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知勉行 精诚致远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朱春奎教授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2020-09-10 13:28 浏览量: 4965
<div><div> <p><strong>朱春奎,</strong>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科技创新与公共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复旦大学上海机关事务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兼任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公共管理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上海市科学学研究会副理事长、上海市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政府采购咨询专家,担任《复旦公共行政评论》副主编,《公共行政评论》、《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复旦教育论坛》、《行政科学论坛》、《创新科技》、《中国科技论坛》编委。出版《公共政策学》、《政策网络与政策工具:理论基础与中国实践》、《自主创新与创新型城市:上海科教兴市战略研究》、《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与应用》、《电子化公共服务需求偏好、 服务质量与民众满意度: 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等学术著作和教材多部。研究成果多次获得省级以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实用社会科学成果奖和科技进步奖。指导MPA学生完成的学位论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公安派出所绩效评估研究——以上海市浦东新区为例》和《突发公共事件在主流媒体微博空间传播机制研究》先后被评为第二届和第八届全国优秀MPA学位论文。</p> <p></p> <p></p> <p><strong>困知勉行 跨越学术分水岭</strong></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a230f09a59b03ac8178318558347277b.jpg"><p><span></span></p> <p><span>朱老师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求学之路,他先后毕业于河南大学地理学专业获理学士学位、华东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获哲学硕士学位、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硕士期间发表的《地理学中的人文主义学派评述》一文在多年之后被评为《人文地理》100期优秀论文,获得中国地理学会的表彰。《地理学中的结构主义评述》在《自然辩证法研究》1993年第12期发表后,被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4年第一期全文转载。硕士毕业论文《技术创新与区域经济:以河南为例》一文则为朱老师未来从事科技政策研究打下了基础。读博期间,朱老师接受了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严格的科研训练,系统学习了管理科学与工商管理的专业知识。博士毕业之后,朱老师进入复旦大学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并留校任教至今。横跨多个学科的学术背景,不仅使朱老师具有宏大开阔的学术视野、兼容并包的研究旨趣,也将哲学、管理科学等学术训练要求融入到公共管理学的教学与研究之中,不忘地理学追求人地关系和谐发展的初心、勇于跨越学术分水岭以交叉学科的方法寻求科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径。</span></p> <p></p> <p></p> <p><strong>严谨治学,求真务实</strong></p> <p></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65404b4612ce34b0ead49864ac7c7da4.jpg"><p></p> <p><span>“做人懂规矩、研究守规范”,朱老师常常在研究团队的组会中就问题、资料、数据、方法、结论、行文等进行究根问底的发问,启迪学生思考、锤炼学术严谨性,从而做出“最靠谱”、“有品位”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收益良多。朱老师强调“以问题为导向,以方法为基石”的公共管理学术训练体系,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观察能力和从理论视角对研究问题的解构能力。朱老师经常与学生一起交流对于公共管理实践问题的观点与看法,在闲谈中启迪学生智慧,提升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朱老师还“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基础与学术兴趣来强化对研究方法的训练,鼓励学生熟练掌握多元化研究方法。“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朱老师时常这样教导学生,他自己也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朱老师的调研身影遍布全国各地,深入政府部门、基层社区、服务大厅等等,了解公共管理的具体实践,寻求创新发展之道,不仅形成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也积极建言献策,把研究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span></p> <p></p> <p></p> <p><strong>勤勉担当,助推学科发展</strong></p> <p></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12c2c1a27ed437edeb94488ada4f4864.jpg"><p></p> <p><span>朱老师是一位多产的学者,在行为公共管理、科技财政与政策分析、行政改革与公共服务等学术前沿领域,发表了系列论著,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近年来,朱老师先后在《公共行政评论》与《中国行政管理》刊物上围绕公共服务动机、科技政策、土地政策、社会性别主流化、因果推理等相关领域组织的专栏。朱老师是学生们眼中的“工作狂人”,不是在办公室读书、写作,就是在全国各地调研、参会。尽管承担了繁重的教学、科研以及行政事务,但朱老师还是一位具有强烈“公共服务动机”的学者,始终不忘为作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贡献自己的力量,身体力行地推动公共管理学科以及MPA教育的发展。朱老师多次受聘为全国MPA核心课程“公共管理”、“公共经济学”“公共政策分析”和“政府绩效管理”等课程教学与案例研讨会的授课专家。多次担任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评委,2019年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教师工作计划。</span></p> <p></p> <p></p> <p><strong>师者仁心,作育英才</strong></p> <p></p> <p></p> <p><span>“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学生眼里,朱老师不仅是学术上的导师,更是慈爱的长辈和真诚的朋友,学生的每一次迷茫和徘徊,总能得到他的鼓励和支持,学生的每一次倔强和任性,总能得到他的包容和理解。朱老师在《公共政策学》编写过程中,多次向编写团队的成员提及鲁迅先生的名言,“记得三四年前,有一个学生来买我的书,从衣袋里掏出钱来放在我手里,那钱上还带着体温,这体温便烙印了我的心……”。将其作为教材建设的指引,并希望大家把这段话作为一种鞭策,在未来的教学研究中与时俱进,追求卓越。</span></p> <p><span></span></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73438bb371513bfae4449b77020b9b51.jpg"><p></p> <p><span>朱老师始终认为教育的最大功效就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鼓励学生多元化发展,勉励学生将在复旦的所学所悟应用于异彩纷呈的公共管理实践之中,为国家发展、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目前,朱老师的学生们不仅在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也积极投身于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部门,从事*公共管理工作。</span></p> <p></p> <p></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82ecee783e6cd46656eed833cd5a9c44.jpg"><p></p> <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b894dba83706e376c7036ab62e49f175.jpg"><img src="https://static3.doxue.com/uploads/2020/09/11/456217df0383327e25169524a7f8b6ea.jpg"><p></p> </div></div>
编辑:颜回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