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最严老师?反差萌……浙师的他,不只这些标签! | 大美引路人

浙江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2018-10-31 22:35 浏览量: 5003

他叫曹晓华,他和他的学生们有个微信群,叫“花生花生”,这是学生们起的名字。他们说,“华叔”本人就像花生,外表朴实无华,默默无闻,深深地扎根在泥土里,却结出了丰盛的果实……

不苟言笑、要求严苛

有人说他是“学校最严厉的老师”

一篇论文,14次找学生讨论修改

洞察学生的困难,再忙也要为他们分担

他是自炊时系着小碎花围裙做饭的萌大叔

热爱工作、专注科研、执着上进

他更是学生们引以为榜样的优秀学者

正如学生们形容的

他就是如花生一般朴实无华,却结出累累硕果的

我校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导师、社会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也是2018年省级优秀教师暨省高校优秀教师获得者

曹晓华老师

教师简介

曹晓华

浙江师范大学“双龙学者”特聘教授,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认知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3-2014在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汉字认知发展研究,已主持三项有关汉字学习的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在国外SSCI/SCI刊物和国内《心理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有关儿童汉字认知脑机制发展的论文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Marlene Behrmann 教授重点推荐至Faculty of 1000,被认为是非字母语系字词加工脑机制发展的第一篇报道,是相关领域的必读文献。出版专著《汉字认知的心理机制》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01

严师的课堂让人“崩溃”,却也“很享受”

不苟言笑、行峻言厉,是多数学生对曹晓华的第一印象,课堂上的他很少说笑活跃气氛,都是直接扔“干货”:布置高难度系数的课程作业、频繁轰炸的课堂提问,都让学生们直呼“崩溃”,所以也有人说他是“学校最严厉的老师”。

在每届实验心理学课上,曹晓华要求“每人独立模仿一个心理实验”,对于本科生而言,完成这样的作业实属不易。“实验心理学是一门难度系数很高、培养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复杂课。改变人的思维方式是很难的,学习这门与思维转变有关的课程是艰难而漫长的,必须下苦工夫。”曹晓华说。

面对学生的紧张,曹晓华亲自上阵,小到实验数据大到实验设计,从头到尾手把手教学,甚至垫支实验中招募被试的费用。最后他专门对每个作实验报告的学生进行了表扬和鼓励。

“以前我觉得曹老师很严厉,接触多了才明白那是他对学生的付出和爱,他希望他的学生都能更优秀,成为一名真正的心理学人。”学生赵姝慧说。

曹晓华还会要求每个学生阅读1-2篇国内外心理学高水平期刊的文献,总结门道,并模仿其中的一个小实验,予以探讨只有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采集数据后再进行讨论,课程基础才会扎实。曹晓华说。

曹晓华要求学生模仿的实验之一。

“曹老师的课堂充满了思考的气息。”提起曹老师的课,大三的杨荣钦激动不已,他很享受心理课上的“头脑风暴”,同时曹老师对于工作的热爱与专注也深深感染了他,“在面对困扰时,老师就像一块警示牌时刻提醒着我,让我明确自己该如何选择。”

曹晓华进行心理实验测试。

曹晓华鼓励学生要“志存高远,落入精微”。要有高远的志向,但要从细微之处入手,通过一点一滴的行动来实现。就像他教授的实验心理学,每一个结论、每一项成果都从小小的实验开启。硕士研究生李庆兰说:“我从曹老师身上学到的、很深刻的一点是,好的研究一定是一步一步改进的,成功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02

严师出“高徒”,凭的是热爱、专注与执着

曹晓华每年只带2名硕士研究生,却个个都很优秀,不仅多人获得国家奖学金和省优秀硕士毕业论文,更有不少深受老师影响,选择继续在科学研究这条路上执着前行,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们,这都让曹晓华感到欣慰和自豪。

2018届毕业生李城林,现在德国耶拿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7届毕业生杨琪,现在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6届毕业生刘赋樊和马晓莉,分别在芬兰韦斯屈来大学和德国洪堡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2015届毕业生王本驰,选择到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读博,目前成绩喜人,已发表SCI论文10余篇

……

对硕士研究生,曹晓华更是严格要求。除了要求模拟实验,他还鼓励学生们多去参加大型学术会议开阔眼界,建议他们同心理学领域的权威学者进行学术上的邮件沟通,而平时只要学生们有可行的想法,他更是全力提供资金支持并加以指点。

学生每一篇交上来的论文,曹晓华都会像自己的论文一样认真对待。先专门花几天理清思路、思考问题再把学生叫到面前,认真探讨、逐句分析

李城林的第一篇外文论文,前前后后就与曹老师进行了14次讨论与大修改。当时他的思路不断遇到瓶颈,花了一个多月写出的成果却不尽人意,经过老师指导修改后仍迷茫不已,这对他打击很大,曹老师发现后不断主动找他探讨新思路,陪他分析新整理的数据。

“曹老师对待每个学生都是同样的负责,他在稍有空隙时便会关心学生们的进展,正是老师这种耐心认真的精神感染了我,激励着我不断努力学习。”

曹晓华对科研的热爱、专注与进取深深影响着每一位学生。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10点多,除了回家吃饭,曹晓华基本上都在办公室;隔一段时间就要去国内知名心理研究所交流经验,把最前沿成果带回来学习并传授给学生们。

“曹老师思维敏锐、见解独到,有很强的批判性思维”“他教会我们在探究问题中发现乐趣”“他对科研总是充满着无尽的热情”……聊起曹晓华执着于做学问的那股劲,学生们滔滔不绝。

03

外冷内热“反差萌”,学生的事情他一定放心上

课堂上严肃的曹晓华,生活中却是暖心的“华叔”。每次和课题组去自炊,曹晓华总会“露一手”亲自下厨给学生们准备一桌美食。平日里严肃的老师突然围上碎花的小围裙,拿起菜刀在各种食材面前游刃有余,和身旁的学生偶尔还会谈几句下厨心得,这样“反差萌”的曹老师总引得学生们笑语声不断。

学生李庆兰第一次的开题报告没能通过,情绪有些低落,曹老师怕她压力太大,便主动找到她,让她先休息休息、调整心情。“当时曹老师其实很忙,但他还是一直抽空陪我讨论其他方案,并提供了好多资料给我,我的开题才能那么顺利。”这样暖心的“华叔”,让李庆兰充满感激。

曹老师基本上对学生们好不会直说,但是如果有什么困难,只要你跟他讲了,他肯定是会放在心上的。”李庆兰说。

“曹老师为人谦虚,对工作对学生都是尽心尽力,从他身上你能学到——要淡泊明志,才能宁静致远。” 学生赵姝慧说。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从教十余载,曹晓华坦言,他仍会一直坚守在教学和科研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继续“不忘初心”。

如师如父如友

这么好的老师给我来一打!

记者丨马乐瑶

图片丨由本人及其学生提供

今日编辑丨马乐瑶

责任编辑丨姜旭晨

“可怕”却可爱,敬佩更敬爱,为这样的“华叔”点赞↓↓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