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性创新之路:“后D前沿研修项目”第一模块课程全记录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2-09-16 17:18 浏览量: 2163

2020迄今,对新冠疫情的抗击显示了生命科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国的广阔市场和科技创新需求给了智力密集和资本密集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中长期高速成长的土壤,新冠疫苗研发的激烈竞争使得我们对生物新药研发的高投入、高风险和长周期管窥一豹。2022年9月2-4日,SAIF“后D前沿研修项目”带着同学们的浓厚思念和饱满学习热情,顺利实现线下复课并圆满完成了第一模块“生命云梯:新冠疫苗前沿”课程的相关学习。

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全员博士的高层管理培训项目,后D项目的30多位学员交汇各自领域的领军实践,各抒己长,与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科技企业家和顶尖学者、资深业界专家面对面交流,展开了一场为期三天、干货满满的行业学习研讨,构建了对中国健康医疗体系和尖端生物医药技术的全方位认知,近距离了解这一关键领域背后所隐含的范式逻辑、产研生态以及投资路径。

宁光:中国大健康产业前瞻和智慧医疗实践

宁光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光启讲席教授、瑞金医院院长

从“健康中国”出发,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光启讲席教授、瑞金医院院长宁光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中国大健康产业体系,以及未来智慧医疗的发展方向。

他指出,人口、环境、健康意识、政策的四轮驱动之下的大健康产业,是世界上最大和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而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我国大健康产业总规模有望于2030年超过16万亿。

中国大健康产业由医疗性健康服务和非医疗性健康服务两大门类组成,涉及传统医疗服务、保健品、健康管理、医药电商、移动医疗等多种外延产业,并形成了丰富且多元的综合健康管理体系,这也使得“未来智慧医疗”拥有着无限的发展想象力。

结合瑞金医院智慧医疗体系的应用实践经验,宁光总结道,“未来智慧医疗”的关键在于通过智慧服务让患者拥有更佳的体验度,通过智慧医疗让医者拥有更佳的感受度,通过智慧管理让管理者拥有更佳的掌握度。

樊春海:IT-BT交融,交叉学科助力产业跨越式发展

樊春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大化学化工学院院长、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樊春海着眼于信息技术(IT)和生物技术(BT)两大前沿趋势,深入探讨了IT-BT交融的重要意义。

樊春海认为,IT-BT交融是学科交叉、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化的应许之地。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也在不断推翻已有的科学知识,实现了由传统学科赛道向交叉学科融合的重大转变。

以DNA技术为例:从上世纪60年代发现DNA双螺旋结构开始,人类对于核酸结构、核酸功能、核酸信息调控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不断深化,并进一步在多学科交融之中,衍生出了基因组测序、核酸检测、仿生DNA分子机器人、DNA大数据储存等前沿市场。

樊春海尤为看好仿生DNA分子机器、DNA大数据储存两大领域的发展前景。他预计,通过框架核酸在活细胞内的精确组装与解组装,仿生DNA分子机器人将极大赋能精准诊疗技术,有力探索在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的医学转化及相关生物医药产业化。而DNA大数据储存则很可能实现低能耗、高运行效率、高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性的储存技术革命,进一步突破现有数据储存技术的瓶颈,成为满足未来数据爆发式增长的新载体。

王慧: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和数字深度赋能

王慧

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交大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中方主任

结合新时代下公共卫生的新定位、新任务、新特征,上海交大公共卫生学院院长、上海交大数字医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交大医学院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中方主任王慧为大家详细分享了主动健康与慢病防控的数字化前沿实践。

她指出,公共卫生大健康的核心是实现数据化的人群健康管理。近些年,公共卫生大健康领域正在经历一场数字革命,全球医疗健康模式加速进入数字化转型期。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发达国家均加快制定出台了数字健康规划和政策,以卫生信息作为改进全面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手段,抢占医学研究、精准诊疗和尖端移动设备的前沿阵地。

