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前沿观察丨如何对待企业的社会价值与商业利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MBM
2022-07-12 09:25 浏览量: 2431

“ESG前沿观察”聚焦ESG前沿实践与动态,分享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前沿观察与研究。欢迎关注!

资讯聚焦

近日,哈佛大学收到2亿美元捐款,将用于成立新的哈佛大学气候与可持续研究所,联合各方力量解决气候问题。捐款来自香港庄奕诚和庞梦贻夫妇。

据报道,美国证监会(SEC)正在调查高盛集团旗下资产管理公司根据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开展投资的基金,以确定高盛的两支共同基金是否违反营销材料中承诺的ESG标准。

国内首批8只碳中和ETF获批,分别来自易方达、南方、广发、富国、汇添富、招商等公募基金公司。投资者在“碳中和”行业迎来新的投资工具,可通过配置ETF基金,分享新能源行业长期发展红利。

广州市正式上线企业碳账户,发布国内首份标准化碳信用报告,碳账户将对企业碳排放情况进行全面记录,包含数据采集、核算等环节。

(来源:公开信息整理)

前沿观察

随着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及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以及气候变暖、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等问题上的共识达成,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球主流话题。

世界上几乎所有大的公司都在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中国发布可持续发展或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数量也不断增长。可持续发展成为很多企业现阶段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本期前沿观察以“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对话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教授黄炽森先生。

黄炽森·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

商学院管理学系荣休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管理学理学硕士MBM教授

01社会价值与商业利润

1970年9月,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也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及学者之一,曾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旗帜鲜明地提出“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增加利润”。这一观点为时代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也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如何理解企业的目标与社会角色?

利润是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目标,没有利润企业就无法生存。“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只是经济学家分析时的一个假设,企业不应受这个假设的约束。只要有利润,企业就能继续经营,并不一定要追求最大利润。利润不是唯一,也不是完美的目标。

企业应追求为消费者、为社会创造意义和价值。企业需要将自身的商业成功和社会进步连接在一起,而非只追求利润本身。一个企业赚很多的钱、获得很高的利润,并不代表它创造了正面的价值。企业底线的社会责任和价值是“无害”,对环境、人类、社会道德无害。在这个基础上,如果能进一步贡献正面的价值和反馈社会,是更高层级的社会责任。

企业在创造经济利润的同时,应当为社会创造价值,而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也一定要有利润。社会价值和商业利润之间并不对立,这在过去很多年一直是充满争议的话题。但从现在来看,随着全球社会诉求的变化,这一共识正在趋向主流。社会价值正在成为企业获得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ESG在这一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创造增进社会利益的利润,而非只追求利润本身,应当引起当下很多行业和机构的反思。以教培行业为例,目前受“双减”政策的影响较大,反思其发展,确实存在很多问题。一方面,这些机构不断贩卖社会焦虑和恐惧;另一方面,高薪聘请校内优秀老师校外授课,造成校内教师无法安心于本职工作,有的老师更是故意在课堂中“留一手”。从教育的角度看,很多机构实际已经失去其教育本源上该有的价值。

02合理的商业利润

日本著名的管理大师松下幸之助曾表示,“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并坚持“成本+10%利润”的定价方式,带领松下从创业到发展为跨国企业;另一名管理大师稻盛和夫也常常自问,“作为人,何谓正确”。今天,对于企业而言,何为“正确”的利润?

“正确”的利润,不仅体现在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的同时要贡献社会价值,也体现为企业的经营要建立于合理的商业利润之上。

一方面,企业的利润是否与其创造的价值相当。以备受关注的地产行业来看,地产商要反思,企业的利润是否与价值脱钩?地产商为社会创造的价值是什么?盖房子本身是有益于社会发展的,人民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住得更舒服。如果从一个房子本身的价值出发,如果只是因为供需不平衡,好像很多人抢着买,房子的价格以及地产商的利润是否合理?

供需决定价格,这似乎是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下的共识,但应当引起反思。如果进一步思考供需决定价格背后包含的假设,以及供需模型是否适用,很多问题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供需决定价格,至少在房地产行业不是一种好的机制。很多经济学家信奉自由经济,但越来越多的质疑表明这个问题仍然有待探索。

另一方面,合理的利润,也体现为企业与经营链条中各利益相关方的可持续性“共赢”。企业是社会的重要主体,不能过分追求高利润而占取属于其他行业或企业的社会资源,更不能在价值链中做出掠夺垄断利润的行为;企业要关注员工利益、客户利益及合作伙伴的利益。合理的利润也是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03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对全球以及中国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共同富裕体现的思考是,企业赚到钱后应如何回馈社会?它是更高层次的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应当在共同富裕中积极主动作为,而且不仅仅只是出于响应政策的角度。

一个社会中,客观分配差距的存在,是正常的社会现象。总有人掌握的社会资源比较多,或是因为他能力比较强,或是因为他承担的责任、风险比较高,这部分人的职位或收入会相对更高一些,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如果到了“贫无立锥之地”的境况,或者趋近于1%的人掌握社会99%的资源和财富,就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分配差距必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整个社会应当思考,合理的分配差距应该是怎样的?它包含两个层次:一是最低收入水平的标准;二是,合理、可接受的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可接受体现为一种社会的良知与心安。个人无法改变现有的社会形态和分配机制,但如果一个人的收入比一般努力工作的工薪阶层高了300倍,心里面应是不安的,而不是享受这个结果。

现在对共同富裕的认识还存在一些误区,不能仅理解为一种二次分配。共同富裕不是要把企业、有钱人的钱都收来再分配,或者响应政府号召做些慈善捐赠。让企业做好自身主营业务,在做大自身价值的同时增进社会价值,才是应对共同富裕更有效的方法。

共同富裕不一定是捐赠,可以而且应当有更多种形式。现在一些企业借助直播带货农产品,解决农民和农村的一些问题,这是一个方法。如果能在企业正常经营中,借助企业的资源去做一些公益,是很棒的想法。共同富裕也不一定要通过非营利组织去进行。企业内部可以成立专门的部门,思考和尝试如何将这一社会责任融入企业的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中。

►►►延伸阅读

企业社会责任与共享价值

当下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仍然存在一些误区,虽然有很多声音都在呼吁企业将社会价值融入主营业务和发展战略之中,而非将其视为企业的边缘问题。

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和马克·克雷默(Mark R. Kramer)从2006年开始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一系列文章,认为共享价值正在成为企业竞争新范式。

共享价值是指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改善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经济环境的政策和实践。创造共享价值的重点在于找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并加以拓展。迈克尔·波特还提出企业创造共享价值的三种主要方式:重新构想产品和市场、重新定义价值链中的生产率、促进企业所在地集群的发展。

END

声明

本文内容及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及管理学理学硕士项目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特别鸣谢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管理学系荣休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管理学理学硕士MBM教授黄炽森先生对本文的支持。

编辑:商学院小编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