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容并包、宁静致远 ——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孙小逸副教授的学术求索之路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11-25 09:29 浏览量: 3255

孙小逸,复旦大学法学学士,香港城市大学公共政策系博士,AXA研究基金博士后,现任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环境政治、政府回应、基层治理。在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Social Movement Studies、Journal of Urban Affairs、Urban Affairs Review、《中国行政管理》、《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学报》、《社会》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城市社区治理—上海的经验》和合著Contested Cities and Urban Activism—East and West, North and South等著作。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基于三重治理逻辑的城市垃圾分类治理模式的生成机制、成效评估及推广路径研究》(2020)、上海市哲学社科青年项目《环境冲突的政府回应模式及吸纳机制研究》(2017)等省部级课题。

兼容并包 融会贯通

在学术探索的道路上,孙小逸老师秉持开放包容的态度,致力于将不同的理论传统和学科特色融会贯通。这一方面体现在中西方理论对话上。在研读西方理论文献的同时,孙老师不断比较与思考西方理论与中国政治社会情境之间的共通与差异之处,致力于深入理解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现象、建构当代中国的公共管理理论。另一方面则体现在孙老师对不同学科特色的吸收与运用上。本科阶段的政治学传统关注宏观理论建构,而博士阶段的社会学训练则更注重于对实证现象的考察分析,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碰撞有助于不断地破旧立新,将学问做在祖国的大地上。

孙小逸老师一直致力于环境政治、政府回应、基层治理等方面的研究。环境政治方面,孙老师认为,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与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天平将逐渐向不同的方向倾斜,环境治理的重要性将不断提升。在此背景下,孙老师致力于研究如何提升政府的环境治理能力,将各项环境政策落实到位。政府回应方面,孙老师认为快速的社会变迁势必会带来利益关系的调整,引发各种类型的社会冲突,政府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有效回应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体而言,孙老师对业主维权、邻避冲突等领域的政府回应开展过深入的调查研究。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孙小逸老师一直强调,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积累、厚积薄发的过程。这就好比挖一个大坑,前面90%的时间都在不断地往里填东西,即使你非常努力,也不一定能看到成效。只要当把坑逐渐填满的时候,所有的积累才会逐渐显现出来。因此做学术不能过于急功近利,而是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培养自己探求真理的精神和高度自律的习惯,做好长期积累的准备,多读书、多思考、多写作,慢慢建立起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感悟。

孙老师认为,学术研究与其他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工作动力并非来源于外部压力,而是来自于内在驱动,这种驱动力主要在于兴趣,即,是不是对自己所研究的领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围绕这个兴趣点,去研读相关的理论文献,搜集相关的实证材料,建立相关的因果联系,最后提出相应的结论发现。从本质而言,这是一份极具创造力的工作,促使你不断地去问为什么,不断地去加深对这个社会的理解。

春风化雨 守正创新

学术研究之外,孙小逸老师还十分注重对学生的培养。孙老师的教学理念是守正创新,即,一方面注重学科传统和基础理论的传授,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另一方面则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的氛围,鼓励学生对理论的运用与创新。在《定性研究方法》的教学中,孙老师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从社会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每个步骤进行悉心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同时,孙老师非常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平时乐于与学生讨论研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学术兴趣。在学生们的眼里的,孙老师待人亲和,善于倾听,并且能够恰到好处地点拨,让大家如沐春风、受益匪浅。学业指导之外,孙老师还不失人文关怀,愿意与学生探讨发展规划,并根据学生的情况提供有建设性的建议。

编辑:煊彧

(本文转载自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