在当下的中国,慢性病和老龄化作为目前中国面临的最大卫生健康问题,也亟待实现“主动健康”管理理念和相应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和广泛普及。王慧认为,在关键技术领域,应当重点完善多场景健康数据采集技术研发与应用、健康数据的信息安全与标准构建、健康风险预测模型与健康画像,开展基于主动健康知识图谱的精准健康干预,构建基于健康大数据平台的循证决策网络,进行循证保健知识体系科普和国民健康素养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防大病、管慢病、促健康。

郭文:全球产业格局重整,创新药势头正盛

郭文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

课上,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党总支书记郭文为大家全面剖析了医药行业的大变局,对未来医药工业的结构性变化作了详尽数据解析。

她谈到,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疾病谱变化、生育政策调整、健康意识提升,近年来我国健康消费需求激增。而科学技术作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正在持续赋能行业发展,推动新品种、新业务的诞生,不断扩展产业融合边界,提升研发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全球产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的时代大背景之下,当下的医药行业正呈现出“强者恒强”的发展局面,行业集中度持续上升,药品创新研发投入持续加大,新药上市势头十分迅猛,深刻影响着药品行业品种结构布局。

展望未来,她预计化学创新药和生物药的增速将显著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在未来产业结构中占有更大比重;而随着“腾笼换鸟”效果日渐显现,创新性强的产品加速进入临床用药前列,化学仿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企业、细胞和基因疗法、古代经典名方等有望迎来利好;“十四五”期间,行业重组整合的强度将超过以往各个时期,创新型企业有望在市值领先企业中居主导地位;而基于互联网的医药流通新模式、新业态也将快速发展,为终端零售开辟全新的增长空间。

邹朋:中国医药产业格局重构的投资逻辑和中长期趋势

邹朋

中金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

中金公司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邹朋通过对国内医药行业的全方位透视,深刻揭示了未来医药创新产业链的重要地位以及投资逻辑。

在对大量一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他表示,目前中国城乡之间的医保待遇差别仍大,有待医疗精准扶贫的进一步展开,而国内常见病用药的渗透率也还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而当谈及国内医药产业格局重构问题时,邹鹏则为大家详细梳理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脉络,并预计在未来将会有更多流量平台加速进入大健康领域,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不同场景实现流量击穿,将大健康与更多生活场景、工作场景深入融合,进一步推动医药产业向生态型发展模式进阶升级。

在邹鹏看来,由于中国成本优势明显,在全球订单亚洲转移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加之国内的医改政策持续鼓励创新,中国医药创新产业链崛起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而那些真正代表中国医药先进生产力、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新兴企业势必将拥有更加宽广的行业发展前景,值得资本市场重点关注。

赵群:生物医药风险投资的特殊性、必要性和长期思维

赵群

元禾原点合伙人

通过细致梳理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特点和投资特殊性,元禾原点合伙人赵群为同学们深入解读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大势,并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投资建议。

他谈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普遍存在高风险、高收益、高投入、长周期等“三高一长”的发展特点。而中国作为医疗需求大国,无论是从战略安全还是成本、疾病谱差异考虑,都亟需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生物医药行业。

为此,近些年中国生物医药企业的成长十分迅速,且正在由仿制药为主,逐步进入到“模仿创新”阶段。赵群通过梳理发现,近五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新成立的公司几乎全部为创新药企,许多“新生代”创新制药公司成立十年内的市值也迅速超越了诸多传统制药巨头,传统仿制药企业也更是主动开始积极转型、谋求创新。

在这一创新过程中,多元化的生物医药风险投资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要基础条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该得到充分的鼓励。

同时,他也提醒大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投资一定要考虑到生物医药企业本身的价值特点和投资特殊性,给予被投企业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孵化创新。因而,风险投资的目标一定要着眼于远期收益,静待创新技术突破,进而形成巨大的社会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斯微生物交流:mRNA技术前沿和国内第一条成熟的mRNA疫苗生产线

