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中心教师接受《新华日报》采访 | 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心中有数”,也要“目中有人”

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2022-08-17 12:10 浏览量: 3261

7月,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数字乡村标准研究组成立,南京邮电大学数字乡村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李敢是研究组成员之一。李敢告诉记者,数字乡村建设的愿景、任务、内容、成效、功用和保障等逐渐清晰,一些数字乡村项目在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的水平较高,例如农业生产过程中对无人机的应用,文旅、电商等新经济新业态在乡村发展起来,但数据采集、存储、加工、使用的规范还没有确定,数字乡村建设标准还需完善。标准研究组主要负责数字乡村的基础共性、数据与平台、应用发展、建设运维等方面信息技术标准研究工作。

李敢提出,数字乡村建设既要“心中有数(数字技术/数字经济)”,也要“目中有人”。所谓“目中有人”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数字乡村建设要面向乡村的主体,包括原乡人、返乡人、新乡人;二是要重视乡村主体的数字化素养,依据不同主体在职业、教育程度、年龄、收入、家庭结构、利益诉求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类,采取不同策略,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数字化素养。在“目中有人”的前提下,数字乡村应该与“乡村本色”相结合,信息技术企业投身数字乡村建设时,最好与了解乡村、深耕乡村的机构紧密合作,深入发掘乡村特色、个性化需求,因地制宜制定建设方案。

李敢还给数字乡村项目的应用场景建设提了个醒:“过去,村干部要和村民唠嗑拉家常,才能充分了解村民的想法。现在,有摄像头等设备把数据收集过来,并有专业公司协助处理数据的存储加工使用等用途,但我们不能因为技术便利而丢掉实地调研、深入群众的优良传统,说‘上云’的时候,不能忘记传统的‘下乡’。”

备注:上一次新华日报.交汇点刊载(转载)文章名为:彳亍而行:古村古建筑保护出路在何方,时间:2020年12月29日点击阅读原文可以浏览相关采访全文“如何让流量成为发展增量?透过典型案例看数字乡村”。本文部分文字来自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实习生 杨雨彤),再此也一并表示感谢。

作者简介:

李敢,江苏徐州睢宁县人,南京邮电大学数字乡村产业研究中心负责人、国家信标委数字乡村标准研究人员、全国数字乡村评价指标标准编制参与人、浙江数字经济学会数字乡村产业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挑战赛江苏赛区省级选拔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团队获得国赛二等奖)。曾受邀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做专题报告。见证了莫干山民宿产业十年发展,且对“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品牌塑造做出了积极贡献。

李敢近年来主持省部级、国家级课题多项,专著获得江苏省人民政府哲社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在A&HCI收录、SSCI收录英文期刊(China Review等)以及《国外社会科学》等中文高品质期刊(CSSCI来源)先后发表了26篇学术论文,在社会学、城乡规划和公共管理三个一级学科权威期刊(《社会学研究》、《城市规划》、《中国行政管理》)相继发表了7篇学术论文,且在“半月谈.内部版(中华第一刊)”、“澎湃新闻”、“农民日报”等有专题文章10多篇,多次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属中国智库网、江苏紫金传媒智库、新华报业.交汇点新闻等口碑一流媒体予以转载。

研究方向:产业集群(产业集聚)、文化产业(包括乡村文旅等)、数字乡村产业、空间信息产业等。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