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友专递双周刊 | 10.25~11.8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2021-11-10 19:19 浏览量: 4197

· 政管要闻

01

我院举办本学期第二期本科生导师组午餐会

2021年10月20日中午,本学期第二期本科生导师组午餐会在学院241会议室举行。俞可平、何增科、梁鸿飞、封凯栋、马啸等五位老师和来自2018级、2019级的17名本科同学共进午餐,并就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交流。

担任本导师组组长的俞可平老师介绍了午餐会的初衷与目标,希望能够听到来自同学们的建议、意见乃至批评,让大家收获成长与进步。随后,几位老师就各自的经历、研究方向、开设课程等向同学们进行了简单介绍。接下来,17名同学依次发言分享。

不确定性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共鸣。虽然有几位同学已经明确了自己的短期或长期目标与路径,但是也有许多同学表示感到迷茫和焦虑。对此,同学们相互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针对同学们共同反映的不确定性和迷惑,各位老师也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出了建议。封凯栋老师认为不确定性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梁鸿飞老师建议同学们珍惜在学校和学院的学习时间;马啸老师结合自己的经历,同样认为不确定性是非常珍贵的。

最后,俞可平老师建议同学们思考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他也邀请同学们在今后遇到困惑或需要指导时,与导师组的各位老师进行交流和讨论。

02

我院新增城市与区域管理学位授权点

2021年10月22日下午,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第153次会议在民主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北京大学校长、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郝平主持,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共22位委员参加会议。

会议审议了北京大学2021年自主审核设置学位授权学科点工作。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学位授权点的相关院系、学科负责人依次汇报了各学科点设置论证情况。经投票表决,我院申请在公共管理一级学科下设置的城市与区域管理二级学科硕士、博士授权点获得通过。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的城市与区域管理学位点重点开展城市治理与城市政策、大数据与智慧城市管理、城市与区域发展管理三个方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设置包括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管理与智慧城市、城市公共政策如公共财政、民生保障、社区治理、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等领域的系列课程,培养城市及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公共事务的高级管理和研究人才。

03

我院举办第三期本科生导师组午餐会

10月25日中午,本学期第三期本科生导师组午餐会在学院306会议室举行。政治学系助理教授刘颜俊老师和来自2018级、2019级的12名本科同学共进午餐,并就大家在学习、科研、就业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所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讨论。

首先,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午餐会的目的。然后刘老师对自己的求学经历和研究方向进行介绍。随后,刘老师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解答。刘老师鼓励大家发挥主动性、积极挑战有适当难度和深度的研究任务等,提升研究能力。

也有同学分享了自己在选择是否读研时面临的困扰。刘老师从就业环境和个人兴趣两个角度给出了建议。还有同学关注到当前特大城市的疫情防控,刘老师从城乡比较、治理模式、治理体系、治理环境等角度给出了看法。最后,刘老师也十分欢迎同学们在今后遇到任何困惑或需要指导时,来与他进行交流和讨论。

· 学生活动

01

“政好有你·线上云支教”秋季项目开展第一次小组反思会

2021年10月21日晚,“政好有你·线上云支教”秋季项目开展了第一次小组反思会,八年级数学组和五年级语数外组分别开展了心得分享交流会。各位志愿者们畅所欲言,分享了第一周上课时遇到的趣事和挑战。

面对着不同性格的学生们,志愿者们有着不同的经历与感受。有的弟弟妹妹很活泼,支教氛围积极融洽;但是也有志愿者反映部分学生不善言辞,双方交流有限。我们相信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志愿者们会带着他们一起增进双方的了解。此外,大家还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与不足,大家都在努力成为学生眼中更好的“老师”。反思会为志愿者们创造了共同交流的空间,相信大家都从这次相聚中汲取了更多的能量。

02

我院2019级本博联合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

2021年10月22日下午,2019级本博联合党支部举行党员大会,审议支部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并进行了发展对象思想汇报交流。支部全体党员、本学期拟发展的发展对象以及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大会。

支部书记苏中富代表支部委员会向大会做工作报告。报告以时间为顺序,重点回顾了支部两年来的历次活动,特别是支部党员参加建党百年系列活动的情况。随后,大会举行了支部委员会换届选举。有投票权的党员投票,经现场唱票,五名候选人均获得超过三分之二的同意票,新一届支部委员们顺利当选。最后,本学期拟发展的发展对象同学逐一进行了自我介绍和思想汇报。11名本科生和3名博士生从党史学习、高级党课学习和社会实践等方面介绍了自己的学习心得。

