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志鹏:建立财富配置框架,财富自由的终点是最大限度提升积极生活体验 | SAIF FMBA智享荟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023-07-15 10:44 浏览量: 3241

近期,一系列经济数据与社会现象指向全球经济动荡、传统理财收益下降、社会养老焦虑加剧,值得人们重视与警惕。

6月初,高盛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警告称,全球经济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几乎同时,全美最大银行摩根大通的掌门杰米·戴蒙警告投资者:要为经济“飓风”做好准备。

《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7.65万亿元,为投资者创造收益8800亿元。这8800亿元为近年来的最低数值。行业人士提示:未来几年,无论规模还是收益率,银行理财难有较大突破和特色。

国内媒体近期也纷纷发布“年轻人哄抢养老理财产品”相关文章。“30岁硕士存够100万辞职到云南养老” “上海80后丁克夫妇存了300万后决定提前退休”等词条被送上热搜。据媒体报道,泰康旗下的养老保险产品最年轻的客户仅有21岁。

金融数据背后,是每个个体命运的沉浮。在洪流中,想要保障个人收益,从容、体面老去,需要具备哪些风险意识?要探索人生更广阔的可能性,应如何制定框架与目标?又该如何科学配置资产以保障目标落地?

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MBA项目举办的“教授公开课”上,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阎志鹏发表题为《你会有钱幸福生活X+20年吗?》的演讲,分享了他的研究、思考、实践成果。

阎志鹏 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

中国养老现状

据阎志鹏观察,中国存在“未富先老”现象,中国于2002年开始进入老龄社会。2002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超过7%;2021年,该比例超过了14%;2023年,该比例约为15%,愈发逼近国际对于超级老龄社会(比例超过20%)的定义。

中国社会或面临较大的养老金缺口。权威数据在2020年预计,在未来5-10年,国家提供的基本养老金大概有8-10万亿的缺口。

我国目前养老有三大支柱——第一支柱是由政府主导建立的基本养老保险,主要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和居民养老保险,提供最基本的保障;第二支柱是由企事业单位发起,由商业机构运作的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则为居民个人自愿购买的、由商业机构提供的个人养老金。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尚未成熟,覆盖人群相对有限。

具体到个体,从长期投资来看,个人养老也将面临四大风险——长寿风险(即不清楚自己能活多久,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可能会比想象中更长寿)、资产波动风险(不知道未来资产价格如何变动以及何时变动)、老龄通胀风险(不知道针对老年人消费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的未来价格)与总成本风险(不清楚未来和投资相关的各种费用和税收究竟是多少)。

其中,资产波动风险值得重点关注,在临近退休时尤为关键。养老与财务观念应尽早培养,同时有意识地延长工作年限。

建立自己的财富配置框架

在阎志鹏看来,如果说,人们的最终目标是在退休时实现财富自由,那么在未来漫长的几十年中,同时存在许多中长期目标要达成,包括赡养父母、买车买房、供养孩子教育等。这些中长期目标将铸造起财富堡垒。而想要实现以上目标,需要将股票、债权、基金,以及应对债务,购置保险全面纳入框架,建立自己的财富配置框架。

对应心理学中“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三大类需求(基本需求、心理需求、自我实现需求),阎志鹏基于现有研究,建议——对于一般人而言,人生有三重目标:保障性目标、中长期目标、梦想目标,并给出了对应投资方法建议。

阎志鹏建议,针对实现保障性目标,可以选择储蓄、货币基金等安全性高、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预期应参照无风险利率,或最低风险等级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货币基金收益。一般财务规划师会建议配置3-6个月保证基本生活的应急基金。有些人则需要准备更长时间的应急基金,具体时间和金额视个人及家庭的实际情况而定。

同时,还需要配置医疗、财产、人寿、失业等保险。对于保障性保险支出,不宜有任何收益预期。

针对中长期目标,比如要高概率实现养老、购房、供养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则需要善用股票、债券、商品等金融市场工具。收益预期应参照股市、债市等资本市场的长期收益率。因为此类资本市场的长期收益率确信度较高。