在参观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mRNA疫苗生产线之余,斯微生物首席科学家沈海法为大家详细介绍了mRNA疫苗“危”与“机”。

↑斯微生物首席科学家沈海法

他直言,mRNA疫苗是新药研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以革命性的平台技术,将“机体细胞”变成高度特异性的“疫苗/药物加工厂”,把传统的“生物制品类疫苗”升级为“化学类疫苗”,呈现出显著的无保护剂、无抗生素、无佐剂、无动物源性等安全优势。

当然,mRNA疫苗研发也并非总是一帆风顺,同样会面临着脂质纳米递送系统(LNP)专利纠纷、关键设备国产替代、mRNA疫苗产业化难题等重重挑战。

通过全面分享斯微生物核心技术优势和前沿实践经验,沈海法深刻揭示了新冠mRNA奥密克戎特异性疫苗和二价疫苗的广阔应用前景,并为未来个性化肿瘤疫苗的创新研发打开了全新的发展思路。

在此基础上,斯微生物董事长兼CEO李航文向同学们分享了他的创业经历和心路历程,其中提到的创业者困惑和投融资经验,也引发了同学们深刻的共鸣与热烈的讨论。

↑斯微生物董事长兼CEO李航文

学员感言

曹瑄

新加坡瑞德商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经过大半年疫情后,高金后D的师生们终于在高金的博士堂重逢。本次课程,通过与医疗卫生系统负责人、科技企业家和知名学者的面对面沟通,从新冠疫苗和中国健康医疗体系出发,多维度和近距离接触这一关键领域的范式逻辑、产业实践和投资全景。

整个课程的设计的成功之处,就是将我们视角升维,让我们既可以宏观得学习到生物医药行业不同维度的知识,又可以深入到每个维度的细节中切磋琢磨,甚至可以感知生物制药行业的每个维度从业者的情绪。

真是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这个模块的课程设计构思用心良苦,使大家全面地了解了生物医药行业的主要几个维度,衷心期待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与突破,感谢教授、老师们的用心和才华,期待下一个后D模块的惊喜。

陈剑

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教授

非常荣幸有机会参与到后D前沿研修项目中。后D的课程和活动设置都颇费心思,内容丰富深刻,形式生动活泼。在第一阶段的生物医药模块中,既有知名学者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座,又有头部创新企业的现场考察。通过后D项目,我认识了很多企业届的精英,聆听了大师们的报告,极大地拓展了视野,受益匪浅,对今后的工作也有非常多的启发。感谢高金学院的精心组织,感谢老师们的周到安排,希望后面的模块更加精彩,也祝愿同学们汲取到更多的养分,事业蒸蒸日上。

樊伟

上海高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九月初,上海高金后D师生齐聚,展开了为期三天的生命科技研学之旅。领军企业参访,各路名师开讲,同侪切磋,精彩纷呈,窥其堂奥,妙趣横生。

我们看到,生物医学科技作为长青赛道,最终都必然立足和顺应一个长远而牢固的使命,那就是能够为人类健康走向开辟新的图景。一方面,生物科技的源头创新更多的呈现出发散式涌现而非简单线性迭代,精英科学家团队更易脱颖而出,单点突破;另一方面,临床转化医学价值验证的长期艰巨性和不确定性,也要求生物科技企业在不同阶段资本的接续陪跑下,前瞻性地梯次构建研发管线,形成厚积薄发的持久势能。无论是勇立潮头的科学家创业团队,还是慧眼独具的专业风投资本,都必须秉持长期主义理念,在日新月异的创新机遇、跌宕起伏的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政策中,构建自身价值创造的长期路径和投资逻辑。

“后D前沿研修项目” 以高金产学研生态为平台,持续关注并研究全球科技前沿及中国经济发展等核心问题。同学们在一流专家学者及产业领军人物的引导下,结合企业参访、科技顾问授课、行业领袖研讨、专题研究总结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索时代创新及企业发展课题,产出了诸多富有实践与启发意义的思想成果,持续引领未来的时代发展方向。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