党员大会结束后,新一届支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选举尚俊颖为支部书记,选举孙正昕为组织委员、盛婷竹为宣传委员、高誉耀为纪检委员、宋一平为青年委员。19本博联合党支部将继续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扎实开展党建工作,强化思想引领,服务同学需求。

03

我院2020级本博联合党支部开展红色观影活动

学院2020级本博联合党支部于2021年10月22日下午开展了以“光影辉映,初心传承”为主题的红色观影活动。15名支部党团员共同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我和我的父辈》,并充分交流党史教育学习感想。

作为新一代北大青年应当接过“父辈”们手中的接力棒,传承先辈精神,树立远大志向,坚定理想信念。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04

我院2021级本科班“博雅家·乐创”首场活动举行

10月23日下午,学院于廖凯原楼126室举办以“奥运之旅,你我同行”为主题的“博雅家·乐创”第一次活动。本次活动由“天骄一代的唐宗宋组”家乐创第一小组主办,旨在带领同学们学习奥运精神,增强身体素质。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杨薏璇,学工办副主任、2021级本科班辅导员王英泽与2021级本科班近60名同学参与活动。

05

我院2021级硕士生党支部组织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10月23日下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21级硕士生党支部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北大红楼,参观“光辉伟业 红色序章——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主题展”。

步入展厅,同学们为眼前丰富详尽、形式多样的展陈设计深深震撼。主题展览共分为“经历近代各种力量救亡图存探索的失败 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唤起民族觉醒 构筑新文化运动的中心”“高举爱国旗帜 形成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播撒革命火种 打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酝酿和筹建中国共产党 铸就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六个版块,共展出958张照片、1357件文物、40件艺术品、13个珍贵影像视频,生动再现了一百年间中国共产党人以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引领民族复兴的壮阔画卷。

此次参观活动以生动的红色资源启智润心、坚定信念,是研究生新生党支部一堂重要的党史教育课。通过展览,学生党员更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06

我院2020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举办2021-2022学年度第三次党员大会

10月27日晚,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硕士生第二党支部在廖凯原楼512室举行本学年度第三次党员大会。支部全体党员(含预备)、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参加会议,党支书郭晨主持会议。

本次大会首先依次讨论了是否接收肖遥、张亦煊、周志航三位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事宜。肖遥在会上向党组织汇报了自己的求学经历及入党过程,最后强调要继续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张亦煊在个人情况和入党情况介绍的基础上,重点向支部汇报了自己通过党性修养读书班学习成长的经历,并反省了自身不足。周志航详细汇报了自己对党的认识的发展变化,以及努力向党组织靠拢的奋斗过程。肖遥、张亦煊、周志航三位发展对象的政治审查合格,经支部党员大会依次讨论和无记名投票表决,均全票通过。

最后,党支书郭晨做“入党流程详解”为题的专题党课,详细解读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到转正事宜的入党全流程,对关键节点和重要细节加以梳理,完善并加深了大家对入党流程的认识和理解。

07

我院2021-2022学年团校开学典礼暨团委骨干聘任仪式举行

10月29日下午,学院2021-2022学年团校开学典礼暨团委骨干聘任仪式于廖凯原楼207室举行。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李海燕,团委书记杨薏璇,团委副书记杨婷,学生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英泽出席本次活动。新一届团委学生骨干、新一期团校学员共70余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王哲主持。

校团委文体部骨干、2019级法学院本科生来美星作为校团委文化体育部宣讲团代表,进行“把青春故事讲给党听”主题宣讲分享。其后,团校秘书长、2020级本科生陈家琪对本学年团校组织架构等基本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增进了新学员们对团校的了解。院团委宣传调研部部长、政府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周星宇作为上一届团校学员代表和新任团学骨干代表在会上进行交流发言。

在庄重的音乐声中,学员们佩戴上了属于自己的团校学员徽章,正式地成为政府管理学院团校新一期学员。接下来,政府管理学院团委书记杨薏璇宣读学院团委学生骨干聘任决定。三十余名学生被聘任为政府管理学院团委学生骨干,李海燕、杨薏璇、杨婷、王英泽为全体受聘骨干颁发聘书。

活动最后,院党委书记李海燕发表总结讲话,她结合自身经历向团委学生骨干以及团校新学员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此次活动明确了新一届团委学生骨干的责任和使命,为团校新学员的团校学习生活指明了方向。

