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MPA研究生双证招生简章

MBAChina
2016-10-08 15:41 浏览量: 3401

【MBAChina网讯】2017年华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双证)招生简章


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0日—10月31日


现 场 确 认:详见报考点公告


初 试 时 间:2016年12月24日


华侨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是创建于1962年的政治系。现涵盖公共管理、政治学两大学科,具有从本科教育到博士教育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成立于2007年,招收有实践工作经验的政府和非政府部门人员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教师团队由教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骨干教师组成,同时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聘请具有理论修养和行政管理经验的多位省、市、区等政府部门领导为兼职教授。中心采取双导师制,为每位MPA研究生配备校内专业学术导师和在公共部门任职的校外实践导师,并成立“实践导师教研室”。MPA教育中心着力打造精细化MPA品牌,其核心课程是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和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公共管理人才的培训、培养要求设置的。大力推广实例教学,中心在传统案例教学方法基础上又开发出桌面演练教学法,参会介绍经验时获全国MPA案例教学研讨会参会老师的好评。在首届全国优秀公共管理教学案例评选中,中心推荐的9篇原创案例中有4篇第一批直接入库,案例参评及入库数量位居全国MPA培养院校前列。中心不断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沟通交流,以丰富的科研成果和扎实的教学水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服务。


一、办学特色


办学理念:以质量为核心,公共精神和职业化的人才培养为根本,打造品牌,精细化内涵发展;


政府支持:省市主管部门多次发文委托华侨大学开展MPA教育培养;


服务地方:利用地缘优势,服务于地方政府及非政府部门,培养高级公共管理人才;


师资力量:聘请校内外讲师授课和政府高级管理人员专题讲座,建立学术和实践双师制;


课程安排:案例教学与讲授相结合,阅读思考与完成作业相结合,使所学知识及时消化;


案例教学:在课堂上通过桌面演练、角色模拟、讨论争辩、教师点评与理论概括等方式,增加了研究生的课堂参与度及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


培养成果:近三年,我校MPA在校研究生及毕业生36人次获得职位晋升或各级奖励,其中13人晋升为处级干部,14人次获地级市以上奖励。1名MPA研究生毕业论文获评第六届全国优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1名MPA研究生毕业论文获评华侨大学研究生承志英才优秀学位论文;


课外活动:拓展训练、联谊活动、参观考察、小组讨论等方式促进同学间的沟通与交流;


学术交流:与境内外相关高校密切联系,合作互访,参与全国性MPA研究生交流活动;定期组织MPA研究生前往境内外著名高校访学交流;


搭建平台:华侨大学校友会和MPA联合会与各级政府密切合作,架起交流沟通平台。


二、培养模式


(一)目标与方向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培养方向:公共政策与政府治理、区域与城市公共管理、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侨务政策与管理、教育行政管理。


(二)课程设置


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境外经验引进与境内本土化相结合、传统经典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原则。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课程。其中,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基础课和专业课。公共课突出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提高;基础课主要包括公共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和电子政务等;专业课主要包括宪法与行政法、非营利组织管理和公共经济学等。选修课程主要包括公共危机管理、城市公共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侨务政策与管理、公共伦理等。实践课程包括团队合作与拓展训练、社会实践、社会调研、学术交流等。


(三)培养方式与方法


1.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综合运用教授、研究、案例分析、体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既要把握公共管理学科前沿,又要密切结合公共管理实践,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吸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政府部门和其他公共机构人员参加各培养环节的工作。


3.通过建立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发挥集体教育培养的作用。


4.采取“在读不离岗”的培养方式,实行弹性学制,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5年。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应少于36学分。授课时间一般每月相对集中上课一次,安排在周四、周五、周六、周日,以面授为主。


(四)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指导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是培养单位理论导师,另一位是来自政府部门和非政府组织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中高层管理者。学位论文在导师组指导下,经过开题、研究撰写、中期检查、预答辩、送审评阅和答辩、电子检测等环节完成。


