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哥伦比亚大学工学硕士遇见上财MBA丨2022上财MBA新生风采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2022-06-22 15:19 浏览量: 2385

刘润秋 2022级综合精英班

硕士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工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

某国有股份制银行总行

软件开发中心 系统开发分析岗

风往哪里吹?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行业大数据和就业报告正告诉我们:互联网、金融等热门行业间的人才流动,刮出了一阵阵围城般的旋风。

但有一个领域却牢牢踩准了卖方市场的位置,供不应求,稳坐钓鱼台——金融科技。

特别是与业务发展耦合度更高的金融科技岗位,更容易获得较高的薪资和敞亮的职业前景,譬如数据分析、风控管理和软件开发。

这也是刘润秋选择加入某国有股份制银行总行软件开发中心的原因。她与30位来自清北、帝国理工学院、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等全球顶尖学府的硕博毕业生一起,参与该行在数字化转型领域的前沿工作。

哥伦比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是世界顶尖私立研究型大学,

也是常春藤盟校成员。

截止至2022年5月,

该校共产生了96位诺贝尔奖得主、

5位美国开国元勋、10位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

20位奥斯卡奖获得者等。

近年来,数字化不约而同成为了头部银行的核心战略。“目前参与的工作主要是对入湖入仓的数据进行加载和入模分析,为应用系统的批量数据需求提供支持,帮助业务部门(如财务管理部)辅助进行管理决策。在工作中我开始对银行数据体系有了深入了解。”本科和硕士都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刘润秋并不是金融科班出身,但经过工作初步的锻炼的她,已经能在工作中清晰扼要地表达想法。

因为金融的命脉是信息,信息的基础是数据。从底层数据入手“一叶知秋”,既是一种工作方法上的捷径,更是快速熟悉行业生态的妙手。

“参与过的一个项目是把Teradata中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华为GaussDB(DWS)数仓里。过程中少不了与前辈们留下的一行行代码打交道,而好的代码是会开口说话的——抛开工作本身,透过代码演变来发掘和理解数据业务间的关联,真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但这好像还不够,毕竟在Fintech的语境下,Finance和Technology是不分家的。随着金融科技投入的持续加大,银行前中端业务也催生出变化。当一个庞大系统中的因子相互影响、互为因果时,仅专精“数据”反而会显得偏科,长久来看还会制约更高层次的职业发展。

风往哪里吹?

城里的问题,答案往往在城外。

读书破万“卷”

金融科技对银行业来说,既是一次技术革命,也是一次绸缪未来的布局。

可世界变得实在太快了,无数例子鲜活地告诉着我们,太多行业和太多人被时代抛弃的时候,连一声再见都没听到。

特别是在强手如云的软件开发中心。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距离前台和客户最近的技术岗位,不仅技术要硬,还要懂行业、懂用户。较高的待遇也让无数求职者跃跃欲试,而相当一部分则在院校筛选这关被直接淘汰。

当行业与从业者竞争愈发激烈和内卷,“哥伦比亚大学”的光环还能支撑多久?

有人说:“你的起点已经够高了,安稳一些,别折腾了。”

而刘润秋觉得,一个人被抛弃的先兆,就是放弃对人生的成全。如同她喜欢电影《飞驰人生》中的一句话:“想赢”这件事,一点都不丢人。

哥大学习最大的收获,就是教会了她:想赢,应该怎么做。

“虽然专业方向是信号与图像处理,但学习内容也包含了职业导向课程,如Profess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模块。老师会告诉大家如何与同学、校友、企业保持良好互动,譬如借助领英等平台,这些都从职业理念和职场能力方面给我带来方法论的学习。”

作为数字化进程的催化剂,金融科技被银行业寄予了业绩增长、拓展生态和掌控场景的野心。然而作为一个技术起底的领域,打磨技术的同时,如何让技术更有“温度”地服务业务,是每位Fintech人士所不得不面对的终极命题——抛掉滤镜,市场表现才是检验价值的唯一标准。

所以来到上海财经大学攻读MBA,正是刘润秋深思熟虑的一个结果。《金融学导论》《管理运筹学》《领导力与执行力》等预修课程的学习和大量新生系列讲座的开展已经让她感受到项目在财经和商学领域的强大实力。“除去专业学习外,每周从不缺席的各类讲座活动还邀请业界大咖来解读热点话题、职业发展专家帮助我们找准职场定位,紧密而充沛的学习节奏让我非常享受。”

毕竟对于知识的投资,不能计较成本,也不能寄希望于以前的底子有多殷实,因为职场和人生不是短跑,正如马拉松比的从不是一时先后,而是长期积攒能量与实力后,厚积薄发的那一刻。

唯有读书,方可破万“卷”。

青山遮不住

除去这段时间高频的预修课学习外,打开B站学习高阶编程技巧和观看知名Up主的财经热点分析,也早已成为刘润秋闲暇之余的生活惯性。

对她来说,学习是生活,生活是学习,两件事本就没有那么明晰的界限。

“前段时间居家办公,也让我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现在的状态。”哥大的职业发展课程,也教会她使用不同的理念和视角来“旁观”自己的生活。“合适的人生或工作状态究竟是怎样的?理想与现实,学习与工作,满意与不满意……可能答案就在这些维度之间,人生就是学会这些维度之间游刃有余,而不是在南北极点来回跳跃。”

从一路高歌到走向中场的金融科技也是如此。在可预见的时间段里,银行数字化转型将在技术要素和产品体系中尝试更多的可能性,但在孰是孰非和偶然必然间,眼下尚不存在确定的答案。

正如刘润秋最喜欢的音乐剧《Hamilton》在压轴曲目中所唱的:

Who lives, Who dies,

Who tells your story?

此时如能接上一句“You can always find somebody.”的回答,无论在现实和未来都能找到恰如其分的映射。

比如早已成为如今生活一部分的手机银行、中国银联、现代化支付结算系统等金融信息系统,其诞生至今不过20余年光景。如果把每一项单独拎出来看,在当时无一不具有跨时代的引领意义。

而这正是每一代银行人,也是每一代上财人的使命:

让这一代人努力突破的成就,

成为下一代人习以为常的生活环境。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未来变革的大江大河,有些正滴涓成流,有些正滚滚向东。

文:MBA中心 朱家杰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上海财经大学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