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2022-10-22 11:55 浏览量: 4758

10月19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座谈会。会上,我校哲学社科界专家学者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畅谈心得体会。大家纷纷表示,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和任务,牢牢瞄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新提法、新概念、新论断,深入研究,产出成果;要牢牢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在有效阐释和有力宣传二十大报告精神中发挥力量;要推动我校哲学社会科学再上新水平,为党谋略、为国谋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撑。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

邱均平

中国科教评价院院长

我认真聆听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倍感振奋,倍受鼓舞。二十大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中国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我们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和担当!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积极探索主题出版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

韩建民

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院长

二十大报告有许多新概念、新论述、新思想,高屋建瓴、催人奋进,是切合中国发展实际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我认真学习后,收获颇丰,受益匪浅。我们要结合本职工作,认真学习贯彻二十大报告精神,推动主题出版工作不断跃上新的台阶。我有三点体会:一是国家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把传统文化置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位置。报告提到,中国的发展要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这充分肯定了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为主题出版研究机构,我们要认真思考传统文化走向公众、走向世界的途径和方式,积极谋划传统文化类选题,为增强文化自信作出新的贡献。二是报告提到要积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导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这一论述令人备受鼓舞又深感责任重大,作为举旗帜、聚民心、兴文化的主力军,主题出版更应发挥基础和骨干作用,既要有高度又要有温度,既要发挥引领力又要发挥凝聚力。三是报告提到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出版需要以丰富的、多元的、先进的形式,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贴近读者、贴近受众、贴近人民,积极研究出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类主题出版的规律和图书,服务于党和国家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将中国式现代化

作为新时代新征程的核心命题

徐旭初

法学院教授、数字社会研究中心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向全党全国人民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报告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这为我们奋进新时代新征程确立了基本原则。另一方面,报告明确无误地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充分反映了中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走中国道路的强大自信和科学思路。作为一名社会科学和高等教育工作者,我将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和教学实践中,努力回应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努力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努力将二十大精神落实到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去。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

“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辛金国

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主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开放共享,不断提高“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发展质量。一是以创新发展理念为指导,突破“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的核心技术瓶颈。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网络强国”与“数字中国”的战略支撑。要采取非对称策略和差异化路径,抓住“底层技术”不放松,着力发展能够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创新,以技术的革命性变革突破支撑和引领“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发展,实现后来者居上。二是以协调发展理念为指导,引导“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持续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社会化分工与协作更加细化紧密,跨界成为新常态。“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过程中必然涉及多方面的协调关系,需要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协调理念,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和有效监管作用。三以开放共享理念为指导,引导“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开放共享有利于推进资源整合和应用创新。要进一步推进数据互联互通,编制基础扎实、主题突出、业务明确等不同层次的公共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目录,建立可共享的公共数据资源体系,提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着力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王海稳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深入领会共同富裕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把握。一是全体人民都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必须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让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以彰其“全体人民”的本性和本义。二是物质、精神都富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物质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穷也不是社会主义。走向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不断夯实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质条件,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

实施就业优先战略

有力支撑民生福祉发展

潘亚岚

会计学院教授

美好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报告明确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党中央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促就业、稳就业,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我们要在就业优先政策上下功夫,经济发展成果要体现对就业的带动力,对高质量就业的贡献力;要在政策协同上下功夫,财税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要体现就业优先导向,打好政策组合拳;要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做好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精准做好公共就业服务,打击就业歧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近年来,我聚焦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围绕稳经济、稳企业、稳就业、惠民生提出财税帮扶政策建议,受到了省委领导、民盟中央和全国政协的重视。今后我将继续为健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促进机制、政策体系,围绕国家就业优先战略这一主题深入进行跟踪研究,并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以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

刘淑春

浙江省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关键时刻,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为我们阐释了未来党的施政纲领,擘画了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深刻理解和领会二十大报告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厘清政策方向,坚定发展之路。作为一名研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科研工作者,我重点关注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等关于经济工作的重要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必须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必须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对于广大中小企业而言,通过数字化转型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是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作为中小企业领域研究人员,我们肩负使命担当,要不断加强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的痛点难点,总结发展的现实规律,真正把研究写在祖国大地上。

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提升教育高质量发展水平

苏强

浙江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科学谋划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明确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二十大报告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我学习之后,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作为一名教育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我要坚定报国之志,扎根科研沃土,深耕专业领域,重点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主题进行深入系统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强化农村基层党建

推动乡村振兴迈向新征程

张扬金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民族要复兴,乡村需振兴;乡村要振兴,组织先创新。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这既是有效推进乡村振兴的保障,也是乡村组织振兴的应有之义。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和堡垒,发挥着“起承转合”的枢纽作用,这决定了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心骨”“领头羊”和“先锋队”。抓好基层党建源头,乡村振兴才能够“水到渠成”。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振兴,需注重推动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全面、设置有效、活动做实,经济上带领乡村发展,治理上规范乡村秩序,组织上凝聚农民共识,文化上创建和谐氛围,生态上共建美丽乡村。要实现这些目标,重点在于优选、优配、优培基层党组织书记,同时配强村“两委”班子成员,积极吸纳各式人才,满足乡村振兴产业、治理、文化、技术等多维需要,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和服务力,以高质量党组织领导班子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二十大报告振奋人心

