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民&赵丹青:跨越近30年,不同的时代路口,两代人共同的人生选择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2024-12-13 17:00 浏览量: 1984

浙江大学MBA1994年创立,至今已发展三十年。三十年前,中国改革开放成效初现,市场经济热火朝天,国内需要敢于下海弄潮的实干家;三十年后,我们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时代召唤勇于引领国际的创新者。

浙大MBA一直致力于培养时代最需要的商业人才。赵国民在1998年入读浙大MBA,在这里获得的知识与启发,助力他从一个体制内出来的青年,一路成长为上市公司创始人。今年,赵国民的儿子赵丹青,也以入学考试第一名的成绩加入了浙大MBA,期待在这里收获新知与见识,同样为自己脚下的人生铺垫坚实的基础。

不同的时代路口,共同的人生选择

1998年春天,时任外资企业销售部经理的赵国民正式入读浙江大学MBA。在当时的中国,MBA还是个新鲜事物,赵国民和他的同学们,属于在那个转型的年代里最敢于尝试、拥抱变化的那一批人。

赵国民1989年从清华大学毕业之后,在体制内工作了6年。那时很多年轻人不甘囿于办公室的一方天地,纷纷下海寻找机会,心怀抱负的赵国民也决心去外面闯闯。他拿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外企做销售部经理。既没做过销售,也没做过管理的他,一碰到问题就跑到书店看书,现学现用。赵国民最初交给公司总经理的商业计划书、组织架构表、管理流程图都是这么来的。虽然总经理给他的反馈不错,但赵国民自己心里始终觉得,这样学到的知识都很零碎,不成系统,一直这么下去不是办法。

工作期间,赵国民结识了当时高通中国区总裁张谦。对方鼓励他不要一直停留在销售岗位上,要继续向职业经理人发展。朋友的鼓励加上自己在工作中的思考,让赵国民决定攻读MBA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更好地在广阔天地中大展拳脚。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复习,在工作、出差的间隙中看书、备考,赵国民顺利考上了当时整个浙江省唯一一个MBA项目:浙江大学MBA。

图:浙大MBA98春班合影

二十多年后,赵国民的儿子赵丹青也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赵丹青从美国留学归来,在网易做程序开发。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工作不久的赵丹青早早就开始思索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赵丹青不希望自己一直局限于螺丝钉的岗位,他曾想过创业,但在仔细讨论后,觉得条件还不成熟。父亲的公司已经上市,公司规模还在扩大。如果自己想要参与其中,也需要先补足能力上的短板。赵丹青是计算机专业出身,以自己的教育背景和程序员的工作履历,他认为还不足以担任公司管理者的角色。

图:赵国民(右1)陪同赵丹青(左2)参加新生见面会

一番考虑之后,父子二人都觉得,不妨趁现在赵丹青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先去读个MBA,一方面可以把赵丹青在管理学等知识方面的空白补上,将来无论选择哪条路,都有更扎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对于一直在一个领域内学习、工作的赵丹青来说,读MBA也会是一个全方位拓宽视野的过程。

来了浙大

才发现自己原来在信息茧房中

2012年,赵国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那一年他48岁,对待这次创业有种紧迫感:国内的经济形势与自己当初刚从体制内出来时已经不同,遍地是机遇的时代已经过了,自己也不像当年那么年轻,希望创业时每一个决策都有力、有效、有方向,把过去“为别人打工损失的时间”抢回来。

赵国民做了一个十年规划,目标掷地有声:十年之内,成为一家上市企业,盖一栋自己的大楼。这个雄心勃勃的规划不是空中楼阁,2021年11月,他的公司在北交所上市,也是杭州市在北交所上市的首家企业。他的十年目标提前一年完成。

图:赵国民(左1)企业敲钟上市

当年立下目标时,赵国民就已经胸有成竹。他的底气部分来自于在浙大MBA期间的沉淀。直到今天回忆起来,他还能列举出很多让他深受启发的课程内容:在管理学课堂上,他了解了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协调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在财务管理课堂上,老师用一本薄薄的小册子就能清清楚楚地教会大家如何系统地梳理公司的财务报表,这项能力他受用至今。对他影响最大的一门课是项保华老师的战略管理课程,在他看来,他之所以初次创业就敢于立下远大目标,并且能持续向目标靠拢、不偏离轨道,最重要的原因正是当年在战略管理的课堂上培养出来的战略牵引、战术实施的意识。

除了在课堂上培养的能力之外,赵国民认为在MBA学习中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对自己影响至深。当年的MBA课堂上,聚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同学:有他这样在外企工作的,还有私营企业的、国企的,甚至体制内的。这些背景迥异的同学不仅在当年的课堂上能掀起思维的碰撞,在毕业后多年的职业生涯里,都给他带来了很多关键动力:“我跳槽了两次,每一次都是跟同学商量,或者受他们的启发。我们同学之间的交流会形成一股合力,推动我走出自我的舒适圈,走向更大的舞台。”

