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网|“创新与绿色金融研讨会”在线举行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2-08-01 14:16 浏览量: 2221

【编者按】2022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主办以“创新与绿色金融”为主题的国际研讨会,邀请中、欧学界和业界的多位学者和专家,就当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低碳与金融绿色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交流研讨。会议吸引了诸多学界、业界人士的参与,引起了热烈反响,中国社会科学网特派记者对会议进行了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承办的高水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网、国家级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网、特大型国内外综合信息网,是集学术思想性、理论权威性、资料知识性和公共服务性于一体,及时发布全球重大学术资讯,追踪和反映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前沿、学科趋势和最新成果的学术门户网站。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卫思谕)6月30日,创新与绿色金融研讨会在线举行。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与CDA(奥地利中国数据分析研究中心)联合举办。CDA主席韦尔策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吕萍教授主持。研讨会以“使资本、企业和科学朝着全球循环经济的方向发展”为议题,聚焦当下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低碳与金融绿色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问题。

绿色复苏与低碳转型

亚投行高级气候政策专家张星在报告中介绍了气候变化影响金融投资的表现以及亚投行扩大绿色金融规模的机构框架,具体展示了与法国东方汇理银行的气候变化投资框架,并介绍了气候基础设施的重要作用以及绿色氢能管线项目等。随后,张星重点讲解了亚投行对于气候创新的支持以及一些具体项目,例如开创了最大化气候融资的激励机制——气候债券,并介绍了亚投行在推动绿色基础设施技术、助推构建生态系统方面所作的贡献。最后,张星提出了关于未来扩大绿色金融的开放性问题同与会者共同思考与交流:如何更好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来改进实践规范和有关量化影响、监管和报告的工具?如何扩大气候适应方面的融资?如何保证一个公平的、具有包容性的低碳变革?

国际金融论坛(IFF)学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委员会主席唐丁丁认为,中国应积极承担全球绿色低碳发展的大国责任,推动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合作机制,构建中、美、欧三方私营部门的合作格局,加强绿色低碳技术与产业的国际交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区域合作,尤其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的气候治理与低碳转型合作。唐丁丁在报告中指出了绿色复苏与低碳转型国际合作的现实需求,面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全球气候治理体系需不断完善。他介绍了新形势下中国气候治理取得的重要进展,同时介绍了2021年12月美国高盛集团与国际金融论坛(IFF)共同宣布创立中美绿色金融工作组,进而扩展为中美欧绿色金融(气候变化)工作组,以寻求解决方案为导向,就如何运用绿色金融和资本市场来支持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推动低碳转型开展对话与合作,构建三方私营部门的合作格局。

意大利帕维亚大学政治和社会科学系经济学教授Roberta RABELLOTTI提出“全球经济绿色转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大背景下,绿色转型对于后进经济体的发展意味着什么?绿色化对后发国家是否意味着更高的壁垒、更大的发展挑战还是其实是一个发展机遇期?”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Roberta提出需要一个面向后发国家的新的治理框架:后进经济体从一开始就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发展,而不是沿着既定路径追赶。她还介绍了GWO(green window of opportunity)框架,强调GWO主要是内源性的、不同于以往由技术和市场变化带来的外源性的工业领域的追赶过程,并举出了中国的3个例子:2006年颁布可再生能源法、金太阳示范工程和乘风项目。Roberta提出后进经济体发展不能再走先发展后治理的模式、要抓住绿色发展机遇期,并指出区域体系中要注意条件和对策、绿色技术的成熟性及可交易性。同时用中国的范例:中国发展生物能、氢能以及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轨迹来加以说明。最后,Roberta总结了几点政策启示:在相关的领域(环境、能源以及工业和创新)共同设计政策,政策工具的校准、协调和优先排序以及干预的时机可以深刻影响工业化的结果,支持政策需要具体部门的方法和顺序,国际组织和本国政府可以维持以机构变革为主导的、以任务为导向的GWO,促进绿色经济领域的新领军者进入全球市场,扩大多样性途径。

