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浙师女孩十分可爱、百般武艺、万里挑一?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21-10-11 22:35 浏览量: 2995

当阳光向北山坡投下第一缕晨曦

新生们第一次迈进浙师校门

轻声说着:“浙师,你好!”

现已相遇一月有余

天南地北、兴趣迥然的她们中间

有携手并进的双胞胎姐妹

有玩音乐的元气少女

有文学与艺术齐飞的邻家妹妹

还有能文能武、能做科研的理科酷girl

快和我们一起来看看她们的风采吧

跨越山海,携手奔赴的双胞胎“靓女”

“我们在一起,仿佛变成了一种习惯”,来自香港的张芷芸张芷薇在这个夏天一同考入了浙师大教师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来到“浙”里,她们既是双胞胎姐妹,也再一次成为了携手共进的同学。

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人,张芷薇、张芷芸对彼此更是特别的存在。她们是对方的镜子,每个手势、眼神都深谙于心。名字差一个字,生日差几秒钟,连生病似乎都是商量着来。双胞胎的身份,在隐隐中给她们带来极大的默契。牙牙学语时,当爸爸妈妈都不明白妹妹说的话时,这时候的姐姐就充当起翻译的角色;在选课时,即使两姐妹是在不同的寝室分开选课,她们也不约而同地选了同样的选修课。“更神奇的是,在毫无商量的情况下,我们每天变化的眼妆颜色都能做到一致”,妹妹笑着说道。

姐妹俩在外貌和声音上都很相像,因此在她们的成长过程中也发生过很多趣事。上小学时,她们被分到了不同的班级,一旦妹妹做了什么事情,班上的同学总会跑去告诉姐姐。上了大学,爸妈会打电话过来询问近况,因两姐妹声音太像而分不清是谁的情况时有出现。而这时,两姐妹就会扮演彼此,逗得爸妈一愣一愣的。“虽然有时候会有点尴尬,但从小开始就有个彼此照应的人,我们俩都觉得很幸运。”18年的朝夕相伴,让她们形影不离,在备考时会给彼此抽背知识点,在面临升学压力时会互相督促进步,一起熬夜学习,在人生分岔口紧握对方的手。

而再怎么相像的人,也是不同的个体。采访那个下午,她们并排而坐,姐姐一袭长发,温和地配合我们一问一答;妹妹头发更短更活泼,不时雀跃地补上几句。

姐姐和妹妹

她们与浙师的缘分在冥冥之中注定。无意间划过的浙师大官方抖音账号,网页上推送的学校招生简章,再加上老师的推荐,这些都慢慢累积着姐妹俩对浙师的期待,最后变成了憧憬。参加完港澳台联考,她们心照不宣地将浙师大列为自己的优选,数月后如愿以偿乘坐上了从广东前往浙江的高铁。

现在,她们正一点点融入和适应迥然不同的大学生活。闲暇时分,她们坚持着摄影的爱好,用镜头定格在浙师的点滴,更为对方留下珍贵的影像;在观训时,她们主动照顾同学,结识了更多新的伙伴……

姐妹俩镜头下的浙师大

选择小学教育专业,对她们来说是新的责任,新生开学典礼上,张芷薇、张芷芸了解到教师教育学院的飞速发展,是一代代教院学子乘风破浪的成果,也需要新生力量的传承和延续。姐妹俩心中的自豪悄然增长,越发坚定自己做出的专业选择。肩头上是责任,眼睛里是希望,她们明白教育事业任重道远,要做到“言与行一致为人师表,教与学相长与时俱进”,需要以研修为船,改不足而追求卓越;以实践为帆,累经验而知行合一,最终才能从青涩的浙师学子蜕变成优秀的人民教师。

“想要挑战自己,把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做好。”张芷薇、张芷芸姐妹俩正站在浙师大搭建的成长风口,拉着手,昂着头,去迎接属于她们的崭新人生。

钢琴、陶笛、吉他,玩转音乐的元气少女

“大家好,我叫费越,谐音‘飞跃’,我父母希望我在任何领域都能实现飞跃。”入学的第一堂班会课上,这个笑起来眉眼弯弯的女孩就被大家记住了。

市摄影比赛第一名、钢琴十级、多次参加亚洲陶笛节……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人如其名,带着父母的殷切期望,费越从小就在各个领域实现自己的飞跃。