图:赵国民(左1)参加浙大MBA毕业典礼

因此,在赵国民眼中,MBA项目带来的“人脉”并不是像做生意那样直接的价值交换,而是拥有不同背景、不同见识的人之间的思维碰撞。他认为自己整个人生经历和现在的成就,很大一部分都归功于MBA同学之间的沟通、交流和长久以来的相互启发和帮助。

90后的赵丹青在浙大MBA的成长还处于现在进行时。相较于父亲回忆来路的感慨,他对浙大MBA的感情更多是打开了新世界。

探索是从正式入读项目之前就开始的。为了准备MBA的面试,赵丹青对于自己的条件做了一个SWOT分析,仔细考虑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制定了自己未来可以发展的几个方向和自己当下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份清晰的分析让他在MBA提前批面试中拿到了优秀,并最终以当年总分第一的成绩考入浙大MBA。

刚刚入学MBA,赵丹青就和当年的父亲一样,感受到了刷新知识储备和打开眼界宽度的兴奋感。他非常重视管理学的课堂,因为自己在过去的教育经历中还没有这方面的训练,在浙大系统的学习对他的帮助很大。

图:赵丹青在浙大MBA课堂

他对MBA项目“人脉”的看法也与父亲类似,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碰撞带来新知的过程。虽然自身处于信息高度流通的互联网行业,但是与MBA同学交流后,还是感慨自己原先身处于信息茧房之中。很多同学本身是其他行业的中层或高层管理人员,大家有不同的见地和性格,让赵丹青觉得与同学交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浙大MBA

陪伴父子两代人传承与创新

商业领域就像时代大环境的风向标。经济形势往哪转,商界总是能最先嗅到气息。一个好的MBA项目,必须要能培养出能够对环境变化感知敏锐的企业家和高管。赵国民、赵丹青父子对于自身所处历史位置的思考和他们在浙大MBA就读的感受,也折射出了浙大MBA项目横跨三十年与时代的同频共振。

谈到时代的发展变化,今年60岁的赵国民感触颇深。他见过创业的黄金年代:那时的年轻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红利下,只要肯吃苦、敢想敢做,总能收到比较好的成果。而到了他中年创业的时代,单纯靠胆大吃苦已经无法成功了,需要靠“拼脑力”、定战略、做创新来求生存--这也是为什么他认为在浙大MBA课堂上领悟到的战略意识让他受益终身。

到了今天,赵国民觉得儿子赵丹青这一代人所面临的问题又不一样了。虽然当年自己已有靠创新求生存的意识,但更大程度上是业务模式上的“软”创新。而现在则更需要在技术侧、产品侧打造“硬”实力,建造自己的护城河。

留美归来的赵丹青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佐证了父亲的观念。他认为,在父亲的年代,中国在很多行业都与国际水平差异巨大。父亲,以及之后的70后、80后那几代人做的是追赶,而现在,中国在很多行业的发展水平已经追上甚至超越了国外,摆在90后、00后面前的问题则是引领,“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

图:赵丹青(右2后排)参加班级活动

如何去回应时代的要求,肩负自己的使命,赵丹青从父亲身上看到了榜样。他觉得当年父亲毅然从体制内出来,背负着转换职业赛道的压力,同时还愿意拿出时间和经济成本去攻读MBA,自我提升,反映出了超前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执行力,“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父亲的决策是对的。”

在赵丹青眼中,父亲赵国民是一个志向远大、责任心强、工作勤奋的人。他了解浙大MBA的读书经历在父亲的人生历程中承载了重要的作用,也相信自己能从浙大MBA得到自己理想中的成长:不但要继承父亲那一代人的历史责任感与奋斗精神,还要继续开拓格局,勇于创新,成为百尺竿头之上那个向更高处引领的中坚力量。

浙江大学MBA已经走过了三十年,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创新力、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的优秀商业人才。这同样也需要超前的思维和创新的教育观念:中国的商业环境和机遇发生了多少转变,浙大MBA就做了多少适应时代需求的开拓创新。赵国民入学后,接受到的是一整套完整系统的工商管理课程的教育,到了赵丹青这里,他面临的是更多样化的选择:除了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外,他还能选择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商务大数据、资本市场等等,更适应目前商业社会最新的变化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从这对同样有抱负、有才干的父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两代优秀青年投身时代经济建设的精神面貌,也能看到浙江大学MBA这三十年来始终站在商业发展前沿的缩影。

赵国民、赵丹青父子跨越近三十年作出了共同的选择:投身当下时代的商业浪潮,肩负时代的历史使命,以及在浙大MBA项目中自我成长,为实现远大抱负蓄力。这是传承的力量,更是前进的力量。父子二人表示:“衷心祝愿浙大MBA能够继往开来、一路前行,进入世界顶级商学院之列,为中国、为世界的发展贡献浙大MBA的智慧和力量。希望浙大MBA越办越好,真正做到它的口号--引领中国发展的健康力量。希望我们与浙大MBA一起,继续努力成为中国的骄傲。祝浙大MBA30周年快乐!”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浙大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