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大学开创LED中国道路 实现自立自强

南昌大学
2023-02-17 16:56 浏览量: 3437

近日,江西教育厅《高校服务江西·创新驱动发展》专栏以《扎根红土地 闯出金光道——南昌大学开创LED中国道路 实现自立自强》为题,报道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聚焦国家战略,深耕LED照明技术,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嘱托、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奋勇前进。

全文如下:

一、相关背景

南昌大学聚焦国家战略,深耕LED照明技术,在硅基氮化镓复合半导体材料体系中揭示了新机理,发明了新方法、新结构、新技术、新设备,创造了新材料、新器件、新应用,解决了多项世界难题,创造了LED照明第三条技术路线,实现了产业化,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016年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了南昌大学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听取实验室研究成果介绍,视察芯片制作流程,了解实验室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情况,肯定了LED工程中心“攻科研难题和抓成果转化决心大、目标高、工作实、成效好”,并对江风益及其团队说:“我国发展必须依靠创新。掌握核心技术的过程很艰难,但这条道路必须走。这个新兴产业大有可为,我对你们寄予厚望。”

六年来,南昌大学朝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牢记嘱托、自信自强、踔厉奋发、奋勇前进。攻克了一个个“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半导体发光材料技术新方向,形成了国际优势和中国长板,引领我国在LED领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江西省加快迈入创新型省份行列提供了半导体发光科技支撑。

二、具体做法

(一)大胆前瞻布局,坚定不移支持,着力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早在20世纪90年代,学校布局新材料、光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技术领域,依托优势学科——材料物理与化学,支持以江风益为骨干的材料学科团队,聚焦发光材料、发光器件和发光设备等领域开展研究工作。1994年,学校贷款60万元为江风益组建“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2000年,为帮助其建设好“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并实现成果转化,学校同意用工程中心项目建设经费出资90万元,成立“江西昌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学校从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拨款中拿出1945万元,支持工程中心硬件平台建设。公司的成立和硬件平台建设,为江风益团队探索出“企业化的科教融合”这一全新的机制体制,为后面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成果及产业化发展迈出了关键的重要一步。

在学校和上级政府大力支持下,江风益团队先后被教育部和科技部评为“国家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组建了大团队。2011年,在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教育部发光材料与器件工程研究中心的基础上,经科技部批准,又成立了“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平台。之后,工程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重点项目和课题,国家拨款近1亿元,承担了大项目。基于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工程中心在硅衬底LED新材料、新器件(芯片)和新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世界领先的原创性成果,先后荣获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唯一的一等奖、2019年全球半导体照明突出贡献奖,以及江西省技术发明一等奖(2012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0年度)、2021年度江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等多项重大科研和教学奖项,产出了大成果。

2022年度,依托国家硅基LE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的全省首个“江西省实验室”建设方案顺利通过专家组论证,即将获得省政府批准,目标是建成更高层次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

(二)坚持“双轮驱动”,创建学科特区,着力打造“企业化科教融合体”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一体推进。强化对特色学科的资源投入,落实扶优扶特扶强的方针,瞄准区域发展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急需,采取“2+X”模式建立学科特区。学科特区以贡献论英雄,享有自主聘用、自主薪酬、自主评聘职称、自主绩效考核等权利,建立突出品德、能力、贡献、影响力的破“五唯”的人才评价体系和人才激励政策。一批优秀青年教师,凭实际贡献,突破学历资历限制,破格晋升高级职称。科研人员得以放开手脚,潜力得到更充分的发挥。

2000年和2011年,江风益团队先后成立了“江西昌大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和“南昌硅基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为建立科技创新的“企业化运行模式”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为组建宝塔型人才队伍,聘用大量的工程师、技师创造了条件。在此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探索,逐步创立了“企业化科教融合”这一全新的机制体制。

为有效破解科教难协同、产教难融合的问题,LED中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三位一体的“企业化科教融合”运行模式,推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生产经营三者形成合力。在人才培养的同时,有效引导基础研究人员以市场为导向选题选方向,从生产实践中提炼出科学问题,然后进行基础研究,加快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进程,打通产业链,缩短成果转化周期,推动创新和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培养了一批品学兼优、学术技术兼备的复合型创新人才,积极为LED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工程中心的相关教学改革成果获得2021年度全省高教唯一教学成果特等奖,并已经申报了国家教学成果奖。