受到母亲摄影师职业的影响,费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摄影。她的思维比较活跃,不喜欢跟风拍别人都在拍的东西,往往喜欢换一个角度去看待平常的事物,用镜头记录下其中的闪亮之处。在费越看来,摄影带给她的不仅仅是荣誉证书上闪亮的“第一名”,更是一份热爱生活的态度,“摄影是我生活中的调味剂,因为生活值得,所以才会去记录。”

01

02

03

04

费越的摄影作品

钢琴的古典雅致,陶笛的空灵悦耳,吉他的个性活泼,三种不同“性格”的乐器也谱成了多样的费越。费越从幼儿园开始学钢琴,音乐家保罗·塞内维尔的作品一直伴随着费越的成长,在不同年龄段弹奏同一首曲子,她都会有新的感触和收获,“我在音乐中感受到的,不仅是清新明快的旋律,更是音乐人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的坚定与勇敢,这无比打动我。”

扎实的钢琴功底和丰富的演出经历让费越在其他乐器的学习上也如鱼得水。费越曾作为领吹代表校陶笛乐队前往日本、北京连续两届参加亚洲陶笛节。作为参赛年龄最小的选手,她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冷静,最终斩获亚洲陶笛节合奏银奖、独奏铜奖的优异奖项。

费越参加亚洲陶笛节

“我很向往的一个画面是,拿着吉他在乡间的小路旁弹奏。”一谈到吉他,费越的眼睛笑成了月牙状。高考结束后,费越立马报了吉他课,她喜欢吉他弦拨动时的那份深沉与平静,就好像是一位耄耋老者在低声诉说一般。

费越在弹吉他、弹琴

入学后,费越买了架折叠琴放在寝室中,这也成为了班级内部的“小小聚集地”。军训的闲暇时间,各个寝室的同学会聚在费越的琴旁边一起唱歌,班级里会吹笛子的同学也会特意来和她一起合奏。在曼妙的音乐声中,费越翻开了属于自己的大学篇章。

不久前,文传学院为新生举办了优秀学子报告会。报告会上,吕东庭学长的经验分享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费越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费越希望能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就读的戏剧影视文学专业结合,在浙师实现自己进一步的“飞跃”。

文学与艺术齐飞的邻家妹妹

“别人都说,你继承了父亲的艺术细胞,而我想说,我努力的成分更多。”费遥淡淡地说。这个来自浙江嘉兴的女孩,今年考入了心仪的大学——浙师大,选择了一直以来向往的专业——美术学。

谈起绘画,她忍不住心潮澎拜。“我的父亲是美术老师,小时候,我喜欢趴在书房的桌边崇拜地看父亲写书法、画油画。”家中书房没有空调,但大桌子适合铺宣纸,写书法,父亲一写就是一下午,汗流浃背的忘我身影给她感触特别大,“我那时候帮爸爸研墨,也学着写几笔,从软笔到硬笔,喜欢上了这种一笔一捺的感觉,我越写越觉得书法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父亲墨香里的深藏的遒劲,费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费遥的绘画作品

记事之后,费遥爱上了美术课。课上的手工、泥塑、儿童画都给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新奇体会,她也慢慢跟着父亲的脚步,学习着美术。“书房的窗外是一条幽深的松树林,父亲教我什么叫透视,怎么把景色摆在画里面,油画颜料我会自己去感受,怎么样让画面更加协调。”耳濡目染,日积月累,费遥认定了自己以后要走艺考这条路。

然而一腔热血并不一定顺风顺水。和大部分艺术生一样,高三时期的费遥去了杭州集训,在这个画室如雨后春笋般更新换代的城市,她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适应。但她从来不轻易认输,全身心投入到练习中去。草稿本上画满了人体速写,睡前默想人脸肌肉结构……绘画几乎填满了她全部的时间。努力终有回报,她在美术联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费遥的素描作品

艺术是离不开文学的,回首十年寒窗,在学习生活中的费遥对自己有点小苛刻,慢热又有些内向的她在初中时,是用一手漂亮的行楷被老师提为语文课代表的,虽然现在看来,也是自己对字帖拙劣的描摹,但是对书法的热爱,引她走进美术的深处。

