也做好了最坏打算,如果实地调研不能成行,我们要尽量争取烟台市尚美绒绣博物馆宋馆长和烟台绒绣传承人周志娟老师的支持和理解,配合我们通过线上完成此次调研(事实证明我们当时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 因为后来疫情虽然得到了缓解,但是暂停营业的博物馆等直到8月底还是未对外开放,周老师那边也是出于谨慎不接待任何当面采访)。经过与宋馆长和周老师多轮的电话沟通联系,最终通过线上完成了此次任务。借此机会,我们由衷的感谢宋馆长和周老师在这次调研活动中给予我们的大力支持与协助,感谢他们在特殊时期给予的特殊帮助。同时,在艰难特殊的情况下,我们团队的成员能够有序分工协作,最终也取得了令我们比较满意的成果,作为队长,我非常感谢每位队员的付出。最后,我们也非常感谢韩跃老师和史岩老师对我们整个调研活动的指导与支持!

滕睿:我们团队关于烟台绒绣展开的系列调研至此已落下帷幕,此次调研让我更为深刻地意识到了传统手工技艺当今面临的困境,以及公众各界对传统文化的淡忘与忽视。回顾我们团队的调研过程,我们始终坚持贯彻“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方向,探究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阶段,发扬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民族精神,也有利于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我们团队从初期确定选题至前期的问卷投放等环节都按部就班地圆满完成,在中期进行实地调研阶段,烟台市突发新冠疫情,使我们团队的调研不得已改为线上进行。在线上调研阶段,我们对招远尚美绒绣馆宋馆长和烟台绒绣继承人周志娟老师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刻的采访。虽然没能与二位老师进行面对面采访与交流,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烟台绒绣纯粹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手工技艺传承问题的重视。宋馆长在线上采访时告知我们,目前绒绣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年轻人不愿意接触和从事这一行业,使得绒绣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从而导致发展滞后。绒绣馆在近几年面对社会免费接待和服务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并利用微信公众号和短视频平台对绒绣进行宣传。宋馆长对于绒绣的发展尽心尽力,始终怀揣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初心,这样的精神正是当今社会宣传发扬传统文化所亟需的,也是值得我们每一位青年敬佩和学习的。作为绒绣继承人的周志娟老师,也在采访时坚定地表示:绒绣的发展需要坚持手工技艺的传承,希望政府能引导民众重视对烟台绒绣的发扬,让其能成为烟台传统文化的一张靓丽名片。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深入和全面地了解了绒绣这一延续130余年的传统手工技艺,这样兼具艺术和商业价值的非遗文化,值得被重视和发扬光大。除此之外,调研过程也使我得到了许多珍贵的成长经验:学会计划性地做事、学会多方面和批判性地看待事情、学会更高效率地进行团队合作……希望我们团队进行的此次调研活动,能够为烟台绒绣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能够激发社会民众的兴趣,提高其对于绒绣的关注度,切实推动烟台绒绣在当今时代中创新发展。

张雅琳:烟台绒绣独具特色,享誉中外,北京人民大会堂山东厅的绒绣“东海日出”就是其代表作。然而烟台绒绣却在近年来日渐衰败,由盛景走向冷清,其中原因值得深思。通过本次调研,我们调查了阻碍烟台绒绣发展的因素,如缺少继承人、缺少资金等。在如今变化万千的时代,包括烟台绒绣在内的所有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相似的困境。但追根溯源,烟台绒绣若想重铸辉煌,顺应时代、开拓创新是唯一的出路。调研后,我们深感自己责任之重,重振烟台绒绣的过程道阻且长,我们将巩固知识、学以致用,希望可以用自己的力量促进烟台绒绣复兴之路的探索。

于茜: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绒绣目前存在普及度低的问题,即使建有专门的绒绣展览馆,却也鲜为人知。其实绒绣在十八世纪九十年代曾风靡一时,在人民大会堂都有它的身影,但如今却成为了没落的瑰宝,这非常值得人们反省和深思。绒绣,传承了千百年的想象力和历史过往,记录了这个时代于一针一线处渐渐脱胎换骨的模样。因此,我希望大家能够共同努力,促进绒绣的新辉煌!

孔文:本次调研,我们不仅仅学到了有关绒绣的基本知识,还有绒绣在制作和绘制方面的困难之处。在各种化纤布料打着耐磨耐用的旗号的同时,传统绒绣也可以独树一帜,独当一面。在这背后,是对技艺本身的发展,是当地政府的大力宣传与支持,更是人们对它的喜爱和传承。这回调研受益匪浅,不仅仅是绒绣,更是对难以发展的传统文化的深刻反思。当然,经过此次调研,我对烟台绒绣有着极大的自信,它一定会作为一张烟台的新名片而得到发展。

董淑君:在调研采访过程中,宋馆长提到烟台绒绣的现状让我留下很深的印象。烟台绒绣作为烟台地区的民间艺术之一,却面临着无人赏识、无人肯绣的尴尬状况。我认为当前的绒绣事业亟需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保护,我们大家应该提高对绒绣的认识,通过网络等媒体渠道主动了解烟台绒绣的发展历史,用心感受绒绣文化独具魅力的强大软实力,为绒绣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探索出真正对烟台绒绣事业有保护作用的方式,最终使烟台传统手工技艺绒绣的文化得以发展与传承。

索小璐: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我们对烟台绒绣有了更深的了解。作为山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绒绣却存在着了解人员稀少和技艺人老龄化的问题,亟需新鲜的血液加入。我们本次调研主要通过查阅网络资料,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电话采访询问绒绣相关人员等方式开展,在调研过程中团队间能够默契配合协作。与此同时,我们也呼吁大家能够更加重视绒绣,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愿意投身于此,将绒绣发扬光大!

吴雪阳:通过这次调研,让我真正的接触到了绒绣这一即将失传的非文化物质遗产。看到绒绣厂中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真得为之震撼。但是,难免因绒绣传承举步维艰的现状而无奈。据我们采访的师傅与问卷的结果反映,现在绒绣的传承人老龄化严重,绒绣耗时长,缺乏市场,很少有人愿意从事该行业,更别说在快餐文化熏陶下的青年一代。如今我们刷手机的闲暇之余,是不是可以走进绒绣馆,去了解他们,学习他们,倾听他们的故事,感叹他们的兴盛衰变,不要让他们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成果介绍

图文/山东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烟台传统手工技艺绒绣的文化传承与发展调研团队

指导教师/韩跃史岩

整理/崔洋浦 陈子豪

审核/曹婧张慧娟赵建伟王馨苑

美编/王嘉蔚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