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 | 马光荣教授主讲“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2022-12-08 17:30 浏览量: 17305

编者按

为扎实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讲准讲深讲透讲活,把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融入新时代思政课堂,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全面推进“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积极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大讲堂”学科示范课,开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名家系列讲座,特邀名师名家主讲,带领同学们从学科视角切入,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认识领悟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本质要求与鲜明特色,引领同学们感悟责任、担当使命,青春向党、不负人民,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11月30日,“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名家系列讲座第六场顺利举办。财政金融学院财政系党支部书记、系副主任,校研究生院副院长,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光荣教授带来主题为“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的精彩讲座。讲座由财政金融学院党委副书记罗煜主持。财政金融学院师生校友近三百人参与活动。

讲座中,马光荣教授首先梳理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随后阐释了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意义,通过具体的数据指标帮助同学们清晰地把握中国高质量发展情况,带领同学们深入思考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诸多内外部挑战。最后分享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马光荣教授表示,近年来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新发展理念贯穿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疫情冲击、复杂国际局势、国内内需不足、收入分配不均等诸多挑战,应当更好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制度优势,加大科技研发财政支出,支持基础研发项目,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从资源集约型向集约、高效、高附加值的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变,进一步做大经济蛋糕,为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打好坚实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用好中央对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地区之间横向财力公平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区域间、城乡间均衡发展。优化税收制度,逐步提高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优化高收入群体税收征管,使得税收真正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马光荣教授指出,中国过去40多年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结合,在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和市场都应在新发展阶段的目标下奋力前行,更加注重对于创新的支持、对于绿色发展的支持、对于共享发展的支持,激发地方政府在新时代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优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关系,明晰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行为,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国内大循环体系的构建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

学生感言

马光荣教授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容,向我们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和财政政策如何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几方面的内容。马教授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满足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也要具备符合中国实践特征的特殊性,提出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分析实现高质量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包括外部环境、经济增速趋势、经济增长动能和收入差距四方面。最后,马教授指出,财政是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工具,通过加大自主创新、改善收入分配、支持绿色发展、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的方法,发挥其在促进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仅应当积极学习基本理论,还应当争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周依凡,2022级保险专业硕士研究生

中国走的是独特的现代化进程,既要满足人类现代化的普遍性,也要满足符合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因此,我们的现代化目标不仅仅是要达到物质水平与科技水平的高度发达、产业结构高度工业化,还要达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和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们要继续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依靠要素投入转变为依靠自主创新,打破卡脖子的困境。要从依赖外需转向扩大外需,逐步发掘国内的巨大市场潜力;要从破坏环境转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注重可持续发展;要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转向共同富裕,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目前中国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经济增长放缓等困境。在这种情况下,要综合运用财政优势,弥补各种市场失灵问题,推进高质量发展。

——吴雨桐,2020级财税班本科生

本次讲座中,马光荣教授对中等收入陷阱的分析让我受益良多。马光荣教授分析了中等收入陷阱产生的原因,以及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面对的挑战。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其核心在于通过创新改变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中国以及其他的后发国家在发展初期往往通过大量的要素投入,凭借极高的资本回报率和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来实现高速发展;同时,在这一阶段,通过模仿而非自主创新快速提升技术水平。但在到达人均收入1万美元后,后发国家的人口红利基本已经用尽,要素投入的边际报酬递减,导致资本回报率降低,并且由于技术封锁等原因,无法继续通过模仿来实现技术进步。因此,此时如果要保持经济的继续发展、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的驱动力,由要素驱动转变为技术创新驱动,大力进行自主创新。这正是中国前进的方向,是我等青年人为之努力的方向。

——王凯钺,2020级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本科生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