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大学安海民:永远的校园 永远的恩师

青海民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19-03-18 22:32 浏览量: 4071

MBAChina网讯】上个世纪80年代,在高原古城西宁八一中路,坐落着一座很有民族风格的学府——青海民族学院。整个院落的设计颇具民族风格,向世人显示着她的与众不同。

1987年,我从西北师范学院(现西北师范大学)考入了青海民族学院汉文系,成为古代文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李文实、胡安良、冯育柱诸先生学习魏晋南北朝文学。那时的校园,没有现在那么多的高层建筑,也没有现在那么整齐、热闹,但清晨朗朗的读书声和晚自习去抢坐座位,似乎是现在没有了的。

当时青海民族学院招收的研究生很少,汉文系只有7个人,且没有学位授予权,但给我们上课的李文实先生、胡安良先生、冯育柱先生,都是省内外屈指可数的知名教授。

李文实先生

记得开学初,先生便为我们开列了三年所学的40多页的书目,有精读的,有泛读的。大约记得小学类的有《尔雅》、《说文》、《释名》等,文学类的有李善注《文选》、《世说新语》、《文心雕龙》等,经学类的有四书五经,还包括子书《道德经》、《庄子》等;史学类的有前四史与《资治通鉴》……这些书都是必读书,而且要尽可能背会(事实上到现在我大部分都没有背会)。

李先生与胡先生、冯先生住同一栋楼,冯先生住二楼,李先生与胡先生住一楼,且阳台相通,可以养花,种蔬菜。我们多次看见李先生弓着腰认真地给花园浇水,浇完后给胡先生浇,最后拔几根葱拍拍土进了屋。李先生给我们开“魏晋诗歌”、“唐代诗歌”、“训诂学”、“目录版本学”,胡先生开“老庄文选”,冯先生开“六朝美学”。

李文实先生给我们上课,很少给我们讲篇章大意,以及理论性的东西——“理论”似乎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先生主要给我们讲音韵训诂,讲目录版本学。他真正谆谆教诲我们:今人不注重古人的言辞与注释,古人的言辞及其注释是在传承文化的,这一点很重要,今人拿现代语传几千年前的死人语言,往往曲解、误解的太多,因为:一是不熟悉古汉语与文法;二是不太了解历史事实;三是没有时空观念。先生随手举例说: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很有名吧,古书里把敦煌写成“燉煌”,应劭解释说:“敦,大也;煌,盛也。”这似乎是不对的。先生又征引了好几种书籍及藏、汉语言后,说古人常讲“名从古人”,地名也是这样,“敦煌”名义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其义为诵经处,也就是寺院的所在。他还讲到,“莫高窟”不是说在沙漠高处开凿的洞窟,更不是僧伽道行莫高于乐尊的褒义词,而是说在沙里开凿的洞窟,因为“莫高”、“莫贺”、“莫合”、“玛干”都是音译的不同写法,都指的同一件事——沙漠(如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之玛干)。鸣沙山又名漠高山,窟名当由此演变而来。

1988年夏,我呈交了一篇学期论文《试论汉魏乐府诗之艳、曲、乱》,先生退还让我重写时,还拿出了自己的一篇论文,让我参考着改。我拿到宿舍后,见先生将我的所谓论文改得密密麻麻,包括标点符号、字、词、句,而先生给我参考的论文,则整洁清楚,很少有圈画、涂抹。这件事到现在让我回想起来仍感到十分的汗颜!

先生当时给我参考的论文是有关西陲古地的,或许是缘分吧,我工作后领导交给我的重点工程里,就有先生的《西陲古地与羌藏文化》这部书稿。这部书曾获中国图书奖、青海省五个一工程图奖,也曾经给我带来了声誉。如今先生仙归道山,怀想当日求学问道之乐,不觉已逾一纪之多,而先生谆谆教导,犹历历在目也。

胡安良先生

胡先生是我国解放后较早用语言学的观点研究老庄之学的知名专家之一。先生早年师从王力、岑麒祥、商承祚等语言大师,精通音韵训诂等国学,熟谙西方语言学,旁及先秦诸子之学。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老庄之学,能够得之于心而应之于手,每触类而旁通,遂游刃而有余。因此,老庄文选课让我们受益无穷。常见胡先生节假日也不休息,提一暖水瓶开水走进了他的办公室,认真地做起学问来,那时候先生已经在老庄语言学研究方面取得了成功,在全国亦颇有名气,而先生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地钻研着老庄之学。仅此一例可以见出先生治学不仅严谨而且勤奋。《庄子·养生主》里说:“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先生持短笔,忍饥劳,竭尽心志,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开电灯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忘我地埋头于商周古纸堆里,不正是在自觉自愿地传承着吾国固有文明的薪火吗?

如今胡先生、冯先生健在,我也调到师大当老师,才知道当年求学时诸位先生要求之严,实在是对我们最大的爱护和关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愿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取得更大的成绩,以回报恩师与读研究生三年的校园。

安海民,男,1964年10月生,甘肃秦安人。1990年9月自青海民族学院古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人民出版社文教少儿编辑室,从事文教类图书的编辑工作。2007年10月,调入青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从事先秦文学、青藏高原文化研究工作,现为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副主编,硕导。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试论汉魏乐府诗之艳、曲、乱》等6篇曾被其它刊物转载,出版专著《老子聿新》(获青海省第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望月斋文墨》二部,参编《中华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故事》、《甘肃古代诗词文鉴赏辞典》、《同义词、反义词大全》等,1998年荣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青年图书编辑奖”,2005年荣获“青海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优秀人才称号”。主要从事先秦文学与文化精神等的研究。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