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海之子再创佳绩!

中国海洋大学
2021-09-06 20:00 浏览量: 2744

8月29日,由中国科协和工信部指导,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创新与合作组织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十届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暨第三届‘海上争锋’中国智能船艇挑战赛”在上海交通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落下帷幕。

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再创佳绩,获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历经十年发展,参赛规模逐年扩大。为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本届大赛首次设立“全国—区域—高校”三级比赛赛制,吸引了389所高校近9000余名师生参加,晋级、获奖难度空前增加。

受疫情影响,大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其中,线下赛道参赛作品由组委会组织志愿者按照参赛队员的要求进行调试和比赛,并进行全程直播,增大了竞赛不确定性和难度。

在多种不确定因素交织的情况下,中国海大学子仍拼搏创新,取得优异成绩,主要得益于学校形成了学生跨学科自主创新、专业教师团队指导、校内各部门协同支持的良好局面。

直击行业难题“勇担当”

中国海大学子针对涉海领域行业难题、产业需求勇于提出自己的创新解决方案。本届竞赛中,参赛队伍围绕海参智能采捕、船体水下清洗、浒苔治理、海洋应急救援等现实问题,设计、制作了参赛作品。

其中,2018级轮机工程专业孙良杰、2019级自动化专业严驰等同学,针对海参捕捞效率低、人身伤害大等难题,分别组成2支参赛队伍,采用气动式和水流式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参赛,同时受到了行业专家的一致认可,双双夺得特等奖。

注重过程指导“提质量”

从参赛队伍选拔伊始,由宋大雷、周丽芹、李坤乾、李崇、郑中强、姚鹏、高翔、葛安亮等多位老师组成的专业指导团队,持续对不同类别项目进行全方位指导和阶段性考核,不仅具体解决参赛队伍的技术难题,更为参赛队伍提供实验实训场地、专业设备、文献资料支持和路演答辩指导等。

备赛期间,李坤乾、宋大雷老师还带领学生团队赴威海市好当家集团海参养殖场地开展海试,既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现场实验水平,更帮助学生针对实际情况改进关键技术,获得第一手实验数据。

坚持梯队传承“不断线”

学校自2013年首次组队参加全国海洋航行器设计与制作大赛,参赛人数逐年增加,迄今已形成近800人的“中海大海洋航行器战队”,依托QQ群、大赛宣讲会、技术分享会、进度考核会等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支持跨学科专业的参赛队员备赛,践行“创新、传承、奉献、提升”的精神内核。

2015级自动化专业何欢和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江克洲在毕业后自主创业,每年以优惠价格为参赛团队提供零配件定制等服务;2017级自动化专业朱文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罗光鑫在去年比赛中获得特等奖,本届比赛备赛周期内,常驻i+Ocean创客空间,为参赛队伍提供经验分享、规则解答、技术指导、设备维护等志愿服务,使得本届参赛队伍能够在历届竞赛经验基础上获得更大进步、更好成绩。

牢记不忘初心“长本领”

科技竞赛不仅是提升学生技术水平重要途径,也是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能力的真实考验。由2018级轮机工程专业孙良杰、自动化专业阚全民和轮机工程专业张闯等同学组成的团队,在今年同时参加设计与制作类、舰船模型智能航行与特种作业2类难度最高的竞赛,从原理研究、原型设计到实物制作、实验测试,他们直面困境难题,经历诸多通宵无眠,创新性提出各种解决方案,最终凭借“气压控制一体化海参吸捕ROV”和“向我开炮”2件作品,获得特等奖2项。

谈到获奖经验,他们认为:“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要重视团队分工与合作,定期集中研讨工作困难和解决方案,及时寻求专业指导和资源支持。更重要的是,在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时,坚持初心,勇于克服各种困难,调整心态全身心投入到备赛当中,向着既定目标坚持做下去。”

强化部门协同“搭平台”

备赛期间,创新教育实践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等校内实践实训基地,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部、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等院级创新实践基地,积极为参赛队伍创造良好的竞赛环境,提供实验水池、共享工位、路演室、公共设备和耗材,助力参赛队伍完成从设计构想到作品实现的跨越。

在决赛期间,针对学校参赛队伍多、线上答辩时间集中等问题,创新教育实践中心李晓庆老师主动与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教务处信息化教学中心、崇本学院等单位积极协调、提供场地,保障线上答辩效果。正是这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帮助形成了学生的坚强后盾,让他们毫无后顾之忧地放飞自己的才华。

附:获奖作品名单
作品名称 奖项 类别 参赛队员 指导老师
张逸恒
宋大雷
李晓庆
郑中强
葛安亮
姚鹏
尹则高
郑中强
郑中强
宋大雷
李晓庆
张逸恒
注:A类 新概念创意设计,B类 设计与制作,C类 舰船模型智能航行与特种作业,D类 名船名舰模型仿真制作,E类 船模竞速,F类 帆船模型竞速,T类 前沿科技与产业发展挑战。

来源 /创新教育实践中心责任编辑 /刘莅 张慧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