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管理赋能科创,推进ESG发展,迎接未来希望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
2023-12-25 16:57 浏览量: 2427

我们的科创战略不是指管理学院老师自己去做科技创业活动,而是用管理去“赋能”科创企业。

科学家创业一定要成功,中国才能够去突破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围剿,才能突破“卡脖子”问题。

ESG的概念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它是人类文明的标志。

作为人才培养重镇的复旦管院,我们当然有责任、有使命要为中国ESG的推进去做积极的努力。

由全国MBA教指委、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主办的“新人工智能时代的MBA教育”研讨会于近日举行。来自全国60余所MBA培养院校的管理学院院长、MBA教育分管院长齐聚清华园,共同探讨MBA教育在新人工智能时代面临的挑战、机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陆雄文院长受邀参会并接受了现场采访

以下采访实录

Q1陆教授您好,欢迎来到“新人工智能时代的MBA教育”研讨会!复旦管院提出了“管理赋能科创”的理念,想请您具体阐释一下它的内涵。

陆雄文:三年前,复旦管院启动了科创战略。我们的科创战略不是指管理学院老师自己去做科技创业活动,而是用管理去“赋能”科创企业。

过去20年,中国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非常缓慢,也受到很多阻碍,原因是我们手上没有技术。我们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买国外的装备,买了以后不确定是否能收回投资;买技术又太贵,或者人家不卖给你,需要自己去研发。当时很多人觉得经济不错,出口导向的经济、内需被激发的市场让很多企业觉得还能够“容易地去赚钱”,或者说按照传统商业模式还能走下去。在那个时候,我们的传统产业就没法做到真正的转型升级。

但是当某些国家开始对中国进行技术封锁,我们就无法获得技术。与此同时,过去十多年,我们有一大批科学技术人员从海外回来,在高校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以后,出来创业。他们在资本的推动下,在市场的驱动下,做出很多技术创新,做出很多新的产品,这些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Me-too、Me-better甚至Best in class的程度。

但是我们发现这些技术创新过程非常艰难,很多人历经了曲折。他们中的很多人没有管理知识,没有做过商业。有的从大厂出来创业,但是大厂的运作模式与创业企业从0到1做技术、1到10做产品验证,这个过程完全不一样。他们经历了很多挫败,效率的损失、金钱的损失,甚至有的企业再也没有活过来。

在那个时刻,我就反复思考中国的管理教育向何处去,我们如何走出一条支持中国科创的道路,如何走出一条支持培养人才模式的变革之路。

今天我们在MBA、EMBA课堂里所教的课程都是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世纪50年代跨国公司向全球扩展的时候,建立起的一个非常庞大、复杂、多元的业务体系和跨国的地区分布。在这样的一个复杂组织和业务流程的结构之下,他们建立起来的包括人力资源、供应链、采购、研发、制造、营销,还有财务会计部门等的一个体系,分工非常专业也非常复杂。这是我们一直在教的内容,但这个课程体系没有办法来支持中国现在从头开始创业的企业取得商业成功。

科学家创业一定要成功,中国才能够去突破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围剿,才能突破“卡脖子”问题。但是这个突破不是在实验室做出一个demo就可以了,它必须在市场当中进行检验,商业上必须成功。这方面他们基本上没有经验,没有知识。

所以我们觉得要用管理去赋能科创,培养科创企业家。把科学技术创业人员从科学技术专家变成科创企业家,帮助他们抓住发展机会,帮助产品得到市场验证,甚至能够大规模地销售。

这样,商业成功以后,国家的技术水平就提升了,还能够将技术扩散出去,能够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又能够直接应对西方竞争。西方很多的产品,由于中国做出了Me-too、Me-better以后,价格从100元直接降到30元、20元,甚至10元,不管是工业软件,还是一些高分子材料、先进材料,或是能源。所以从这方面来讲,管理大有作为。

所以在复旦管院,一方面培养科创企业家,把科创企业的创始人招进来,用通过大量市场研究、企业研究得到的最新的科创管理知识来培训他们。另一方面,在MBA项目里遴选一部分对科创有兴趣的年轻学生,用科创管理知识教育他们,让他们将来去加入科创企业,成为科创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或者与科学家、技术人员联合创业,来加速科创企业的成功。这就是我们提出来的“管理赋能科创”。

这个过程不仅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也是面向未来中国的希望所在。中国没有科创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我说“无科创,无未来”,中国只有科技创新才能突破西方技术的各种“围剿”,我们才能够真正地获得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才能够把传统的产业转型升级,能够提供更高附加价值、有技术支撑的产业,与西方的高端产业进行竞争。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又有机会去创新管理的理论。因为我们今天所有理论都是西方的研究发现,很多中国本土的研究是重复性的验证,或者是根据中国的情况进行修正,原创性理论很少。而针对科创企业的成长、发展、成功,当中提炼的管理理论往往具有全世界的意义,具有创新的特征,也具有普遍性的意义。这也给了中国管理教育以机会。我们提出科创战略,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讲,就是用管理赋能科创;从科研理论发展角度来讲,将来我们希望用管理引领科创。

Q2通过管理赋能科创,才能不断打破国外的技术封锁,实现一定程度的创新。那么接下来想请教您,中国为什么要大力推行ESG呢?

陆雄文:

ESG尽管是西方国家首先提出的概念,但是中国在很长时间里,在很大程度上在实践着ESG的概念。我们的环保政策,我们要求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要求企业不管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承担公司治理的责任,实际上都是在做ESG的工作。

ESG这个概念,面向的是人类未来的共同命运。这个概念其实也跟中国加入世界经济全球化体系,能够同世界对话,融入世界文明一样,我觉得也是十分必要的。何况我们正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合作,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我们也承诺了碳中和、碳达峰,这个过程都需要我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减少排放,要能够发展绿色能源,同时为社会、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企业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同历史以往比,同过去10年相比,我们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才能够不断地去做可持续的发展。不仅为社会、为世界创造物质财富,也为大家带来美好的生活环境。

ESG尽管是西方先提出的概念,但是我认为代表着整个人类文明的一个进程,它是一个人类文明的标志。在中国,我们不能说这是西方概念,就去排斥、去否定;相反,我们要积极地去拥抱、去融入。实际上,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对没有达到ESG标准的企业产品不予进口、不予采购,甚至还有碳排放的税,这也是中国企业要更加努力地去推动ESG进程的重要原因。

作为人才培养重镇的管理学院,我们当然有责任、有使命要为中国ESG的推进去做积极的努力。要帮助在校学生去建立概念、树立知识体系,为他们提供策略方法,怎么样用有效的投入取得最大的效果。因为ESG也是有投入的,但是这个投入也让他们有产出、有效益,这种效益包括了减少损失,能够去增加对社会正向的贡献,产生正溢出效应,而不是负的外部效应,使得企业能够跟整个社会、跟国家变得更友好。

所以我们要在学生有机会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为他们建立这样正确的理念,建立一套知识体系和方法,让他们能够回到企业,回到产业当中去实践。我认为这是商学院天然的责任,要去推动ESG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复旦管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