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计报》:让国际化种子撒遍神州大地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2022-06-25 09:47 浏览量: 2764

本文转载自2022年6月24日《中国会计报》第十版。

十三五时期学院坚持双向国际化发展。从更好地服务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角度谋划学院的国际化发展,既走出去,也引进来,既为中国培养国际化人才,也培养有利于中国发展的国际人才。学院国际化发展的主动性、针对性、服务国家战略的效果显著增强。

自主培养 为本土人才开阔国际视野

“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走出去’,必须加快会计人才国际化的步伐,推动中国企业走向经济全球化。这既是学院肩负的责任,也是加快建设国际知名会计学院的重要任务。”学院副院长卢文彬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卢文彬表示,过去5年,学院牢记高端培训办学使命,在保持规模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聚焦高质量发展,更加注重培训结构优化。在财政部会计司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支持下,新增国际化高端会计人才等培养项目,形成门类较为齐全的国家级高端会计人才培养新方阵。同时,学院加强高端会计人才能力框架研究,围绕国际化等重点方向构建能力框架,提升课程开发的针对性,加强培养全流程设计。创新高端会计人才培养中的国际化培养形式,提高知识转化效率。国际化高端班的考核结果显示,学员的研究能力、行业影响力以及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显著提升。

同时,与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等央企合作开展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等项目。

“目前,学院基本建成‘小而精’的学位教育体系,能更好发挥中外合作学位项目培养高端财会群体的作用。”卢文彬说,学院积极克服国际师资无法入境等问题,努力实现合作学位项目规模和品质新的突破。

一是拓展合作学位项目培养容量。同时,3个项目差异化定位。在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项目中,企业副总及以上高管占61%;高级财会人员专业会计硕士(EMPAcc)项目中,财务总监及以上高管占68%;数据分析方向会计硕士(MiM)项目则以青年财务骨干为主。立体化的财会职业群体分布为落实“拓展高端财会职业群体系统性培训载体”的要求夯实了基础。

二是培养方式持续革新。积极克服疫情影响,学院稳步推出能够承担学分课的国内优秀师资,多门课程实现了替代教学。同时,加强国际师资线上教学的管理和线上课流程设计,确保课程品质。

三是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拓展。EMBA项目在2021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排名中位列第9名,连续五年稳步提升,跻身全球一流EMBA行列。

“为中国企业培养国际化财务人才,不能‘全面借鉴’,必须注重立足本土的同时面向海外。要发挥学院优势,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整合全球资源,汲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实践经验,量身定制。”卢文彬坦言。

融合发展 国际化策略当先

成就仅代表过去。在细数成就之余,卢文彬清醒地知道,拿着一手好牌,如何稳扎稳打走好今后的国际化之路愈发关键。

“不能简单认为请国外的老师、讲国际化案例就等同于国际化,这样的理解过于肤浅。”在卢文彬眼中,明确国际化工作的策略是首要的,“要想真正做到国际化,必须要把学院放在国际层面来与其他同类院校进行比较,将我们的人才培养理念、手段、效果对标国际同行。”

对此,卢文彬从两个角度解读:第一、学院是否有国际化成果?“高校不能等同于培训机构,或者说不仅是一个培训机构,高校更多地是生产和传授知识。同时,高校还要产出理论、知识和成果,尤其是研究成果。这是检验一所高校是否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卢文彬分析说,就这个方面来说,学院离真正的国际化还有一定距离,未来在这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第二、学院培养的人才是否具有国际化的企业管理能力?改革开放初期,海外企业来华投资,派驻国内的管理团队基本都是海外人才。“‘请进来’与‘走出去’的企业同样需要既接地气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端财会人才。”卢文彬说,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企业的经营能力与人才等方面都有所加强了。当下,很多在海外的中国企业是由中国人管理的。在人才培养方面,学院是否能够满足各类企业的海外拓展需求也是一项衡量标准。

“从以上两个层面来讲,过去,学院的主攻方向是实现国际化办学,但现在,怎么样把国际化的理念真正融会贯通才是题中之意,也能体现出学院的国际化水平。”卢文彬分析说,“从教师的选定,到将国际与国内的案例相结合,我们特别希望学生可以真正理解并内化课程中的国际化理念。”

比如,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同样的管理问题是否会催生出不同的决策?采用不同的解决方法,其产生的结果是否也会不同?

“这就是我们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无论从课程的设计和项目的设计,到教师的选聘,以及具体教学方法的实施,都要考虑怎样去真正实现国际化。这必然需要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卢文彬告诉记者。

“假如你不是站在中国的视角,而是以全球视角看待问题,那中国的做法就代表着国际化做法,这就是真正的成功。”卢文彬满怀憧憬地说。

最后一个关键问题是融合。

卢文彬补充说,国际化的商业理念最后要在中国开花结果,一定要跟中国的文化、实践、制度环境与传统结合起来,融合发展才能让国际化的种子在中国生根发芽。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上海国家会计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