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师说丨陈劲:发展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4-02-23 13:00 浏览量: 13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部署未来产业。2023年9 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明确强调,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1月《学习时报》高端智库版刊发了陈劲教授署名文章《发展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全文转载如下,以飨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指在当代科技进步条件下,新兴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所产生的具有新的性质、新的属性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既有已经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长出的新枝,也有未来产业萌发的新芽,是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到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再到形成“新质生产力”,意义重大。

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未来产业是关键。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的产业。虽然尚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但未来产业是最具发展潜力、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是面向未来并决定未来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经济实力的前瞻性产业,是影响未来发展方向的先导性产业,是支撑未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判断未来产业的标准,首先是进行国际对标。未来产业具有国际引领性,凡是本国正在形成的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而其他国家或地区尚未发生或尚未发展的产业,均可称之为未来产业,如我国具有较大优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和形成新优势的柔性电子材料产业、合成生物产业等。其次是强竞争性。如世界各主要大国正竞相发展的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将在未来10—20年内形成具有颠覆性效应的未来产业。因此,未来产业具有较大潜在性、长周期性,常常需要经历几次重大的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工程化之后才能形成,如可控核聚变产业、航天商业、深海装备业等。具体来说,未来产业多由科学理论的突破或技术轨道的变迁来形成,如基于后香农理论的未来通信产业、基于氘元素和氚元素的重氢和超重氢产业、以氮化镓(GaN)和碳化硅(SiC)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等。未来产业也可以来自传统产业的“未来化”改造,如基于生物工程的现代农业和食品业,由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赋能的家电产业等,增材制造、复合材料、石化新材料等也是正在崛起的属于这一特征的未来产业。

科学谋划未来产业,一是需要树立战略思维。坚持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就是要把握事物发展总体趋势和方向,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培育和发展未来产业,就要以战略思维来进行科学谋划。我们要基于“非对称战略”,坚持国际视野,立足国际竞争,强化战略思维,提出符合国家或者区域资源禀赋特色的未来产业重点布局方向。二是需要树立科学家精神。未来产业多由科学理论的突破、技术轨道的变迁、创新范式的转化驱动。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以及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对于形成与发展未来产业极为关键。为此,广大领导干部、企业家、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科学技术前沿知识,关注颠覆性技术的变革,注重人工智能赋能的科技创新范式。我们也要重视基于未来产业知识计算服务引擎以及支撑人机混合智能的未来产业预见与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综合运用人的主观洞见(如头脑风暴、未来蓝图分析、情景分析、德尔菲法等方法)和机器的定量分析(如知识图谱、技术预见、文献计量、交叉影响分析、趋势外推等方法)深度融合的人机混合智能预见方法,展开未来产业的统计分析、战略预见等,为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布局提供决策支撑。

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产业边界、科技边界、要素边界、时空边界、生态边界日益模糊和消失,这就需要我们坚持体系工程的思想,在各类技术、各类产业、各创新主体等融合互促中激发未来产业的涌现。运用系统思维,努力推动新型举国体制组织实施,强化党的领导、政府有为、市场有效和人民参与。积极探究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深度协同的未来产业“科学预见—探索科技前沿—创新赋能—投资孵化—产业落地—收益回报”良性循环建设路径,特别在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下运用统筹机制和竞争机制凝聚创新资源,以体系观统筹发挥各创新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形成支持未来产业协同有效、动态演化的创新网络。进一步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要求,着力培育具有未来意识的拔尖创新人才。进一步形成创新友好的金融体系,加快推进未来科技、未来产业和现代金融的紧密结合。以系统思维做好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推进未来产业发展。

关于作者 | 陈劲: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兼任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技术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

文章来源 | 《学习时报》2024年1日8日第7版“高端智库”。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清华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