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道论坛 | 论坛回顾:家族企业的经营之道

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21-11-24 19:54 浏览量: 4007

嘉宾回顾

陈凌,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1995),教授(家族企业与企业史),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浙江大学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家族企业研究所所长,全国工商联私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发展委员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家族企业管理、创业管理、比较企业史和制度经济学。已经发表学术专著10余部,论文100余篇。

在家族企业的传承、公司治理与经营管理模式等方面已经积累较多理论研究成果和实战经验,多次应邀在欧美和东南亚国家的高端论坛和学术研讨会发表主题发言,作为特邀专家参加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上海东方电视台“头脑风暴”等栏目的专题节目制作,同时担任多家国内外大型家族企业管理顾问或独立董事。

论坛投稿

家和,万事兴

——聆听“家族经营之道”商道论坛感想

2021年11月21日下午,由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浙商博物馆、浙商研究院主办,以家族企业的经营之道为主题的商道论坛活动在浙商博物馆四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邀请到了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陈凌教授,同时陈教授还是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企业家学院院长。

陈凌教授系统地给我们介绍了家族企业的理念与实践、家族企业的典型生存形态、以方太为代表的中国典型家族企业模式以及德国科德宝的长寿秘籍,引经据典,以中外案例为切入点深入解析家族企业成功的奥秘。现场反响热烈,座无虚席,许多同学宁愿站着也要认真听完这干货满满的课程。除了浙商大严谨治学的学风外,还由于陈教授的课程设计用心,讲授生动,引人入胜。

首先,陈教授谈到,家族企业对于我们来说也许听上去很遥远,但其实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familybusiness,尤其是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省中活跃着的庞大的浙商群体。但许多中国家族企业可能没有掌握科学的管理知识并转化为企业经验成果。他强调管理知识的产生和转化分为经验主义派和学院派,经验主义的管理者是从常识和经验出发直接进行企业经营实践,而学院派认为管理知识应将概念逻辑化再应用于经营实践。但MBA则需要将管理哲学和管理科学良好结合,做到“思知行合一”。这激励着我们MBA学院学子要不断发挥自己以往工作经验积累的优势,带着企业经营中的实际问题来寻找答案,系统科学地学习管理学知识,高效地运用到未来的管理工作中去。

全球大多数企业是家族企业,但全球却只有13%的家族企业能传至第三代。陈教授以香港百年老店李锦记为案例介绍了家族企业的发展历程,并揭示了其成功的经验和启示。在李锦记的发展过程中,第三代传人李文达先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带领下,李锦记家族非常强调亲情的重要性,注重家族文化的传承,提倡思利及人的核心价值观,建立了家族委员会和家族议会,合理区分家族成员在企业中的角色。

第二,陈教授通过分析各个家族企业的方式讲授了家族企业的典型形态主要分为3种:以技术秘诀为本的工匠家族、全力打造隐形冠军的创新者、大象无形的金融家族。而华人家族企业的典型生存形态是榕树型的。这点我非常感同身受,因为我是温州人,榕树作为温州市市树就生长在我周围各个角落。而温商就像榕树一样,生命力旺盛,商行天下,到哪都能落地生根,无论在法国巴黎、还是巴西里约热内卢,都能见到温州人的身影,榕树型也确确实实是温商家族企业形态。

方太从家庭文化到企业文化的过程,任人唯优而不是任人唯亲的理念特别让我印象深刻,这也是许多中国家族企业现阶段所做不到的,关系网往往导致职业经理人难以介入,权利被架空,企业难以更好地发展。

最后,陈教授以德国科德宝为例给我们总结家族企业长寿的秘密,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实施从家族职业化起步的人才先行战略,二是需要强有力的家族控制,三是专注与风险管控,四是从家族文化到企业文化。

在吸收陈教授的课程后,我理解家族企业要健康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和”。需要家族与企业同频共振,互相赋能。和,是家庭团结健康,是核心价值观一致,是公司治理和谐,是风险控制合规,是互助友爱的企业文化。家,既包括小家庭,也包括大家族,还包括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继承人需要从家族全局的角度考虑问题,给每个家族成员合理分工,营造和睦和谐的家族环境。家和,才能万事兴。