对修满规定学分、课程考试合格,按照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并通过电子检测后,经校学位委员会批准,授予国家承认的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及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证书(即双证)。


招生与考试


我校2017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根据其修业年限、学业成绩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相应的、注明学习方式的毕业证书;其学业水平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位标准,可以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证书。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


一、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2014年9月前获得毕业证书);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达到与大学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2012年9月前获得毕业证书);或已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报考公共管理硕士(125200,MPA)的报考类别只能选择“定向就业”,非定向就业考生不得报考。


二、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缴费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一)网上报名:


1.网上报名时间:2016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每天9:00-22:00。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yz.chsi.com.cn/ ,教育网址:


http://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 ,浏览报考须知,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管理机构、报考点以及我校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报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专业。报考类别栏只能选择“定向就业”,不接收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的考生。待考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生源缺额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并在考生提交报名信息三天内反馈校验结果。考生可随时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权威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在现场确认时将认证报告交报考点核验。


6.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现场确认、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7.考生应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建议广大考生合理安排报名时间,避开报名高峰,避免网络拥堵。按要求操作;


网上报名结束后,考生须记住网上报名生成的“报名号”、“用户名”和“密码”。


(二)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现场确认应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


3.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交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核验。


4.所有考生均应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5.考生应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6.考生应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根据有关规定,我校将对考生网上填报的报名信息和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准予考试。网上(现场确认)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必须在我校规定的时间内提供权威机构出具的认证报告,否则不准予考试。


(三)入学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2016年12月24日(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

3.公共管理(125200)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即英语二、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4.英语二(204)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编制;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199)考试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教育部指定相关机构组织编制。

5.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4日上午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4日下午 英语二


6.初试地点:考生在报名点指定的地点参加考试,详见考生准考证。


7.复试时间、地点、内容范围及方式等有关信息详见我校当年复试录取办法和实施细则(复试前会在学校研招网和MPA中心网页公布)。


同等学力考生不加试。


8.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在复试阶段进行,届时考生须出示下列材料:


(1)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学历证书、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档案所在单位政审材料。

(4)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资格审查时还需持教育部学信网下载的《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原件和复印件进行现场确认。

(5)持国外学历报名考生,资格审查时还需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留学认证材料原件和复印件。


三、录取


MPA中心将根据学校下达的招生计划和考生入学考试(包括初试、复试)成绩,结合考生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身体健康状况以及档案单位政审材料择优确定录取名单。


复试、体检、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有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录取(报考)类别只能为定向就业,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因报考硕士研究生与所在单位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此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录取,招生单位不承担责任。


四、违纪处罚


对于考生申报虚假材料、考试作弊及其他违反考试纪律的行为,我校将通知考生所在单位,并按照教育部《国家教育考试违纪处理办法》进行严肃处理。


五、学制与学费


(一)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一般不超过5年。


(二)学费标准:


全程45000元,可分三年缴交,也可一次性缴清。(以上收费标准若有变动,以福建省物价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为准;学费中不含教材、材料费);


六、其他


1.本简章若有与教育部、福建省后续有关招生规定不一致的,以上级部门规定 为准。

2.MPA拟招生人数(招生数仅供参考,最后录取人数根据学校下达的招生名额依次录取):根据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公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招生专业: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MPA),拟招生总数(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135人。


2016.9.29截自华侨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3.为方便联系及后续录取通知书邮寄,请考生在报考时务必将本人详细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填写清楚。


4.未尽事宜,请关注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jszs.hqu.edu.cn)及华侨大学MPA教育中心网页通知。


5.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华侨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办公室。


6.请考生时刻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和MPA教育中心网页,以便及时获取有关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最新信息。


MPA教育中心主页:http://mpa.hqu.edu.cn


MPA教育中心邮箱:mpa@hqu.edu.cn


华侨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址:http://yjszs.hqu.edu.cn/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来自华侨大学MPA教育中心,文章仅代表原作者观点,不代表MBA China观点。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7277590。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