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说 l 豪华落尽见真淳--记我与UIBE的相遇(张莹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0-04-01 15:43 浏览量: 2447

Part1 “过程和结果我都要”

2018年秋,从职业经理人转型为创业者的我依然时时陷入对工作节奏变换的不适应中,常常寻求身边朋友的建议,试图得到一些答案。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段,在MBA学业中获得诸多殊荣和感触的大学同学Joena对我说:“去读个书吧,可以缓解焦虑。” 好友Jenny的爱人小白历经波折拿到了斯坦福MBA的offer,她对我说:“我就喜欢他为目标而努力的样子”,而另一位毅然辞职跑去哈佛商学院开启MBA生涯的前同事Jamie在朋友圈写道:“人生需要一些经历而获得重新定义的可能性。”

这些充满巧合的发言变成一种缓解我当时焦虑的潜在答案,我开始认真考虑通过回归学校去解决我与社会的矛盾。

2018年9月底,赶在最后批次结束前,我递交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在职中文MBA申请材料。

很神奇,那些无处安放的焦虑感消失了。

随之而来的,是准备12月份研究生考试的紧迫感。

备考路上,和一帮优秀的人为了同一套题废寝忘食,用三段论在珍贵的午休时间编出各种逻辑段子,模拟考后认真讨论错题的一帮高管在反思自己荒废的高中数学,拿到模拟考第一名的时候在三环唱了一路Beyond的《不再犹豫》……这些,那大约是2018年最可爱的冬日故事了。

出考场的时候,我给一起备考的小伙伴发微信:“此行不虚,结果无所谓。”

她秒回:“不,过程和结果我都要。”

我失笑:“好,开学见!”

2018年最后三个月,我与惠新东街10号的缘分刚刚开始。

而彼时,我对这所学校的印象还只建立在面试时和善的主考官和略显窘迫的备考室,这种无知片面又恰好澎湃了我第二年入学的惊喜。

Part2"是一个见人见自己的过程"

2019年5月,拿到录取通知书的开心逐渐被日常工作冲淡,在距离入学还有4个月的时候,我申请了MBA招生大使的身份,出发点比较简单:我的时间自由,想充分参与和享受两年的学校生活,成为志愿者乐意之至。

科研楼的阶梯教室里,新旧大使见面交流会,我在台下坐着,拘谨地听台上学姐学长的发言,有一句印象深刻,被我带到路上反复琢磨:

“读MBA,是一个见人见自己的过程。”

日本设计师山田耀司有一句话流传很广:“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自己的人性,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被我们感知到了,我们才会了解自己。”

在高频社交的商业社会里,这句话恐怕颇令人共鸣,而在职MBA这个把很多在社会已经建立雏形人格的“商业精英新世代”聚在一起的圈层,这种个体冲突和碰撞会更显性。

幸运的是,这个碰撞在个体成长成熟过程中是一剂良药。

成为招生大使后,我们参与到下一届招生的辅助工作、筹备迎新晚会还有协调一些辅助性的班级工作,这个过程中,有赖于这个群体的理性,每一次的磨合都是被良性消化掉,我们培养出一种相知相惜的革命情谊,黏黏糊糊在惠园每次聚餐后的相拥而别。

这个“见人见自己”的过程,在开学前期,以一种友善的方式铺陈开来。

Part3 “博观约取,日新月异”

拿到课表的时候我怀疑了一下人生,周一到周五的晚间和周六周日的全天课程远远超出我对MBA课程的想象。然而随后,市侩心理又让我对这充足的课程安排获得对MBA性价比的极大满足,我颇为潇洒地对自己立Flag:"我要变成可吸收太平洋的无敌海绵"。

海绵在第一节课就变成了被海水冲成筛子的砂石。

贸大每一位老师都极其负责地在第一节课用一张PPT列了建议书单,自诩商业精英的我看到对着列表上很多从未翻过的经济经典著作陷入了深深的反省:

我是以多么大的无知无畏来对待学习这件事呢。

在过往的职业经理人生涯中,有很多次我对别人建议读MBA的想法嗤之以鼻,我总认为身处很多被商学院当Best Practice研究的品牌里工作已经是最好的实践,我也曾拿自己曾经服务的品牌对他人侃侃而谈行业洞察和商业认知,而今天,在教室的第一排,我昂着头看着老师讲解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和政企关系的互动,如坐针毡。

我的羞愧在于,我突然意识到自己过往很多见识是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无畏,我在自己的孤岛狂欢,或者说,只看到茶杯里的风暴。

创业曾经打破了我规律性的职场习惯,有一段时期我适应不了跨圈层或者跨行业的差异性,后来我把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来消弭这种不适感——“博观约取,日新月异。”

而这句话在仅有半年的MBA学习中,体会颇深。

不是每门课程都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而自己特别有经验心得的领域,也确实能看到理论与实践的差距。这种陌生感和差异性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去解决这些问题,除去试图通过学习扩大通识的边界,更重要的要有独立清醒的认知去筛选对自己个体成长有价值的知识,列取优先级,博观约取,而后可得日新月异。

美国教育家 Alexander Meiklejohn在《通识学院的理论》中提到如何让学生接受一种明确的非实践性教育呢?他的答案是:坚持知识思想本身的有益性,这种有益性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它对于我们人生经历中其他价值的丰富和提升。

深以为然。

入学后看到的贸大老师呈现了知识思想层面的专业性,而我在短暂的打击后也迅速恢复自己的海绵体质。

本专业课程、公开讲座以及其他专业老师的授课,课内反转课堂,课外校外导师沙龙,每节课良性竞争下越来越精彩的pre,同学自发的学习互助小组,每节课结课时为老师送上的祝福,班里生日会的惊喜。。。

那就像是一个神奇的能量体,吸引我去发掘其中的奥妙。

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四环的望和桥,下了桥1公里右拐过去,就是惠新东街10号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望和桥边的千头椿和元宝枫,从秋到冬,我们一起走过两季。

Part4 "Stay Hungry,Stay Foolish"

英国作家John Henry Newman在《什么是大学》中提到,大学的古代名称为“Studium Generate”——“普遍知识的学习之所”,素昧平生的人汇聚一处,博学渊源的教授与积极热情的学生在此实现教学互动。能言善辩的教授传道授业解惑,满怀对学科的热爱,用最全面可信的方式展现科学,点燃听众胸中的热情。

世间万物,伟大与完整并行;卓越常常指向核心。这个核心,就是大学。

如果今天回头去看2018年,我应当感激身边的朋友给予的光,引导我做出这一年最好的一个决定:走进惠新东街10号,用两年时间向外行走,向内认知。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像是给每个人的生活都按下了暂停键。

而此刻的我,在这个突然停摆的城市里,写下了自己在2019年感受到的光。

希望在春暖花开的庚子年,我们满怀希望和好奇心,依然有虚若怀谷的谦虚去接纳知识、触碰真理、拥抱这个世界的光。

春安。

来源:2019级在职中文MBA班 张莹莹

编辑:媒体小编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