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变局下的全球价值链与产业转移--中国科学院杨翠红研究员国科大经管学院开讲

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2021-04-30 14:00 浏览量: 3359

2021年4月23日,MBA项目特色课程《杰出科学家系列讲座》迎来第四讲。

课程邀请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投入产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的杨翠红博士,为大家做主题为“大变局下的全球价值链与产业转移”的讲座,围绕当前疫情影响下的国际国内形势,对全球价值链与产业转移的特点和趋势进行精彩分享。

杨老师对于中国粮食产量常年预测的准确率让同学们对于她的讲座充满了期待。为了让同学们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杨老师始终按照重概念,轻模型和计算的方法给同学们讲述。杨老师实干的精神和充实丰富的讲座内容让同学们收获了很多,也激励着同学们要脚踏实地,认清形势,为中国产业升级做出自己的贡献。

讲座中,杨老师先介绍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影响,指出在疫情期间很多行业受到了冲击,如聚集性的服务业,但是也有部分行业,如企业信息服务业,不仅没有受冲击反而有较大幅度的增长,这都是由行业特点和国际产业分工决定的。随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入发展,工业制成品的分工愈来愈广,生产工序不断细化,生产链条逐渐拉长,参与生产的国家都只是占了其中的一部分。某一国家的生产出现波动,都会影响到上游和下游的国家,从而对全球经济造成冲击。所以在中国疫情严重期间,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国产业外移的新闻报道,权威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现象。

接着,杨老师提出了一个美国一直在诟病中国的话题:中国对美国货物贸易长期顺差的问题。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的统计口径,2020年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都达到了3000亿美元以上。真的是这样吗?这就涉及到了国际贸易额核算的问题。目前的进出口额都是按照绝对贸易值来计算的,实际上,因为国际分工的原因,中国很多时候做的是加工贸易,也就是说像微笑曲线一样,左边是设计,右边是销售,中国做的是底部的加工服务。以苹果ipad为例:中国从事的加工贸易额其实只占到了整体价值的2%左右,而在国际贸易核算中,是按照100%计入的。加工贸易是来料加工后再出口,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材料进口成本,其实中国的增值部分只有加工费部分,不超过10个点。

杨老师指出,全球价值链是全球生产链和全球供应链的结果。核算价值链的方法主要是:投入产出表结合国际贸易数据对贸易增加值做研究。作为生产环节的某一个产品,要么被其他部门用了,要么形成最终产品出口。对于加工贸易,按照统计数据,1000元收入中加工方增值部分只有287元,如果是国内企业自行生产出口大约是633元。综合来说,加工贸易的增值部分在400元左右。所以,上述问题的答案就是不确定的。将来净出口的核算可能是以贸易值为主,用贸易增加值做补充,综合考虑环境污染等来核算。

然后,杨老师从生产端和需求端两个方面分析了在全球价值链下疫情对经济影响的路径和程度评估。在需求端,短期内对消费、投资和和进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在生产端,原材料、劳动力流通受阻,企业停工停产,对第二产业形成一定冲击;第三产业影响持续最久,恢复也相对较慢。因为全球产业链的分工,中国停产了,会影响到上游和下游,对于其他国家也一样。所以,不是中国的疫情冲击了世界,而是所有国家的疫情都冲击了世界。

最后,杨老师对全球价值链转移和全球价值链趋势做了分析。从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到2014年,我们一直都是产业转移承接国,产业从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转移到中国,但是从2015年开始,部分产业开始转移到东南亚等其他地区,尤其是越南。

近年来一系列的国际重大突发事件正在引起全球产业链的调整,国际金融危机、英国脱欧、中美贸易、新冠肺炎疫情都有影响。部分产业链条断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部分产业去“全球化”,去“中国化”严重。实际上,纺织等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早有发生且一直在持续,电子设备和汽车制造等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转移的进程也在加快。

杨老师同时指出,国际形势复杂,产业转移是常态,是跨国公司基于成本、生产便利性等诸多因素做出的调整。我国在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具有超大规模的优势,产业链大量外移,强行和中国脱钩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补短板和强化优势的情况下,提升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可以进一步吸引外资持续流入,也会为我国产业向全球价值链的高端攀升提供机会。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