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 | 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是它的成功即意味着失败。

南京大学商学院
2020-09-20 18:05 浏览量: 3082

“百千万工程”

南京大学MBAer,从入学起,都要完成“百千万工程”——精选通读一百本好书、专题演讲一千秒、原创作品十万字!本栏目邀请南京大学MBAer带领大家多读书、读好书,原创读书心得、践行“百千万工程”。

资本主义的运行逻辑是它的成功即意味着失败。在这本书中,《第三次工业革命》作者杰里米•里夫金开创性地探讨了极致生产力、协同共享、产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详细地描述了数以百万计的人生产和生活模式的转变。他认为,“产消者”正在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制作并分享自己的信息、娱乐、绿色能源和3D打印产品。他们也通过社交媒体、租赁商、合作组织以极低或零成本的模式分享汽车、住房、服装和其他物品;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基于零成本模式的开放式网络课程……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从生产力发展上来看,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贡献很可能远远超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数十亿人和数百万组织连接到物联网,从而使人类能以一种从前无法想象的方式,在全球协同共享中分享其经济生活。这个连通性转折点的重要意义甚至有可能超过20世纪电气化所带来的经济变革,以及随之产生的电话、广播和电视的传播。里夫金分析认为,在数字化经济中,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样重要,使用权胜过了所有权,可持续性取代消费主义,合作压倒了竞争, “交换价值”被 “共享价值”取代。他甚至预言,“零成本”现象孕育着一种新的混合式经济模式,这将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零边际成本、协同共享将会给主导人类生产发展的经济模式带来颠覆性的转变,我们正在迈入一个超脱于市场的全新经济领域。

在两种经济体制的交接和转变的过程中,作者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会有显著的改变,我们也需要对此改变传统的观念。

组织结构的管理

在资本主义市场里,集权化和垂直整合的管理已被证明是高效和经济的组织方式。但高效和经济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是有与生产能力相匹配的市场。正如甘地所提出的:“如果所有国家都采用大规模生产系统,那么他们的产品也必然面临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局面,因此大规模生产必须停止。”所以以物联网为代表,未来的组织形式是合作式的,而非以往自上而下式。

对现有行业的冲击

经济发展推动者角色的转变

在资本主义市场中,经济推动者由可以享受到利润的企业所推动,扩大产能和降低边际成本从而获利是交替进行的。这一发展逻辑在协同共享时代却有一定的难度。仍以物联网为例,作为史上第一个通用技术平台,它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自然带来一个问题谁来投资这个平台?没有直观的利益收入,很难有单一的企业或者企业家的组织来完成这项工作。这一投资势必会以政府为主体主导。书中作者提出由享受到物联网所带来便利的消费者投资为主,政府投资为辅,最终通过将消费者转化为生产力来实现物联网。

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变

历史的进程中,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转移给商人,从而所有权与管控权相分离。从资本主义的发展看人类的本性,可以得出生产资料所有权并不等于生产方式的组织形式。当未来边际成本趋于零的过程中,生产资料逐渐向公共服务进行演化。人们更看重的是对生产资料的使用权,而不再着眼于所有权。现在已经非常普遍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已经可以很好的证明这一观点。

物质主义向精神主义的转变

当智能技术提高生产率,从而减少对人力劳动需求时市场资本主义将发生如何变化呢?只有少数人从事有薪工作会有足够的买家购买商品和服务吗?这一问题显得相当的棘手。从这一个切入点进行思考将改变我们对经济过程的认识。人力劳动释放出来,转移到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中,人们从追求物质财富逐而转换成追求个人的社会归属感。

虽然协同共享时代可以带来很多的利好,并且从资本主义的本质来看会演化进入零边际成本社会(但也未必绝对),但是作者也提出来了可能未来的不确定因素。作者认为第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现在普遍形成共识的生态环境危机。另一个不确定的因素就是这一为零边际社会成本所打造的社会服务工具,有可能被恐怖分子所利用而违背他最初发展的初衷。

个人感悟

我读这本书整体还是感觉比较吃力的。作者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没有特别明显扼要的提纲,理论的论证和实例的论证杂糅在一起,我完全依靠读书时的不断记笔记才能够把这本书的大纲理到自己有点明白,书中所举的实例现在看来又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很容易读起来觉得枯燥无味。但整本书读下来还是有一些闪光点让我觉得读完这本书非常的有意义。

在读的过程中要时刻提醒自己这本书出版于2014年但作者形成这些观念可能更在几年之前。书中作者所提到的大部分的观点基本上都已成真,从一侧面也论证了作者的理论正确性。第三次工业革命造成的时代进步发展之快,短短几年就可以改变一些生产方式的组织形式,这在以前一定是想都不敢想的。

作者在论证的过程中始终围绕着资本主义的内核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制度的驱动力会一直不断推进产生更高水平的生产力,但是当跨过终点线后,利润枯竭,资本主义制度还在吗?如果不在那社会会往什么方向发展?这一围绕着内核矛盾的理论推理之合逻辑性以及预言成真性,还是值得细品。

作者在六七年前写这本书的时候一定也完全没有料到今年会有这样一只黑天鹅席卷全球。作者在书中举到的慕课教育、物联网等例子都是基于一个前提:世界是可以继续稳定的全球化合作。如果这一前提不再成立了呢?我们国家已经于近日宣布启动经济发展内循环。生产率提高到利润枯竭这一过程会比作者想象的可能时间要再长一些。如果在这一过程中,各个经济体无法再通过常规的扩大市场来拉动生产力的提高,内循环的经济体是否会引发出不一样的经济发展形式?,如果生产率的发展停滞不前我们是否仍会进入到内部协同共享时代,但又跳过零边际成本这一过程?这些问题远超过我的知识可以回答的能力,还需继续思考。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