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CEJ论文精要 |中国森林固碳的潜力与挑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20-08-28 19:28 浏览量: 5104

题记:本文采编自2020年第二期《China Economic Journal》的论文“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hina’s potential: the rise of a nature-based solution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原论文作者为壳牌(中国)有限公司数字化经理金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易媛媛,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大环境与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徐晋涛教授。本期《China Economic Journal》专刊以“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政策改革(Policy and Regulatory Reforms for 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为主题,对中国的环境经济与绿色发展转型问题进行了探讨。《China Economic Journal》是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英文学术刊物,由英国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团下属的著名Routledge Journals出版并面向全球发行。

温室气体(Greenhouse Gas)排放的增加可能导致全球变暖和气候变化,并将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严重影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效地吸收固定二氧化碳,无疑对遏制全球变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估计了按照国家规划到2020年中国的森林作为碳汇的碳储量,并依据实际森林面积的增加,估算实际的碳储量。

研究结果表明,按照国家林业规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行动计划,我国到2020年的森林固碳潜力将达到128.7亿吨, 其中57.3亿吨来自造林和再造林。依据2018年实际新造林和再造林的面积增长,估算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经实现了80%的目标。

森林的碳汇功能

在过去的十年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吸收与固定二氧化碳方面的潜力。森林的碳汇功能体现在森林植物有能力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森林是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突出贡献者和优选解决方案之一。

中国在这方面成就突出。据估计,从1980年到2005年,中国持续的造林和经营活动累计吸收二氧化碳46.8亿吨,减少毁林造成的排放二氧化碳4.3亿吨,合计贡献为51.1亿吨。

同时这一方案也得到国家的关注与重视。在国务院2007年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明确将森林作为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在内的可持续增长的战略规划重点,将森林碳汇作为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并制定了相应的行动计划和发展目标。

2009年11月,国家林业局和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提出了三个阶段的目标和22项主要行动。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9月22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宣布了到2020年中国会增加4000万公顷碳汇储备森林的目标。承诺与2005年相比,森林面积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此外,“十二五”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工作计划提出了森林面积增加1250万公顷,使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的目标。

因此,在国家大力重视森林与林业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对森林固碳潜力和效果的估计,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本文针对这一潜力和效果进行了估计。

森林固碳的四条途径

森林固碳的途径主要可总结为造林与再造林、森林管理、毁林与森林退化的减少,以及木材产品固碳与替代效应等四个方面。

首先,造林与再造林直接增加了森林面积,意味着有更多的树木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具有直接的固碳效应。

其次,通过加强森林管理,提倡近自然育林管理,及时剪枝、伐除多余枯立木、抚育及更新等,顺应森林自然的自我调控能力来加速森林的发育进程,保持森林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产性和更新性;在这一过程中,光合作用更充分,同时减少森林火灾的风险,提升森林固碳的效率。

再次,重视森林养护,保持水土,减少毁林,避免森林退化,同样对于固碳有着明显的效果。

第四,木质林产品的碳储存,主要体现在木质林产品对其他能源密集型材料(如钢铁、水泥、铝材、塑料、砖瓦等)的替代所减少的材料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及木材能源作为一种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带来的排放减量。

因此,本文对中国森林固碳能力的估计也主要基于以上四方面。相比之下,已有研究大多只重视森林面积的增加,忽略了森林固碳的其他途径。

中国森林固碳潜力预测

本文为中国森林固碳潜力进行了一个区间估计。

首先,本文仅考虑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要求设定的造林目标,发现按照《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林业战略》的要求,到2020年,我国森林的碳储量将达到97.1亿吨,比2000年增加25.7亿吨。

接下来,如果考虑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设定的造林目标,这一潜力将大幅上升。根据《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和中国政府于2009年做出的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的承诺,本文预计2020年中国森林将固定128.7亿吨碳,比2000年增加57.3亿吨。

那么,中国现实与计划目标相差多远呢?根据已有数据,本文通过2001年至2018年实际新造林成林面积进行估计,发现2018年中国森林固碳量为104.0亿吨,已经高于基于自身可持续发展目标所设定的至2020年所需达到的固碳潜力,但是仍然低于基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目标设定的固碳潜力,约为后者的80.8%。

固碳潜力核算:基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实际固碳量核算:基于2000-2018年森林面积变化

接下来,本文通过情景分析法(Scenario Analysis)对森林碳汇活动对本年度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抵减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森林固碳量可抵减本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17%,其中造林与再造林占6%-8%,森林经营占4%-6%,森林砍伐和退化的减少占3%-4%,木材产品固碳与替代占1%。

总之,本文的研究表明,综合考虑到森林碳汇的各种固碳途径,森林对于碳排放的抵减作用非常可观,中国应当充分发挥森林碳汇及林产品的碳汇潜力,在有效增加造林的同时,加强森林管理,安全持续地保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发挥林业作为温室气体吸收碳汇的能力,努力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

论文信息

Lu Jin, Yuanyuan Yi & Jintao Xu (2020)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China’s potential: the rise of a nature-based solution for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China Economic Journal, 13:2, 200-222.

论文链接

https://www.tandfonline.com/doi/full/10.1080/17538963.2020.1754606

本期专刊主题简介:中国绿色经济转型的政策改革(Policy and Regulatory Reforms for Green Economic Transition in China)

2010年至2030年的20年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转折期。中国过去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再可持续,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次经济转型的艰巨任务,就是要把中国高碳、高排放、低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模式转变为低碳、低排放、高生产率的经济增长模式。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建立适宜的政策框架和有力的监督机构。

本期专题报道的三个主题是:环境保护、能源转型、自然资源系统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本期专刊的6篇文章将于2021年6月30日之前免费开放获取,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北大国发院官方微信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