除了绘画和书法,费遥还对写作情有独钟。她用了好多年的时间往自己的肚子里“装墨水”,把看过的每一本书里喜欢的句子记录下来,“这和速写是一个道理,当肚子里填满‘墨水’的时候,你就下笔如有神了。”她直言积累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对写作要有兴趣,要真情实感,不一定是华丽的词藻,朴素的语言更能打动人心。“我坚信,每个人都可以是艺术家。”

获奖证书

从小梦想进入师范院校的费遥,迎来了翘首以盼的大学生活,在人生新的书页篇章里,费遥提笔沾新墨。她有一颗初心,愿在美术学专业上深加造诣,同时不忘与文学继续相伴。

在摘抄本上写道:橄榄成渣,才能出油;葡萄入榨,才能成酒。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慢慢成渣成酒的过程。

能文能武、能做科研会理科的飒爽姐姐

“四年来,我一直在奔赴梦想的路上。”赵春然用这一句话概括了自己在浙师四年的本科生涯。如今,她以新生的身份重回浙师,开启她更加丰富精彩的研究生生涯。

回想起大学生活,她感激浙师包容的环境为她提供了各种成长机会。她先后加入了学生会、社团,参加了演讲、朗诵、主持等多项活动,并在不断体验、不断总结中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领域——科研,并顺利进入浙师大光催化材料实验室以及LED研发中心,跟随老师进行科研训练。

漫漫科研路,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无数个日夜,她潜心于实验室中,奔波于物化所和学院之间,冷板凳一坐就是一两年。每一个项目都凝结了她无数的心血,而这也打磨了她自身。从一开始的“科研小白”到能够独立设计实验并解决各种问题;从“仪器小白”到能够熟练地使用XRD、SEM等仪器测表征并进行分析;从“英语小白”到熟练地检索阅读英文文献并撰写英文论文,她自己的梦想也在这一步步中绚烂绽放

而到了大四那一年,前几年的忙忙碌碌都变成了一块块敲门砖,摆在赵春然眼前的问题是到底敲响哪一扇门。这时候支教保研闯进了她的世界。浙师大校友陈立群曾说:“培养好孩子,不让家庭的贫困世袭”,有时梦想的魅力也在于传递,而“能继续留在导师的实验室这也很让我心动。”于是,作为浙师大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赵春然赴广西的边陲小镇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

赵春然带着浙师人的初心,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地信念踏上了这条支教之路,把浙师人的精神风貌和支教情怀带到广西,带到龙州,带给那里的孩子们。“也许我们不能教授他们更多的知识,但是拓宽他们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看看外面世界的美好也是很值得的。”于是,在这一年的支教时光里,赵春然抓住每一次和他们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给自己一个拥有梦想的机会。之后的日子里,他们也总会问赵春然很多关于浙师大的事情,憧憬着有朝一日能和老师们一样,来浙师大学习和生活。

“那一刻我感到十分幸福,作为一个老师,自己能成为他们的榜样甚至是奋斗目标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啊。”在她看来,支教不仅仅是教给他们知识,更是带给他们一份希望、一份真真切切的未来。他们就是黑夜里等待黎明的那颗种子,在静静地等待阳光和雨露的滋润,在太阳升起后,他们会茁壮成长。

捧着一颗心来,带着回忆与幸福离去。支教结束后的暑假赵春然没有回家,她直接从广西回到了浙师大,继续以一名研究生新生的身份重新回到浙师攻读物理学。在暑假的两个月里,她一直在实验室做实验,为自己的新学期做准备。这一次,她将再一次启航,在路上一直前行而不停歇,继续在浙师这篇沃土上肆意生长、绚丽绽放。

秋风起 云卷舒

韶华将至 时光正好

愿大家

脸上尽是青春与笑颜

脚底满是坦荡与坚定

来评论区,和我们分享新生趣事吧~

“总书记金句”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金句共鸣

文字 | 娄佳慧施卓儿 李星杨 牟书瑶戎依琳

图片 |葛茜 部分来源于本人

编辑 |朱宇 马鸣宇

责任编辑 | 赵菡婧 姜雯静

往期回顾

浙师女孩点赞、点在看吧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