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理论学习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12-02 23:06 浏览量: 2597

政治理论学习丨深入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2019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及专家代表回信,给涉农高校办学指明了方向,给广大师生以鼓励和期望。为全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重要回信精神,学校决定组织开展针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学习。

优秀学习感想

01

保险1801团支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校长书记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

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作为农林院校的学子,我们有义务学习,我们可以不从事农业,但我们不可以轻视农业。

牢记使命,以强农兴农为己任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高等农业教育始终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引领性作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高等农业教育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上肩负着更加光荣的使命,高等农业教育要牢牢扎根乡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农业农村部积极配合教育部推进新农科建设,共筑高等农林教育改革体系,推动高等农业教育系统性、全方位改革,开创农林教育新格局,引导全国涉农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在产业技术体系方面,高校聘用了13位首席科学家、618位岗位科学家和58位综合试验站站长。在重点实验室建设方面,34个学科群领域依托涉农高校建设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2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110个、科学观测实验站49个。

培养新型人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激发了各涉农高校加强党的建设、做好思政工作的主动性。“我们从十方面全面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锻造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涉农高校师生的根在基层、魂在农村。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王涛建议,新时代农业教育要按照产业需求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复合型人才,解决教育与生产、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发展中国农业新科技,让农业科技与工程科技、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等真正跨界融合。近些年,中国农业大学十分重视让学生到实践中锻炼、在田野中成长,凡是中国农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几乎有两年时间都要在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在开展研究的同时,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零费用服务农户。

助力乡村振兴,以科研创新为支撑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贡献,是新时代赋予涉农高校的光荣使命,更是总书记对师生们的期望和嘱托。

从乡村振兴看,不论是硬件提升,还是软实力打造,都需要涉农高校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资源,各学校也发挥专长,全力以赴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广大涉农高校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践行为农服务的诺言。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新使命接续新担当。涉农高校代表表示,未来将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重要回信精神,以新农科建设为契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乡村全面振兴,为我国“三农”事业发展耕耘不辍。

——杨锦昊

02

会计1802班团支部

让回信精神在西农校园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对我国的高等农业教育提出了明确发展目标。我校教育工作在回信精神指引下快速发展,全体学生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做到了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留在扶贫一线。学校将围绕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学生教育,确保回信精神在西农校园开花结果。

我始终牢记总书记“事业靠本领成就”的教导,扎实理论学习,勇于科研创新,下得苦功夫,练就真本领;始终牢记总书记“青春是用来奋斗的”教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将所学所做融入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等社会实践,在学思践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始终牢记总书记“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的教导,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奋斗之我,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

——刘洋

03

会计1902班团支部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全国涉农高校校长书记和专家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

新时代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改革创新具体落实在三农问题上离不开全国各农林高校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面、新农科建设方面、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方面的努力。

“三农”的概念主体包括农业、农村、农民,新时代高等农林教育始终坚持深化农林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创新农林人才培养模式,从源头上解决高素质农科人才并使其扎根于中国大地,成为广大朴实劳动农民的领头羊;输出的农业技术成果逐步转移、投身于实践不同程度上加强了新农科建设。

作为接受了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农业教育的我们,唯有脚踏实地,扎实农林专业的学习与实践过程并继而成为高素质农林人才,才有机会在实际农业问题上给予自身最大的努力。

——李佳乐

材料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网络编辑:王冠淞

责任编辑:王佳媛

指导老师:吴龙刚

终 审:张军驰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