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陈馨助理教授等在JPART发表学术论文:探索政府协同治理的退出机制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2022-04-27 10:18 浏览量: 3353

问学·问政·问德

文章来源:

第一作者:陈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百人计划助理教授、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陈馨|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百人计划助理教授、中国公共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什么因素会导致政府间合作的参与者退出?政府间合作作为协同治理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的一种,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不断有新的参与者加入,同时也有部分参与者退出。当前的研究侧重于探讨协同 (collaboration) 产生的机制和分析协同的绩效;少有实证研究分析参与者停止协同合作的原因。了解协同治理为何会失去成员以及个别参与者为何离开,有助于深入了解如何实现成功且持久的协同治理。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合作者预测和管理成员变化、增加协调并维持有效的合作。我院百人计划助理教授陈馨与合作者Andrew Sullivan近日于公共管理国际顶级刊物“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Why Participants Leav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探讨了参与者退出协同治理的影响因素。

文章介绍

当前各国地方政府都面临许多超出单个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公共问题,如环境保护问题、公共卫生问题、经济发展问题等。以区域内政府间合作为代表的协同治理模式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方案。协同治理模式将众多利益相关者纳入共同决策的过程,形成以共识为导向的政策制定方式,其日益成为解决复杂问题的主要治理机制。尽管许多研究发现协同治理能够提高治理效率、解决治理难题,但仍不时有地方政府退出该治理模式。协同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协同可以成长、演变,甚至衰落和消亡。先前的研究探讨了协同出现的条件以及参与者如何选择合作伙伴,重点分析了包括资源、激励、依赖、相似性等因素发挥的作用。但鲜有研究探讨为什么一些参与者会选择退出协同治理。

为解释参与者退出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考察以下三类因素:(1) 组织因素,包括参与成员能力、资源依赖和协作经验等要素;(2) 需求因素,即单一参与者与其他组织共同解决问题的需求程度;(3) 潜在合作伙伴的数量。作者通过研究美国伊利诺伊州企业开发计划(Enterprise Zone Program)的合作绩效和协同治理的组织结构与地方政府延续合作的关系来探讨上述问题。企业开发计划是美国地方政府间常采用的合作模式,地方政府签署跨地区合作协议,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共同刺激经济增长和社区振兴。作者提出研究假设并在协同治理的组织层面和参与者层面分别进行实证分析,以深入分析导致出现退出者的相关因素。

作者使用Probit模型得出的实证结果表明,如果既往合作的绩效越高,那么协同参与者越不太可能退出。同时,协同组织内的资源平衡、稳定性和参与者相似性也与参与者退出协同的可能性有关。作者还发现资源不平衡与协同退出具有非线性关系,这加深了现有知识的理解。另外,作者通过使用客观的绩效衡量来探索既往的绩效在塑造协同中的作用;展示协同的动态变化可以对协同过程中的绩效管理进行反应。这些发现推动了现有文献对于协同治理生命周期的发展,特别是协同的后期阶段。

原文链接:

Xin Chen, Andrew A. Sullivan. Should I stay or should I go? Why participants leave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arrangements. muac024,

https://doi.org/10.1093/jopart/muac024

初审:郑健坚

审核:王晓茵

审核发布:刘泽炀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