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 MBAer罗淼:从体制内到企业人,我的思考和言说

四川大学商学院
2020-11-27 17:00 浏览量: 17970

#思与远方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这一句引起全民共鸣的简单话语,是人们潜藏心底许久的思考。

思考,是审视,是自省;

远方,是理想,是追逐。

本期· 对话

罗淼 / 2020级晚4班

当代少年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西南区 副总裁

“全辩会”大学及职场板块课程 内容总监

四川大学辩论队、电子科技大学辩论队 教练

《奇葩说》第三季 辩手

央广网2019年度 全国明星教师

2019年华语辩论老友赛 冠军

第三届世界大专华语辩论邀请赛 冠军&全程最佳辩手

国际华语辩论邀请赛 常驻评委

01、请简单介绍你自己。

我出生在成都北边一座叫绵竹的小城,普通的工薪小康之家,却尤为注重培养我读书和表达的兴趣。记得小时候,按我妈的描述,在长途旅行时,别的小孩保持安静的方法可能是持续的玩具和食物,我可能就是需要一本足够厚的书。

2006年进入川大高分子学院学习,2010年开始攻读硕士,直到2013年硕士毕业留校工作。今年加入川大MBA学习,我笑称,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川大开学典礼了。

02、你之前在四川大学团委宣传部工作,为什么决定放弃稳定的工作重新出发呢?

从去年初开始,这是我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在2019年2月,我选择辞掉川大团委的工作,加入了一家创业阶段的教育公司。在很多人看来,一边是稳定、安全、大平台和五年多的积累;一边是变化、风险、自我革新和从头开始。朋友们觉得,我肯定是犹豫斗争很久,才做了这样的决定。

其实在当时的我看来,一切水到渠成。安稳并不是我的主要追求,在不同的岗位证明自己的价值才是关键;五年的积累在别人看来,可能随着“从高校到企业”的选择被清空,但在我看来,却是带着不算太厚的经验,在一个新的领域,继续创造价值。

在川大团委的岗位上,除了本职的青年思想引领和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我积累的最主要经验,在以辩论为载体的思辨教育。

03、你的辩论经历是否影响着你的工作理念?

“辩论”是身边朋友最容易给我打上的一个标签。我在2008年加入四川大学辩论队,作一名辩手已经有12年了。这12年来,我和团队多次获得大型辩论赛冠军,我个人也多次获得最佳辩手,近年的身份开始更多往教练和评委转变,身兼四川大学和电子科技大学两校辩论队教练,同时是很多国际大赛的常驻评委。

因为辩论这个标签,很多不熟悉我的人,会以为我是一个语言犀利甚至刻薄的人。其实恰恰相反,生活中我话不多,甚至沉默得有点内向。可能最开始加入辩论队,确实是奔着“抬杠”和“吵架”去的,但经过这么些年的锻炼和研究,其实早就发现,辩论不是图口舌之快,本质上,辩论是一种思维训练方法和一种问题讨论模型。

所以在校团委工作时,我利用在一门叫做《校园活动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公选课上授课的机会,实验性地为学生讲授利用辩论的基本方法,提升思维能力,高效导出结论。

而在现在的创业公司里,则系统地开发了若干思维与表达主题的课程,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把高阶的思维能力赋能给求职市场的毕业生和有自我提升需求的职场人。

从经营一年我们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判断,其实人人都喜欢辩论,人人都能学习辩论。当然,不是为了打比赛,而是打磨自己的思维,提升认知的水准,同时在现在这种工作压力越来越快的时代里,让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跟上问题出现的节奏。

04、是什么原因和契机决定报考川大MBA?

第一,是为了知识积累。伴随着工作内容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自己越来越感到已有知识的肤浅,“焦虑”成了挂在嘴边的关键词,我知道,要解决焦虑,就迫切地需要系统的、高阶的管理知识来指导自己的工作。

第二,是为了广交朋友。多了解一个领域,就多一条路径;多一次交流,就多一份机会。我想象不到,除了MBA,还能在其他什么场合,能一次见到这么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能有两年的时间密切交流、共同进步。这里面会有多少思维火花被激发,多少崭新创意被催生,又有多少亲密的友谊在校园学习中被牢牢建立。

近些年来,世界局势风云变幻,我们身边熟悉的一切都在变得更加不可琢磨。作为一个谨小慎微的投资者,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自己,接受教育,是再稳妥不过的选择了。而选择四川大学这样的顶级院校做投资平台,几乎一定伴随着高收益,取之不尽的学术资源,和周围各怀绝技的同学,都是在校园以外很难接触的宝藏。

如今入学已快一个学期,我最大的收获和改变来源于川大的课程和教授们。他们启发我去思考更多平时少有机会深思的问题,对比曾经的我,会更关注眼前的业务和内容,重点停留在“要活下去”。而现在,我会有更新的视角去考虑公司的长远发展……在不停的学习中,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论体系。

05、可以谈谈你的理想吗?

推广思辨教育是我的理想。说起来,大学的专业是高分子,后来做的是团委工作,现在又在民营企业工作,看上去像是“没有规划”,其实贯通整个成长周期的,就是从小养成的思考和言说习惯。

我的课程客户,之所以大量的来自于大学毕业生和职场人士,就是因为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的思维能力教育,其实是缺失的。而这种缺失,意味着巨大的商业空间。

但我更愿意用教育工作者的角色来审视这种缺失:用先进、科学且更有本土特色的思维教育课程,去填充这片传统教育体系外的“蓝海”,提升更多学生的思维水平,逐渐改变大家的思维学习习惯。每次想到这些时,我心里都颇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相比之下,商业利益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四川大学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