· 讲座新闻

01

哈佛大学政府系王裕华副教授主讲“古代中国的兴起与衰落”

受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讲学计划暨20周年院庆系列活动邀请,2021年10月23日,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院友,哈佛大学政府系王裕华副教授作题为“古代中国的兴起与衰落——国家发展的社会起源”的讲座,我院政治学系主任、长聘副教授张长东老师主持,本次讲座采用线上模式进行,来自校内外约400名师生在线参与了本次讲座。

张长东副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王裕华老师,并对他能在线上进行讲座表示感谢与欢迎。在正式的讲座环节中,王裕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他即将出版的新书《帝制中国的兴起与衰落:国家发展的社会起源》(The Rise and Fall of Imperial China: The Social Origins of State Development)。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王裕华老师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社会网络关系模型。王裕华老师提到,星状图社会网络更容易产生集体行动,也更容易推翻统治者。最后王裕华老师总结道,国家能力所能发挥作用的社会结构非常重要,产生有利于国家能力形成的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也至关重要。

主持人张长东老师总结了王裕华老师的观点,对王裕华老师在提出问题与收集材料中体现的严谨的学术态度表示钦佩。

02

Xiaojian Zhao(赵小建)教授北京大学高端学术讲学计划系列讲座第二、三讲举办

赵小建教授系列讲座第二讲“种族主义与美国政治:‘永远的外国人’的历史界定”(Racism and American Politics: Defining the “Perpetual Foreigners”)于10月23日上午举办,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助理教授刘颜俊主持,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王欢、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张健评议。

在第二讲中,赵教授先对种族和种族主义进行定义,接着对少数族裔受到歧视进行了历史梳理。赵教授提到,对于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定位存在两类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亚裔美国人是“模范少数族裔(model minority)”,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亚裔美国人打破了传统的以黑白为基础的种族划分,形成了种族的三角格局(racial triangulation)。最后,赵教授介绍了亚裔为争取种族平等和社会公正方面的一些新动向。

在评议环节,两位评议人高度肯定了赵教授的研究,并提出了各自的问题。王欢研究员对人口普查中的族裔划分问题进行了细致探讨,张健副教授针对“泛亚裔美国人”和“泛美国人”两个概念展开评议。对于线上听众的部分提问,赵教授也进行了解答。

系列讲座的第三讲“历史照进政治:从知青运动和知青研究看中国的城乡关系”(History into Politics: Understanding China’s Urban-Rural Relations from the Study of the Sent-Down Youth Movement)在10月24日上午举行,近四百位在线听众参加。本次讲座由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徐湘林教授主持,复旦大学历史学系金光耀教授、顾云深教授,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续添教授担任评议。

赵小建教授在本次讲座中主要对其与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韩起澜(Emily Honig)教授共同撰写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Across the Great Divide: The Sent-down Youth Movement in Mao’s China (2019)一书的研究进行了分享。赵教授首先介绍了这本书的缘起,随后介绍了本书各章的具体内容。最后,赵教授对传统知青研究和文学中体现的话语权问题进行了反思。

主持人徐湘林教授在赵小建老师的讲述下回忆了自己作为知青的经历,金光耀教授认为本书城乡关系的视角对知青运动研究提供了不同的分析面向。王续添教授则认为以一手县级档案为基础使得赵小建教授和韩起澜教授的研究有别以往,这使她们能够将历史与问题相结合,呈现过去常被忽视的问题和视野。

03

格里菲斯大学Haig Patapan教授主讲“柏拉图哲学王概念中的两难”

受北京大学海外学者讲学计划暨 20 周年院庆系列活动邀请,2021年10月28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政府与国际关系学院Haig Patapan教授作了题为“柏拉图哲学王概念中的两难”(The Paradox of Plato’s Concept of ‘Philosophy King’)的发言,我院政治学系段德敏长聘副教授主持本讲座。本次讲座在线上举行,来自校内外的超过40位师生参与了本讲座。

段德敏老师首先介绍了Patapan教授的学术经历和研究领域,对Patapan教授受邀进行本次讲座表示热烈的欢迎。

Patapan教授指出,哲学王是柏拉图最广为人知的概念,可以被视为柏拉图对智者式的政治方案的回击,但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险性。同时,Patapan教授也认为,理解哲学和政治之间的紧张关系必须从“国家之船”(ship of state)和“洞穴说”两个意象入手。Patapan教授随后探讨了三种可能的调和哲学和政治之间的方案。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汇总 | 李傲

编辑 | 颜璐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