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人大MBA课堂 | 《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2023-12-06 15:41 浏览量: 2417

徐楠 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研究方向

中国古代文论

中国古代诗学

课程回顾

本学期,徐楠老师通过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MBA同学带来精彩的人文素养课程《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

古典诗词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与当代生活有着紧密联系。课程以古诗词中常见的审美意象为讲述对象,以感性鉴赏《古诗十九首》为主要内容,深入探讨了古诗词的审美特点和鉴赏方法。课程激发了同学们对古诗词的阅读兴趣,学习了如何自主分析、鉴赏古诗词。

《古诗十九首》摒弃了“武林正道”的束缚,以它那纯真、质朴的“原生态”滋味扑面而来,让人耳目一新。徐楠老师以“文学VS文艺”的审美性为切入点,通过四次精彩的课程,引领同学们深入领略了古典诗歌那深邃的情感以及独特的文学美感。

《古诗十九首》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道德伦理的关注和追求。这些诗歌描绘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日常劳作到节日欢庆,从爱情喜悦到离别痛苦,从生死无奈到对未来期待,其中蕴含的道德伦理观念,如尊重长辈、珍视友情、敬畏生命等,都体现了古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古诗十九首》以其真挚而深沉的感情打动人心。诗人们将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以及对生活的感悟融入诗歌之中,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青青河畔草》则以清新脱俗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妇人的形象,表达了诗人们对爱情的渴望与忠诚。

《古诗十九首》以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寓意赢得了人们的喜爱。诗人们运用生动的比喻、形象的描绘、细腻的心理描写等手法,将生活与自然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个美丽而富有诗意的世界。比如《行行重行行》则以长路漫漫、山水迢迢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行者的牵挂和祝福。

最重要的是,徐楠老师以“一生二,二生四”的哲学理念为线索,将《古诗十九首》的每一首诗都看作是这一生成规律的体现。他指出,每一首诗都源自于一个基本的情感或主题,而这种情感或主题又往往是通过具体的形象和象征来表达的。通过对这些形象和象征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更能够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在徐楠老师的课堂上,同学们不仅领略老师对《古诗十九首》的深入解读,更感受到了他对这些诗歌的热爱和尊重。他鼓励同学们用自己的情感和理解去解读这些诗歌,而不是机械地记忆和背诵。这种开放式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同学们能够深入理解《古诗十九首》的魅力,同时提高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古诗十九首》的过程,不仅是一次对古代文化的探索,更是一次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度思考。徐楠老师的授课风格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让大家在享受文学之美的同时,领悟到人生的真谛。在徐楠老师的引导下,所有同学不仅能敞开心扉去体会古人”爱之执着”、“思之真切“、”为之存粹”、“梦之共有”,更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学习体会

2022级P3班

王宇

《死亡诗社》里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以为它好玩,我们读诗写诗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分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当我们穿越千年的时空,在诗歌里找到一个与我们心灵相通的普通人的时候,那个刹那的连接和共鸣,就会成为永恒。中国古典诗歌没有正史的辞严义正,没有小说的光怪陆离,却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安慰。它把一个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和他们的情感,定格在历史中。虽然很多诗人的名字,已经随着时间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但是他们细腻的情感,却让这些诗歌隽永悠长、熠熠生辉。原来我们大可不必那么完美,原来我们以为睿智有为的人也会被俗世所困扰,原来有喜怒哀乐才能活得淋漓尽致,原来我们自以为无处安放的灵魂却并不孤独……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以诗为镜,可以慰风尘。来《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的课堂寻找你的桃花源吧,相信你的精神将获得安慰和喜乐!

2022级P6班

张弛

这学期《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传统》课程以《古诗十九首》为主线,坦然直陈了生命的几个基本主题——情爱、功利、生死等。《古诗十九首》因其未被“经学化”解读,没有政教的束缚和道德的规范,能够直陈人情之常,因而展露出了一种真实纯粹的美感。徐老师在课上讲到了古人对于情感的热烈,对知音的渴求,对功利的看法,甚至如何看待生死,都是生而为人最真实的生命体验。比如“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一切都没有安定之感,那么人又该如何安顿自己?当今人读到这些诗句时,感慨的同时也许就获得了安慰:凡人皆有之困境,亘古不变,又何况千年之后的区区一个“我”呢。

印象最深的是徐老师用了王夫之的一段话来讲人类共有之情:幼年时的王夫之曾跟他的兄长在祠堂里怀念先人,他的兄长一边念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一边泪流满面。那个场景对王夫之震撼很大,明明是一句思妇诗,他的兄长却在怀念先人,因而他得出了一句文论——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听到这段时我不禁潸然泪下,人类共有之情何止不限于文体题材,其意能通万里之外,其情又何限于古今呢!

虽然是诗词课,但徐老师为我们所讲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文学领域,还包含了很多历史和哲学的思考。比如叔本华所说“人生被意欲所推动”,就如钟摆,一边是意欲不能实现的苦闷,另一边则是意欲实现后的无聊;而“天才”则可以从意欲中超脱而出,不落于钟摆两端。徐老师谈到,“哲学的传统可以被打破,但哲学能推动人去解蔽、对思维和实践加以反省,从而获得活着的意义”。

短暂的课程结束了,但徐老师在课程中带给我们的生命体验却会延续下去。诗词只是一种载体,把属于个人的情感和意志开显于外,让人与人之间能够获得精神上的交汇,而美好的情感和生命的体验终究是诉说不尽的,譬如日月,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2023级P3班

王智鑫

怀着圆梦自己文科生小梦想的激动心情,MBA第一学期就选择了徐楠老师的《中国古典诗词传统与审美》。第一节课后,忽然感悟,本门课程不仅能带给我们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历史、人文、鉴赏,更能带给我们关于哲学、逻辑学、乃至人性本身更深处的思考。

课程带我们追溯古人感怀的那一刻,由古人的感发洞见当时的古人和现在的自己。徐楠老师表示,“以目的性很强的初衷写东西不一定能写好,对生活麻木一定不能写出来好东西”。课程中,我们聆听了娓娓道来的“物新人惟旧,弱毫多所宣”的温暖友情,又体会到了“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的真诚的、有滋味的纯素,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领其情。诗歌里也蕴含着哲学,徐楠老师谈到,“哲学推动解蔽,在经验可操作的范围内,把可判定的思维上的、实践上的弊端清除出去,不断超越昨天的自我,才获得活着的意义”。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人大商学院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