针对梦想目标,需要投资无形资产,动用高风险+杠杆。然而,需要有的心理准备是,有本金大幅甚至全部损失的风险,而且梦想目标可能不会实现。

长期投资收益来自三块——资产配置、择时、选券。耶鲁大学首席投资官戴维斯文森曾经针对美国个人投资者提出建议,建议长期投资遵从三个准则,即以股票为主、坚持多元化、对税负敏感。其中,多元化包括多个维度,一是投资资产要多元化,覆盖股票、债券、商品、房地产、黄金等;二是区域多元化,包括本国股市、美国股市、欧洲股市等;三是币种多元化,包括人民币资产、美元资产、欧元资产等;四是时间节点多元化。每种资产类别至少占5-10%,但不能超过25-30%。

据阎志鹏分享,行为金融学家伯纳吉教授(Shlomo Benartzi)研究发现,相较于单纯指导如何购买股票、债券、基金,为人们提供包括如何处理储蓄、债务和保险等在内的整体财务指导,其价值是巨大的,这种全方位的建议每年提供的价值相当于个人养老账户财富的7%。

配适中国人的投资方案参考

针对中国人的投资,阎志鹏建议可以投资包括中国股票、美国股票(QDII)、其它国家股票(QDII)、房地产、黄金、中国长期国债以及中国中期国债/政金债等大类资产。具体比例需因人而异。

阎志鹏建议,一种中长期投资策略是:保持风险资产配置不变,每离预期期限近一年,卖出一些风险资产,购买低风险资产。

同时,要注重资产再平衡。即采取行动让当前的资产配置比例和设定的目标配置一致。一般来说,需要每年至少做一次再平衡,每个季度做一次更佳。

耶鲁捐赠基金采用的便是此类再平衡策略。在一些年度中,再平衡为他们带来的收益甚至超过几千万美元。个人也需要具备这样的认知与行动力。

财富自由与人生终极目标的关系

在公开课的最后,阎志鹏分享了他从近期读的一本书(中文译名《死后归零》)中得到的,关于财富自由与人生终极目标的关系的启示。

阎志鹏认为,很多人都误以为,长期投资的目的在于财富最大化,但是忽略了,财富最大化背后指向的终极目标,是最大限度提升积极生活体验。

《死后归零》作者认为,当人类死亡,离开世界,不会带走任何外物,可以考虑将财富用来提升自己的人生体验。要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需要具备三个条件:有钱、有时间、身体健康。相对于财富积累期的年轻时,与身体状况走下坡路的老年期,中年可以让三个条件相对均衡。

投资体验,将会收获“回忆”。而回忆也是有分红的。这种回忆可以与子女重温,进行分享与共情,其带来的价值,远远比单纯积累物质财富更有分量。

阎志鹏博士曾担任新泽西理工学院(NJIT)Martin Tuchman 管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终身教职),以及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访问教授。

阎教授曾任职于多家全球和国内知名金融机构,包括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上海橘颂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光大期货有限公司资产管理部总经理、纽约千禧年合伙人有限公司研究员,以及大鹏证券投资银行部上海总部投资经理等,并在《上海证券报》“谈股阎经”担任专栏作家。

阎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投资策略、行为金融学、ESG、投资者教育与保护、养老金融与规划。他著有《反思华尔街》(2009年,商务印书馆)、《疯子、骗子和傻子——第三只眼看投资》(2015年,商务印书馆)、《三个存钱罐——金融学教授的儿童财商启蒙课》(2022年,电子工业出版社)、《投资密码——脑洞大开的投资智慧》(2022年,商务印书馆)等书,并在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Journal of Futures Market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Finance, 《管理科学学报》等国内外金融学术期刊发表30 多篇文章。其论文曾获得美国中西部金融协会2007年最佳公司金融论文奖。阎教授于2014年10月1日和阿里巴巴研究院合作发布中国Top100城市“游子亲情指数”,并因此获得2015互联网经济研究者大会”2014年度十佳优秀研究者“。他还五次被新泽西理工学院管理学院提名全校最佳教学奖。

阎志鹏教授拥有布兰戴斯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金融学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系管理学硕士学位,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学士学位。阎教授为特许金融分析师。

编辑:梁萍

(本文转载自上海高级金融学院F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