浙商道,入我心

古人有云:家和万事兴。此话亦适用于商道。2021年11月21日,浙江工商大学MBA学院迎来本学期的商道论坛开篇大作——家族企业的经营之道。主讲人陈凌教授,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经济学博士、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家族企业与企业史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全国工商联私营经济研究会家族企业发展委员会副会长、国际“STEP成功跨代创业”研究联盟全球理事会理事,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演说,让我们受益匪浅。

陈凌教授首先为我们解释了家族企业的理念,目前全球大多数企业是家族企业,而在中国,家族企业占私营企业的85%,在上市公司中占35%,当前中国有近300万家族企业进入传承阶段。陈凌教授以李锦记为案例,阐述了中国家族企业传承所经历的痛。他还提到家族健康理念,包括企业家个人健康、企业健康、控股家族健康,一个家族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除了内部健康这三个系统的良性互动之外,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包容与支持。李锦记正是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尝试和拼搏,充分挖掘和提炼自身核心价值观,做到了家族团结和谐,思利及人,言行一致,才有如今的辉煌成就。

其次,陈凌教授一一介绍了家族企业的四种典型生存形态:工匠家族、创新者、金融家族、以及华人榕树式家族企业。陈凌教授着重介绍了方太案例,方太以帮-带-看的三部曲模式,传承治理,使得茅氏家族和茅氏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紧密连接在一起。余秋雨说过,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方太正是以这种深入骨髓的理念和方式,企业自上而下践行“五个一”,从家庭教育到家族文化最后到企业文化,深深捆绑在一起。陈凌教授还提到了德国科德宝的长寿秘籍,科德宝运用强有力的监事会和成熟的风险管理系统打造了一个将近200年历史的家族企业帝国。

最后陈凌教授为这次家族企业演说总结了以下四点:1.从家族职业化起步的人才先行战略;2.强有力的家族控制;3.专注与风险管理;4.从家族文化上升到企业文化,营造团结、有归属感、有责任感的文化。家族企业需要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统一的家庭情感系统和事业治理模式,做到合法合规落地,实现家族永续健康经营。

听完陈凌教授的演讲,我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一个平凡人,即使没有家族企业,也可以通过自身不断努力追求和拼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小我成就大我,以小家成就大家,简而言之,修身-齐家-治业-益天下。行动起来吧,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因为每个人都了不起!

从家族治理到企业治理

——《家族企业的经营之道》有感

2021年11月20日,随着温度地骤降即将迎来第二十个节气小雪,可在浙商博物馆报告厅却尤其地热闹。因为终于迎来了新学期第一次商道论坛,即使在疫情的常态影响下,历经几次延期,但学生们的热情却丝毫不减,现场过道处都挤满了莘莘学子们。今天正是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教授带来的主题为家族企业的经营之道的精彩演讲。

陈凌教授通过国际化的视野角度分析了中国浙江的方太、中国香港李锦记、意大利的Fratelli、日本的小丸屋和YKK、德国的科德宝等企业从生存、传承、文化等多个角度剖析,让我们对家族企业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地认识,使我受益匪浅。

黄金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首先,团结、归属感、责任感文化是家族凝聚力的来源,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家族越是团结越能产生更大牵引的合力,促进家族成员之间和谐相处,增强归属感,而一个对家族有归属感的家族成员会懂得自我约束,由此而来会对自己的角色有很强的责任感。不论是强调团结的李锦记、还是有着荣誉感和归属感的意大利工匠家族企业、还是广大的普通民营企业乃至社会团体,团结一致达成最终目标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立法令者以废私也,法令行而私道废

其次,角色定位、公私分明、有章有法是严以治家的前提,更是企业前进的基石。在这些家族企业中,即使家族成员的经理可能是他的父母或者兄弟姐妹,也不会因为工作影响到家族,因为在家族和工作之间有着严格界限。甚至还在家族和企业都设置了流程和规章,区分家族中的各个角色,通过角色区分促进家族和企业都始终保持在一个健康的状态。同样是在日常的工作中,个人是串联家庭和企业的纽带,我们需要通过自我定位的区分和角色转换来保持家庭和工作的健康状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最后,长期愿景、生存方式、人才培养是家族常青的密码,更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以李锦记为例,李锦记立下“不做五百强,要做五百年”作为使命和愿景,通过强有力的家族控制为抓手,以家族职业化的人才先行战略,内外兼顾,在使命愿景引导下培养引领家族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接班人。从家族治理延伸企业治理,企业治理上升社会治理,家族企业构成了独具活力和特色的治理模式,可以称之为企业传承的典范。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