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维磊:“易习得、成瘾快、消退慢” 盲盒模式的道德风险亟待监管 | 教授洞见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1-10-15 18:30 浏览量: 2481

近年来,以盲盒为中心裂变的“盲盒+”商业模式迅速发酵,但爆火的同时也带来了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等问题。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石维磊教授在接受《新民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费者玩盲盒上瘾,是被商家“设计”了。拆盲盒具有“易习得、成瘾快、消退慢”的特点。

近年来,以盲盒为中心裂变的“盲盒+”商业模式迅速发酵,考古盲盒、文具盲盒、美妆盲盒、零食盲盒、快递盲盒、图书盲盒……诸多消费领域掀起了商品盲盒风。一时间,盲盒成了“魔盒”,百搭式盲盒营销屡试不爽。

盲盒市场存在过度营销、涉嫌虚假宣传、质量难以保障、纠纷难以解决四类主要问题,提示经营者要从产品本身下功夫,不要一味蹭盲盒的营销热度,赢得了眼前的利益,却丢掉了长远的口碑。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战略学教授石维磊和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黄皇。01

博彩模式引发畸形消费

石维磊认为,从消费模式、消费心理上分析,盲盒经济正是商家迎合当下年轻消费者趋向于不确定性心理偏好的集中表现。消费者玩盲盒上瘾,是被商家“设计”了。

拆盲盒具有“易习得、成瘾快、消退慢”的特点。

除了来自隐藏款的概率型奖励,还有商家通过与知名IP联名,通过各种营销手段不停地“刷存在感”;通过与玩家分享、讨论、交换等方式,唤起消费者的收藏心理和炫耀心理,激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欲望。

消费者中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他们好奇心强、喜攀比、消费观念尚不健全,十分容易“上瘾”。

还有商家以盲盒的名义清货,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实质已构成商业欺诈。盲盒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除了引导,监管同样不能缺失,净化盲盒经济乱象,要通过强有力的监管将商业过度逐利的道德风险降到最低。02

“打闷包”营销以次充好

①首先,盲盒隐藏款概率可能影响消费者知情权。②其次,盲盒隐藏款的稀缺性可能诱发“投机陷阱”和“炒盒产业链”。一方面,盲盒企业参与二级市场行使价格操纵行为,不仅破坏二级市场盲盒产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同时也会破坏统一经营的定价策略。另一方面,盲盒企业参与二手交易尤其是高价收购隐藏款,这就形成了通过设有一定概率的方式低价销售再在二手市场高价回购的闭环,以此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投机心理。

③再次,盲盒从玩偶商品衍生为一种“打闷包”的营销模式。一是加快研究和推进盲盒市场规范的立法立规,建立和完善盲盒隐藏款投放量和抽取概率的第三方监督机制;二是加强盲盒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做市商行为、侵权盗版、假冒伪劣等;三是强化商品盲盒品质监督,适时开展比较试验、抽检调查、综合评价等项目,把好质量关。来源 |新民晚报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