(三)强化党建引领,传承井冈山精神,着力打造“多发光少发热”的学科文化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调研考察时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学科带头人江风益教授作为一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始终坚持和发扬“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带领团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以“十九年磨一剑”的毅力执着创新,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攻坚克难中赢得主动,不唯上、不唯洋、不唯书、只唯实,实事求是,闯出半导体照明的中国道路。

从跟跑、并跑,再到领跑,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链条创新,江风益教授团队创造出一个个中国奇迹,在奋斗过程中,形成了“多发光、少发热”的学科文化。秉承这一文化,紧扣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大力加强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强化师生的学科群体意识,增强师生对学科的归属感、认同感、向心力,探索出了“装备与工艺协同、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协同、产业链和技术链上中下游协同、产学研协同、多学科交叉协同”等五个协同创新方法/模式,营造了重视梯队建设、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乐于奉献、坚持不懈的学科氛围。

三、主要成效

一是创新成果不断取得新突破。

LED新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高光效蓝光LED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之后,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高光效黄光和绿光LED材料与芯片,突破了五十多年来“黄绿鸿沟”世界性难题,在不同应用市场的发光效率分别达到30%-50%和46%-61%,领先世界,得到了诺奖得主中村修二等世界同行的公认和高度评价。面对LED高端装备及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LED中心坚持自主研发,研制成功半导体发光新材料生产型MOCVD装备,并投入企业用于LED新材料生产,所生产的绿光和黄光LED产品光效具有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实现了LED高端装备与工艺协同发展。

2022年,LED中心研制的Micro-LED微显示器取得了“0到1”的里程碑式的重要突破,制备出了高像素密度的GaN基红光Micro-LED微显示器,使南昌大学Micro-LED集成研究水平进入国际一流行列,将为南昌市VR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硬科技支撑。同时,工程中心为南昌市获批建设VR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是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有新作为。

面向更高效节能的新一代LED照明市场需求,在国际上率先研制成功并推出无荧光粉LED照明光源——金黄光LED,基于该光源推出的产品已应用于户外和室内多种照明场景。其中,世界首创的金黄光LED路灯,已在全国二十多个城市成功应用,受到了业主的广泛好评,并获得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评选的“全球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应用金黄光LED光源,推出了金黄光母婴灯等一系列产品,已在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一千多个市县区实现了销售,产品出口7个国家,并在“小米有品”夜灯好评榜中蝉联第一,并作为光华龙腾奖官方礼品在人民大会堂亮相,在行业内形成了较大影响力。井冈山的盘山公路金黄光路灯项目,得到了叶建春省长的高度称赞。绿光技术被成功应用于国防先进飞机显示装备和特种瞄具,为新一代军事装备中LED光源国产化提供了国际领先的半导体发光芯片。获得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项目“蓝光LED”,现已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品批量应用于手机闪光灯、强光手电、路灯、车灯等中高端照明市场,较传统光源节电50%-90%,其中手机闪光灯芯片国际市场占有率超过30%、强光手电芯片占有率达到35%、汽车大灯芯片实现了进口替代等,该技术已孵化出上中下游企业12家,2021年实现销售超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年超200亿元。

三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不断有新成效。

1997年以来,LED中心累计培养研究生110余名,大多数毕业生投身半导体相关产业,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近五年,LED中心的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100%。培养的毕业生中,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人次,省部级三大科技奖21人次,1人指导学生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在100个金奖中唯一一项总冠军)。2019年,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先后培养出中科院院士1名(江风益),国家百千万人才1名(王立)。2022年,工程中心年轻人分别牵头承担了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各2000万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348.3万元)、省“揭榜挂帅”关键技术类项目(500万元)、省产业链科技创新联合体(协同攻关)项目(500万元)和横向课题(200万元),将不断取得新成果,为我国实现更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和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南昌大学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