指明发展方向

乔梁

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举世瞩目。面对全球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气候变化等深刻挑战,世界人民需要一盏明灯,砥砺前行,而中国正是这盏明灯。从世界各地媒体报导看,全球都对党的二十大寄予厚望。二十大提出的中国发展蓝图,将在世界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和地缘战略格局中留下持久印记。党的二十大召开,引发全球热议,证明了中国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和蒸蒸日上的国际地位,也证明了全球都希望找到一个榜样并与之一起发展、和谐共赢。近年来,我国在经济、脱贫、科技等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备受瞩目,世界各国都在关注党的二十大,并将从中国制定的未来发展蓝图中寻找到希望。

科技、人才、创新

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叶仁道

经济学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为我国科教事业长远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和指导性意义。党中央把教育、科技、人才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优先位置,作出战略谋划和系统部署。从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到自主研发设计的“华龙一号”示范工程全面建成投运,再到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27.8%、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增长到33.4万人年,我国科教事业进入了空前的快速发展,这都显示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强有力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构建更符合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的

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

王晓林

经济学院博士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产业链供应链作为大国经济循环畅通的关键,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尽管我国已经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大幅提升,但关键核心技术缺失,产品附加值偏低,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等问题仍旧突出。在这个意义上,即便没有因国际环境的复杂变化、大国博弈加剧、新冠肺炎疫情的突发等影响导致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调整,我国产业体系的现代化水平也亟待提升,这是现代产业体系自身演进的需要。产业链供应链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构成部分,从链的角度来诠释现代产业体系,可以认为现代产业体系是由“创新链——技术链——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服务链”等串联而成,产业链供应链是链接其他多个链条的核心。依据2020年底的经济工作会议,八项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因此,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首先应该是产业链供应链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产业体系。

多措并举

实现全体人民满意的共同富裕

董君

经济学院博士

二十大报告频繁提到了共同富裕相关话题,既包括对过去的总结,也囊括对未来的展望。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与此同时,还要完善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作为收入分配相关研究人员,听了此次报告后感触颇深。共同富裕是未来要实现的目标,但目前对共同富裕的标准仍未有统一定论,共同富裕对不同群体或个体间差距是如何定义也仍待讨论,这将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研究的重点内容。

集聚力量

做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刘史诗

经济学院博士

认真聆听并学习了二十大报告,我深刻认识到在两个百年历史交汇之际、在国际局势交织激荡的历史关头,能够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掌舵领航,是全国人民的大幸。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成为新时代好青年。报告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们要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提炼紧贴新时代发展和国内省内实际需求的研究课题,着力创新创造、解决科学难题,集聚力量做好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

做好立德树人工作

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

刘琦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为高校教学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立足本职工作和专业特色,心怀国之大者,进一步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我们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断提高人才自主培养的质量。我们要致力于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高校外语教师,我们要在新时代外语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中,努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尽力,我们要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为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构建国际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创新国际中文教育模式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林国浒

外国语学院对外汉语中心副主任

二十大报告明确要求,“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对外文化传播全面发展,致力于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大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二十大报告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要求,令人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从事留学生教学及跨文化研究的一线教师,我将认真学习和领悟报告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推进立德树人,利用跨文化交流平台,创新国际中文教学方法,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架起留学生学习中国语言与文化的桥梁,培养知华、爱华、亲华的国际人才,促进中外文明交流。

坚定践行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责任担当

罗一丽

外国语学院第二党支部书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这是对教育、科技和人才关系的深刻总结,明确并提升了三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探索科研创新,致力人才培养,是教育、科技和人才三者联动发展的核心结点。我们必须以全局的视角、高度的责任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在教学上恪尽职守、在科研中创新有为,真正做到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一份应尽之力。

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学习贯彻好二十大报告精神

苏忠秦

会计学院副院长

在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严守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勇于担当、踔厉奋发。我将时刻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带头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状态、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风貌履职尽责。立足自身岗位,我们应该想在前、走在前、干在前,不断开拓进取,努力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服务社会中,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新发展格局,助推会计行业运用新技术、融入新时代、实现新突破,努力使杭电会计学科向更高水平迈进贡献绵薄之力。

战胜严峻挑战

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发展

潘孝珍

会计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有十四亿的人口基数,这是世界其他国家的现代化进程都未曾遇到过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面临着自身人均资源匮乏、经济转型阵痛等重重困难,也遭遇了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遏制政策和霸权主义。不得不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但也随时可能遇到惊涛骇浪。从报告中提出的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内容中,我读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巨大勇气、决心和信心。在这时代变革的激流中,听党话、跟党走,我们每个人都将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罗春华

会计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年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作为高等教育从业人员,我们理应继续秉承教书育人、师德修养、尽职尽责的职业准则,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讲好中国故事

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键之举

何书卿

法学院副教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随着中国的日益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受各种因素影响,分歧、误解难免存在。我们要营造更有利的改革、开放、发展国际环境,必然要致力于提升与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传播能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推介中华优秀文化、塑造大国形象,赢得世界广泛尊重。

全力发挥高等教育

对三个“第一”的贡献度

胡保亮

管理学院副院长

从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到二十大报告,清晰地展示出教育地位与重要性的急剧上升。教育已不再只是一项保障与改善民生的社会事业,而是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质量与竞争力等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使命任务,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不仅包括如何进一步实现良好发展,更加包括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高等教育要按照二十大报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坚持高质量发展

推动制造强国建设

王雷

管理学院副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所系,强大而先进的制造业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之基。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转型走在全国前列。在新时期,浙江要坚定不移围绕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以数字化改革引领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进制造业数字化、高端化、绿色化发展,全面提升制造业竞争力,打响“浙江制造”品牌,建成国内领先、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强省,助力制造强国建设。

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王姗姗

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副研究员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这是从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重大部署。

我们将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组 稿 | 党委宣传部 人文社科处

排 版 | 郭逸飞

责 编 | 楼 威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