中国建设银行环境、社会和治理及投资者关系首席经理邹新菊以在绿色金融中金融机构能够做什么引出报告,指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三种功能:资源分配、风险管理和市场定价来影响或决定五个方面:绿色金融标准、金融监管和披露、激励和约束、产品和市场、国际合作。接着邹新菊介绍了中国的绿色金融的发展情况:绿色贷款余额和绿色债券的发行均有大幅增长,提供碳减排、清洁和有效使用石油的贷款,中国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具有统一的、国际的、明确的和可行的特点,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和创新中披露环境信息报告取得明显进展。随后她介绍了中国建设银行在绿色金融方面所做的努力,比如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2021年底建行推出了首个示范性绿色债券支持大湾区的清洁交通和清洁能源,同时介绍了建行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政策和绿色金融运营机制、风险管理政策包括环境社会风险管理和企业信用政策、风能绿色ESG债券获得了国际金融论坛(IFF)的国际绿色金融奖,在其年度10个创新项目中位列第一。

加强绿色金融投资

意大利都灵圣保罗银行创新中心循环经济部主任Anna MONTICELLI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圣保罗银行创新中心探索未来的情景和趋势,发展多学科的应用研究、支持创新、公司业务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在国家创新中服务于研发、工业和企业体系和机构投资者。随后介绍了为应对气候变化,圣保罗银行服务循环经济从起步到扩大规模的战略路径。Anna重点讲解了2022年3月欧盟推出的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新规则要求几乎所有欧盟市场上的商品从设计开始的全生命周期里更加环境友好、可循环利用和高能效,目的是在欧盟建立真正的循环经济。圣保罗银行2022—2025的商业计划将有效地支持欧盟行动计划,循环经济作为一个战略将加速环境社会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该商业计划包括一个支持向循环经济转变的特别行动案。

亚太经合组织(APEC)可持续能源中心总裁助理Steivan DEFILLA教授的报告题目是“迈向循环经济——在亚太经合组织城市中提高绿色金融和创新作用”。他首先向与会者介绍了APEC在2014年成立的可持续能源中心以及APEC的宗旨,同时介绍了APEC的主要项目和活动:亚太地区清洁煤技术转移项目、APEC可持续城市合作网络、亚太地区能源转型方案(ETS)支柱项目、组织2个工作坊和年度论坛,APEC持续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抗灾能力并发布了相应报告。接下来Steivan介绍了能源转型的金融需求、绿色投资增长的回报以及如何去除绿色投资的风险。他结合国际能源署到2050年的规划路径介绍了从2016年到2050年各种能源类型的年平均投资额,主要用于发电、网络和电力终端用户设备。Steivan提到了清洁能源投资在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增长,但目前清洁能源更依赖私营资助和负债,公共部门特别是公共资本的参与不充分、新的全球能源经济正在兴起,同时介绍了碳履约市场募集绿色资金等项目。最后Steivan总结到,从技术角度降低1.5度的目标仍可能达到,但留给人们的机会不多了;全球投资年度总投资翻两番但存在巨大的不平衡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投资呈现6倍的增长且收益巨大、成本低于发达经济体的一半;公共投资的作用在增加且呈现出更高的权益和更低的负债;要同步衡量增加绿色投资的回报和盈利能力并降低风险;主要的经济工具包括设置碳价、采用碳税或者一种排放交易计划;加速淘汰化石燃料补贴,逐步引入可再生能源支持;采取经济支持措施;降低风险的金融工具包括保证书、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权益;采用公私合作等方式促进公共投资。

欧洲投资银行代表团公使衔参赞、区域(中国和蒙古)代表处负责人Auvo KAIKKONEN以“欧洲投资银行集团气候银行2021—2025年路线图”为题,介绍了欧洲投资银行集团和气候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IB)是欧洲联盟的贷款机构,是全世界最大的多边金融机构,也是最大的气候金融供应商之一。Auvo提到,欧洲投资银行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优先领域:气候与环境,发展、创新与技术,中小型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与凝聚力,气候行动是EIB工作的一部分。2007年7月,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世界上第一只气候意识债券,该债券也是全球的首只气候债券。欧洲投资银行的国际金融业务致力于解决不平衡问题、建立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稳定、开放的世界经济,以及实现专业与技术的融合,欧洲投资银行在欧盟、英国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之外地区的投资在不断增长,未来将继续加大对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支持。

CDA作为独立的非营利性国际机构,致力于搭建中欧学术合作的桥梁,关注的领域包括文化、变革和可持续发展等,与国科大经管学院共同发起本次研讨会亦体现了CDA的宗旨。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