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智慧,赋能前沿丨华东师范大学MPA场景教学

华东师范大学MPA
2024-05-06 10:35 浏览量: 1655

近年来,华东师范大学MPA项目紧密围绕“核心能力提升”的人才培养导向,以场景教学为创新点,积极推进公共管理教学改革,探索前沿实践路径。在教学改革推进过程中,公共管理学院与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下文简称城运中心)等单位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构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优质平台,有效整合产学研资源,为MPA开展生动丰富的现场教学活动奠定坚实基础。

2024年4月27日,我校公共管理学院2023级MPA二班的同学们在赵继娣老师的带领下,将《电子政务》课程的教学场景移至城运中心,开启了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教学活动。城运中心张临俊主任、陈亮副主任以及相关科室的老师们亲临现场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为大家的专业学习增添了实践经验与应用视角。

本次教学活动由“智慧普陀”参访和调研报告研讨两大版块组成。

活动版块一:“智慧普陀”参访

周六下午,同学们按时抵达城运中心,并在宽敞的会场中井然有序地就座。大厅屏幕上纷繁复杂的数据和模型不断闪烁,展现着城市运行的实时动态,令人目不暇接,充分展现了现代城市管理的科技魅力。

课程伊始,城运中心信息管理科的工作人员就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智慧普陀”数字治理实践平台的运作模式。同学们逐渐了解到,这个屏幕上显示的海量数据实际上与普陀区的每个家庭息息相关。一旦辖区内出现问题,“智慧普陀”数字平台能够迅速响应,将任务分配给相应的职能部门,确保问题得到及时处理。这种快速有效的处置方式,能够在问题扩大之前将其解决,从而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治未病”闭环管理方案。

随后,工作人员以“苏州河治理”为实例,向同学们展示了如何利用AI技术迅速且准确地感知河道的状况,实时监测河道周边的静态和动态环境,以及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通过工作人员的生动阐述,同学们深刻体验到了数字治理为城市管理带来的便捷性、智能化和高效性。

在工作人员的讲解结束后,同学们热情高涨,争相提问和分享自己的理解。其中,宋蔚和沈嘉懿两位同学都询问:“如果异常情况发生在区与区的交界处,数字平台在判断问题归属时会不会遇到困难?”城运中心领导给予详尽的解答。同学们了解到,普陀区和相邻区域已经根据既定标准明确了各自的职责范围。同时,大数据匹配测算能够在遵循这些约定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处理,确保每个问题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同学们对此表示赞赏,认为边界区域没有成为无人管理的地带,这既是当地居民的幸运,也是智慧治理精细化的体现。这次实地学习也让同学们深刻意识到,从学术研究到实践应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只有紧密结合实际,才能更深入地研究课题,实现知识的增长、学术的突破,并为现实社会作出贡献。

活动版块二:调研报告研讨

随后,同学们转移到会议室,大家的热情愈发高涨。八个小组的代表依次登台,展示了他们课前精心准备的调研报告。这些报告的主题广泛且深入,既有关于社区加装电梯的民生议题,也有探讨电瓶车充电安全保障的实际问题;既关注互联网时代公众隐私保护的重要议题,也分析了OA在线办公系统在国企管理提升中的有效应用。每一份报告都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敏锐洞察力和深入分析能力,同时也体现了同学们对社会的全面关注和深刻剖析。

每个小组汇报结束后,城运中心领导都给予了深入且专业的指导。他们对多数报告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同时对报告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并针对性地给出了宝贵建议。此外,他们还积极助力同学们在科研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尤其强调了观察问题需详尽、分析问题需深刻的重要性。

此次身临其境的沉浸式研讨,无疑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这次经历,同学们在选择优质研究问题和撰写高质量研究报告方面,必将获得更深刻的认识和显著的提升。

此次师生共同探访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的实践活动,生动地诠释了场景教学理念。同学们通过亲身体验和认真聆听,深刻感受到了普陀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高水平的现代化治理能力,亲眼见证了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创新成果,并深刻领悟了地方政府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意义与价值。这次活动不仅极大地拓宽了同学们的视野,也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启示和动力。同时,这也标志着华东师大MPA项目在场景教学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探索和尝试成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华东师范大学MP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