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突破,社会媒体聚焦丨南理工团队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器”可超前预测血栓形成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19-10-18 19:16 浏览量: 4303

MBA中国网讯】

南理工团队研制出微型“血栓探测器”可超前预测血栓形成

用一块特殊的力-电转换生物材料,制成一个厚度200微米的柔性传感器(正常血管厚度的十分之一),包裹在血管或者心脏周围,就能清晰记录血栓不同阶段的全身血液压力的细微变化,以及心血管壁外压力的微小差异。

相关报道截图

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冯章启教授课题组原创的这项技术取得阶段性突破,并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纳米》(ACS Nano)上。

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疾病的“超前预测”和“术后实时追踪”是临床有效诊断此类疾病的关键所在,特别是针对需要血管肿瘤切除、心脏内支架、瓣膜,血管置换和血管内支架等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然而,现行的各类蛋白酶筛查技术由于缺乏精准的特异性识别功能,使心血管疾病的超前预测和实时追踪成为临床诊疗的世界性技术难题。为此,冯章启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生物电子材料与纳米器件的开发,试图通过监测心血管壁外微应力的变化构建心血管疾病超前预测和实时追踪的新方法。

该研究首创了一种具有高效生物力-电转换性能的柔性纳米纤维材料,该材料含有丰富的力-电转换偶极子,在仅一千帕斯的微压强作用下即可产生1154 V/cm3的电压,并具备优异的稳定性、敏感性以及生物相容性。

据此,课题组设计制造了一种柔性的植入式压力传感器,并将该传感器植入到实验动物(成年猪)体内的外周血管和心脏部位,其不仅清晰记录了心血管系统在血栓形成初期、中期和末期的全身血液压力的细微变化,同时输出的压力信号更精确、实时地反映了病变位置在发病初期由于组织和细胞异化所造成的心血管壁外压力的微小差异。

柔性微压力传感器探测在血栓形成前期、中期和后期过程中心脏和外周血管壁外的压力变化未来,该柔性传感器可伴随心血管手术一同植入体内,通过无线信号发射器的引入,病人和医护人员即可在手机等客户端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的病变情况进行实时追踪和诊断。

软传感器材料样品图

同时,这一超灵敏柔性植入式压力传感器的成功研制也为体内微应力的精准检测提供了可参考的新方法,对临床实时、精准测量脑颅压、肾脏压、眼压等具有极大的技术推动作用。

该研究在化工学院冯章启老师和董伟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李通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具体实施了该研究。东南大学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东部战区总医院、美国阿克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Akron)作为协作单位共同协助完成了动物临床医学评价。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编辑:

(本文转载自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