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EMBA四渡赤水战略体验课程侧记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2019-04-28 19:30 浏览量: 3798

MBAChina网讯】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作为中国智库中知名的商学院,却有两门课程弥漫着战火硝烟,不同寻常。

一门是《竞争战略与执行力》,擂擂战鼓声、混杀嘶喊声穿越古今,从庞涓、孙膑斗智的马陵古道一直绵延到粟裕、张灵甫对决的孟良崮大崮顶;

另一门就是《困境中的战略与领导力》。同学们每每提起这门课,往往以“四渡赤水”代之,仿佛他们真的和3万红军将士一起盘旋于悠悠赤水河两岸,调动国民党的40万中央军和地方军疲于奔命。

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二郎滩

四渡赤水:毛泽东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最惊心动魄、也是最精彩的军事行动。在敌我兵力非常悬殊、态势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毛主席根据形势的变化,出其不意地迂回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灵活变换作战方向,调动敌人,真正实施了能打则打、不能打就走、一切以掌握战场主动权为目的的运动战。”

2019年4月18日奔赴渡口之前,课程的主讲教授之一宫玉振,一语点明了在众多经典军事战例中,我们为何要“四渡赤水”。

初夏的贵州刚刚有一点湿热。四辆考斯特穿行于当年国民党黔军军阀王家烈的势力范围之内。车内,土城战役已经打响,电视剧《长征》让同学们“入戏太深”,与毛泽东、彭老总一起谋划到底是继续追击敌人,还是先渡赤水河;车外,绕过青山绿水,娄山关已至。

宫老师像每次现地教学课一样,站在战场的中心位置,“指挥若定”,细说娄山关大、小尖山的地形地势何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国民党虽然集结了军队来抵挡红军过娄山关,但却是仓促应战;我军则先声夺人,占据了制高点,取得了战役的主动权。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万千豪情正是源于这场大捷。

越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再走下荒草杂芜的小径,我们来到了人迹罕至的太平渡渡口。放眼望去,赤水河河道已经变窄,当年架桥的小船远影已逝,唱着调子的船工更是“曲终人不见”。然而,伴随着宫老师对战斗细节的声声勾勒,1935年的那个冬天却似乎从未远去,两岸用于拴船的大石头仍在,跨过渡口后行军的山路仍在。

四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红军二渡和四渡赤水,就是从对岸架桥过来;如果说一渡没有想到二渡,二渡没有想到三渡,那么三渡已想到了四渡。”宫老师点评说。

“四渡赤水的过程,是一个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战略方向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四渡赤水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环境才是塑造战略的最大变量。”

一渡赤水时的土城古镇里,遒劲的树根在青色的石墙上顽强生长;三渡赤水时红军经过的茅台镇上,阵阵酒香飘出茅台酒为红军伤员治病的轶事。

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红军忽而声东击西,忽而声北击西,忽而又声南击北;在蒋介石刚刚反应过来时,毛泽东又给它来了个 “再次声东击西”。

我们的思绪在红军与白军的搏杀中寻找着取胜的线索。

企业经营,该怎样像毛泽东一样,用兵灵活,机动地调配资源?创业企业在市场上的拼杀予夺,是否也应该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

“用兵如神”的领导者毛泽东是怎样走出来的?

遵义会议:困境中领导者的信念与磨难

遵义会议是长征中的重要转折点,红军作战的原则得以重新确立,毛泽东被选为常委,重新担纲起军事指挥的重任。在此之前,来自共产国际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虽然喝了洋墨水,有了洋理论,但是其军事打法却不符合中国革命的规律,以致湘江之战红军败得极其惨烈,沿岸百姓“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大家要学会从军事中提炼与管理有关的东西;我们看毛泽东的经历就会发现,领军人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胡大源,这门课程的另一位主要设计者和授课老师,在“大军”抵达重庆的第一天就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虽然在1931年和1932年“左倾”教条主义统治时期,毛泽东被剥夺了多项领导职务,他对以游击战和运动战应对敌人的信念却始终如一。抵达遵义之前,毛泽东一直在试图说服别人,并与张闻天、周恩来结成同盟;遵义会议上,他抓住时机,明确地阐明了自己的作战主张。

磨难不止于此。遵义会议后的第一战“土城之战”,毛泽东就因为情报不准、轻敌冒进而失败;三渡赤水之前,“打鼓新场”风波又让坚持己见、力排众议的毛泽东一夜之间再次陷于孤立。

“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宫玉振援引毛泽东的这句话来阐释困境中领导力的深刻内涵。“再坚持一下”的毛泽东在二渡赤水后取得了重获军事指挥权后的第一场大捷,深夜造访周恩来也终于让红军领导者放弃了“打鼓新场”一役,避免了重大损失。越是磨难,领导者的信念与品格越是闪亮。

“坚定信念,鼓舞士气,同甘共苦,价值驱动——这是困境领导力的核心。”宫老师总结道。

以舍为得,因势利导,集中资源,主动灵活:困境突围的“十六字诀”

十五年的“四渡赤水”,上百次的战斗过程介绍与突围战略分析,让军事学博士宫玉振对每一场小的战斗发生在哪年哪月哪天约摸几点都了然于胸,脱口而出,仿佛他就是战争的亲历者。

“如何在困境中突围?

——以舍为得,因势利导,集中资源,主动灵活”。

有了现场的感知,再上升到抽象的战略层面,同学们发现宫老师总结的这“十六字诀”也与自己的企业经营成败紧密相连。

在分享和报告环节中,“集中资源,只做一项业务”,让杨同学在重庆打开了建筑工程的一片天地;“以舍为得”,让年轻的马同学把“三十多个布尔什维克”(外聘的职业经理人)请出了管理岗位,重新寻找企业的战略方向;“因势利导,主动灵活”,则给了某经纪人同学将明星社会公众形象180度大反转的机会。

同学们把自己最坎坷、最险象环生的职场经历栩栩如生地分享出来,那何尝不是一场场智勇双全的生死拼杀、浴血奋战?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

从大江大河回到室内课堂,胡大源老师继第一讲《领袖人物的成长过程》之后,开启了第二讲——《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这句话来自《毛选》,也是毛泽东指挥打仗取得胜利的根本。

据胡老师介绍,现地教学最早出现于军队,是把案例教学与现地考察相结合;案例往往生动曲折,而置身历史事件的“现地”,则可以让同学们通过历史思考今天,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国外的商学院会通过管理案例来让企业家揣摩运筹帷幄之妙,中国的商学教育则可以得天独厚地把诸多的历史、军事战例作为学习的宝藏。

“历史不会重复它自身,但却会重复它的规律”,每上一次课,胡老师就会援引一次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这句话,引领企业家透过现象找规律。

“体验”了战场的血雨腥风,也经历了商场的波诡云谲,今天的EMBA到底该如何探索企业经营的规律?

除了“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学习企业管理,除了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方法,胡老师还警惕同学们不要陷入探索规律的三大误区:

以为只学习一般管理理论就可以了;

以为只研究对标公司就可以了;

以为凭借过去的经验就可以了。

毛泽东就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指出三种对中国革命战争规律的类似错误看法,胡老师希望今天的企业家以前车为鉴,勿蹈前辙。

“向军事学管理,从历史看当代”——北大国发院系列现地教学课程为其EMBA项目注入了历史的纵深感和厚重感,巧妙地实现了不同领域知识的跨界融合。

长征,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挫折与苦难中获得新生;

百战归来再读书,也让EMBA们反思自己多年的企业经营,在知识与思想的碰撞中重塑新我。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张彤 撰稿)

编辑:

(本文转载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