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校长许智宏:教育应有的视野、创新、责任和情怀

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2022-10-19 16:31 浏览量: 2597

日前,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原副校长,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创院院长海闻教授的著作《海闻浅论:教育卷》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他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商学教育的独特思考,以及对青年学子成长的热忱勉励。北京大学原校长许智宏教授为本书作序,以下为序言全文。

翻看海闻的这本文集,勾起了我的很多回忆。我认识海闻二十多年了。1999年11月,我回到我的母校北京大学担任校长,海闻已作为常务副主任在主持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工作。我到中心调研,参观了他们正在扩建的朗润园和万众楼,这个充满活力、别具特色的教学科研单位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2年,海闻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助理。2005年,学校决定派时任副校长的海闻去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工作,主持北大在深圳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当时深研院初建不久,校园偏僻,设施不全,师资缺乏,百事待兴。面对很多挑战,海闻临危受命,毫不犹豫地接过担子,正如他在后来的《离职抒怀》中所说,“担任深研院院长,不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从北京到深圳来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职位,我也不需要一个院长的头衔。我之所以抛家舍业南下深圳,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份事业。”“为了学生,为了北大,为了深圳,为了国家!”

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海闻在教育事业上的数次探索和创新:从未名湖畔,到南海之滨,再到英国牛津,海闻不计得失、别家离舍干成了常人想都不敢想的事业,让人肃然起敬。

本书是他这些年办学思想的一个汇总。阅后我觉得,书中至少有以下三点值得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参与者借鉴。

第一强调“国际化”

2001年1月,北京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合作创办北京大学深圳校区协议书》。决定去深圳办学时,作为校长,我当时的设想是希望北大可以在这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拥有更大的自由和空间来进行更多教育改革的尝试,走出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的道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我都坚定地认为,中国要成为在世界上真正有影响力的强国,必须有一流的高等教育。也只有在一个开放、国际化的环境中,才可能培养出大批具有宽广视野的学者、科学家,培养出大批能够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人才。“国际化”是高校要走的路子,尤其像北大这样的高校,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别无他路。

作为深研院院长,海闻明确提出了要把北大深研院建成“北京大学坐落在深圳的世界一流国际化校区”的目标。他认为,世界一流的具体表现就是“全世界一流的学者愿意来任教,全世界一流的学生愿意来求学”,并把他的理念付诸实践,在深圳一干就是18年!

18年来,海闻不仅有理想,有目标,更重要的是,他有计划,有行动,身体力行,锲而不舍,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国际化进程中创造了许多奇迹:他说服汇丰银行捐赠1.5亿元人民币资助和冠名初创的北大深圳商学院;他动员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原校长、著名法学家雷蒙到深圳创办了中国唯一有J.D.项目的北大国际法学院;他到英国牛津郡购置校园,创办了中国大学在发达国家第一个自有校园、自主管理、自授学位的海外校区;他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金特在汇丰商学院创建了“萨金特数量经济与金融研究所”并邀请他每年亲自给研究生们授课;他促成了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跟世界顶级大学剑桥大学嘉治商学院在学位教育、创新创业、学术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这里的任何一件事, 都是高水平和开创性的,都是极其不容易做到的。

第二强调“改革创新”

从1995年回到北大以来,海闻一直在教育领域尝试改革和创新。当年跟林毅夫、易纲、张维迎等人创办的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就是经济学教育科研的一种新模式。担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期间,他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包括提倡发展交叉学科和应用学术,实行院系预算和学校预算相结合的财务制度,行政人员不休寒暑假而休年假等。作为汇丰商学院院长,海闻倾注了大量心血,努力推动学院的跨越式发展。他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与海外高校开展学科互补的双硕士项目,在院内专业之间施行“专业+辅修”的培养方案。他强调学生的国际视野,重视学生的理论基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着眼学生的长期发展,在全国研究生培养中率先搞常态化的素质拓展训练,培养学生健康体魄和团队精神。在行政管理方面,汇丰商学院内部只分学科不设系,减少行政设置,实行扁平化管理等。海闻的很多做法都是国内首创,且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这些大胆探索、勇敢创新的做法收效显著。创立短短不到二十年,汇丰商学院就已经是北大一个响亮的品牌,成为深圳高等教育的一张名片,跻身国际一流商学院行列。汇丰商学院培养了一批批青年才俊,他们活跃于社会各界,逐渐成为一支影响日彰的力量。这都与海闻的大胆创新、具体落实、严格要求、精益求精密不可分。如今想来,当初我们选择海闻来建设和领导汇丰商学院,就是历史的不二之选。

上述具体的做法和措施,本书都有详细记录,非常值得教育界学习借鉴。

第三强调“社会责任”

海闻强调大学不仅要有“学术影响力”“行业影响力”,还要有“国际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除了学术研究和培养学生,汇丰商学院强调校企合作,与知名企业、政府机构、研究机构建立广泛深入的科研、教育、咨询合作。学院建立了“北大汇丰智库”,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宏观经济、金融、湾区建设、城乡发展等领域的学术服务;学院举办的各类讲座,把“到北大听讲座”的文化传统带到深圳,成为深圳的文化与学术品牌。在海闻的牵头下,汇丰商学院与延安大学乡村发展研究院合作开展了“新农人”“选调生”等系列公益培训,并在教育部指导下,承接了北京大学“乡村振兴千万带头人培养计划”等。

在人才培养上,海闻始终强调“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他要求学生无论何时始终牢记自己是“北大人”,他在开学第一课就为新生讲授“北大历史与北大精神”,强调北大人应该“心系家国,肩负社会责任”和“追求卓越,不断改革创新”,要有理想、有眼界、有激情、有能力、有教养。学院对学生的教育以德为首,严格要求,强调诚信,坚守底线。学院风气很正,在业界有口皆碑。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师生和校友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大人的责任与担当:不少同学毕业后舍弃了一线城市的高薪职位,选择去服务基层;师生和校友们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抗洪救灾等场合,都纷纷捐款捐物,支援灾区建设。

国际视野、改革创新、社会责任,海闻的这些教育理念和措施,在本书的不同篇目中多有体现。作为曾经的北大校长,特别是从2008年北大和汇丰银行根据协议建立北大汇丰商学院理事会(2013年10月汇丰商学院大楼落成后更名为“咨询委员会”)后,我受北大委托一直担任主席,故每年都有多次机会听取学院的工作汇报,参观考察学院,对学院的进步印象深刻。我为我们有这样的教育工作者感到欣慰和骄傲。

如今,海闻的远见卓识已经内化为汇丰商学院的文化和精神。本书的出版,是对海闻从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实践的梳理,也是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探索。读者可以通过一些论文和讲座,理解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关系;可以通过每年年会的演讲,了解北大汇丰商学院从无到“优”的发展历程;可以通过毕业和开学典礼的致辞,体会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情怀。希望本书对从事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读者们有所启示,也期待更多的学者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断努力,勇于探索,改革创新,做出贡献。

许智宏,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1999年11月至2008年11月任北京大学校长。

来源:《海闻浅论:教育卷》

编辑:木南、姜岸

图片:悠米

排版:小半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