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酪女王”柴琇:在中国做第一的进击之路 | 校友故事 !

长江商学院EMBA
2022-03-25 18:04 浏览量: 3227

作者 | 长江商学院

编者按

“一直希望在中国这个14亿人口的国度里,找到一个赛道,做一个第一”。柴琇在无数次采访和演讲中坦承,从不刻意掩饰自己对第一的向往。自1997年从商以来,她做过各种行业,仍觉得不是最佳选择;直到2007年,她去法国参加世界奶酪博览会,看着眼前上千个品种的奶酪,震撼之余似乎也看到了梦想照进现实的希望:“我当时想,我是不是可以在奶酪这个领域做成中国第一呢?”这一次,柴琇选对了。2021年,妙可蓝多以30.8%的市场份额成为中国奶酪第一品牌,柴琇也被人称为“奶酪女王”。

柴琇是如何选中奶酪这一赛道的?妙可蓝多又是如何把奶酪这一典型的西方食品成功引入中国“寻常百姓家”的?长江EMBA6期、DBA8期、CEO8期校友柴琇讲述了她的故事,希望她的经验能够给你启发。

柴琇

妙可蓝多创始人

长江EMBA6期、DBA8期、CEO8期校友柴琇

发现蓝海赛道

引爆中国奶酪市场

从法国奶酪博览会回来后,柴琇花了几年的时间系统性地研究全球和中国奶酪行业。

她观察到,全球乳业基本遵循了“奶粉-液态奶-奶酪”的发展路径,这一规律不仅是在西方国家,而且与中国相邻的日本和韩国,也经历了类似阶段。

基于这样的规律,柴琇判断,即便对当时的中国消费者来说,奶酪仍然是一种典型的西方食品,市场需求也不大,但未来奶酪在中国一定会成为大趋势,而不是小风口。

“奶酪让乳制品变得丰富多彩,全世界有上千种的奶酪,千变万化的吃法,令人唇齿留香;而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国人也体现出了对美食求新、求异、求消费升级的时代特点,中国乳业发展应该进入奶酪新时代了,”柴琇说。

柴琇深知要改变成年人的饮食习惯是很难的。但她观察到,对于成长阶段的孩子,妈妈总是担心他们营养不够、长不高。而奶酪作为“牛奶精华”,能够更好更快地补充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的钙、蛋白质和维生素。

就这样,他们从一开始就把目标人群定位为儿童,推出适合儿童食用的奶酪棒,奶酪教育“从娃娃抓起”。

精准的人群定位、饱和式营销,加之其产品品质做到了“好吃、好玩、好营养”,使妙可蓝多问市后迅速引爆了中国奶酪市场。

据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如今奶酪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25%左右,三四线城市增速已经超过200%。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发布的《2019~2028年中国奶制品市场展望报告》,2028年人均奶酪消费量有望达到0.5千克,是目前消费水平的5倍。

对于如何找到奶酪这一蓝海赛道,柴琇的第一点经验是:先看全球,再看亚洲。“当时发现奶酪在中国是一个未被开垦的领域之后,我到了全球各个国家去考察奶酪。然后是看亚洲、看日韩,他们走的路径,我觉得大概率也是未来中国会走的路径。”

“第二点,看这个赛道是不是大赛道。如果是大赛道,在中国还是蓝海,那就比较容易做了。我们从大赛道找到了儿童群体这个小切口切进去,快速把市场做开了,”柴琇总结道。

品牌建设的根本

是企业自律

很多消费者认识妙可蓝多,都是通过其让人印象深刻的广告。

从2019年起,不管是在写字楼电梯、超市还是电视上,由“两只老虎”改编的妙可蓝多广告曲仿佛一夜之间变得无处不在,熟悉的旋律搭配改编的广告词,让人久久不忘。

这种“饱和式营销”正是柴琇的传播策略:集中有限的资源聚焦以梯媒为主的分众传媒,同时补充央视少儿频道,高频、聚焦投放,快速占领消费者心中的第一品牌地位,做到让大家“一提起奶酪,就想到妙可蓝多”。

在柴琇看来,做第一品牌虽然很难,但有很多益处:

比如,会出现马太效应,第一品牌比第二、第三品牌更容易获得社会资源,很多时候第一品牌也会享有定价权;

再比如,第一品牌更容易获得消费者的信任,毕竟消费者心中留存的品牌只能有一、两个。

后来事实证明,这一营销策略颇有成效。

在《2020年中国广告语盘点》评选出的Top10热门广告语中,“奶酪就选妙可蓝多”成为年度认知最高的前三名广告语之一。

同一年,妙可蓝多成为提及率第一的奶酪品牌,成功赢得消费者心智。

“我的观点是,当产品、渠道、团队都准备好的时候,在合适的时间一定要传播,”柴琇总结道,否则“一旦时间窗口错过了,可能再也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

但柴琇也清楚地知道,“一夜爆红”并不意味着品牌常青。

“任何企业都希望把自己的品牌作为企业的护城河。但是,品牌作为护城河是一件非常非常难的事情,需要时间来沉淀。”

在柴琇看来,品牌建设的根本,在于企业的自律,这种自律体现在能够一如既往地对产品质量、消费者体验等方方面面保持重视。

从搭团队到买设备、挑选原材料,柴琇都以极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和企业。

在对比多种原材料后,他们发现低盐车达做出来的奶酪不仅口味好,而且车达经过发酵,更易被孩子吸收,因此他们便跟新西兰一家大乳企合作,定制了属于自己的奶酪原料。

“当企业完成从0到1之后,会不会为了降低成本不关注产品质量?会不会只顾发展而忽略对消费者的洞察?这其中,一个企业和品牌是否自律,非常重要。保持虚心的态度和自我约束,永远看到风险在哪,危机在哪,对产品和消费者负责,用工匠精神,做极致产品。这就是品牌自律,也是品牌建设的根本,”柴琇总结道。

柴琇也很看重员工的工作状态,“生产好产品,员工的状态很重要。无论设备多么先进,都是人操作的。”

因此她每次去工厂都要赶在饭点,跟工人一起吃饭,并观察他们的状态。“大家更热爱这个企业,才能为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任。”

人与人的差距并不大

勤奋可以补足很多短板

很多跟柴琇接触过的人,都觉得她是一个特别有激情的人。

“我总觉得我能成就点事业”,柴琇笑着说,这种底气不是源自柴琇觉得自己天资有多优秀,而是她认为,当一个人积极向上、用生命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这件事情早晚能做成功。“说白了,我是很勤奋的,我可以跟很多企业家去比勤奋。我可能没有他们那么聪明,没有他们那么高的学历和见识。但是我很勤奋,勤奋能补足我身上的很多短板,所以我说人与人差距不大,只要你想干事,那就学嘛。”

柴琇也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这种勤奋和自我要求:

她现在每天的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乐此不疲地奔波在工厂、公司大大小小的会议和接待中。

“除了睡觉,其它时间几乎都在工作。甚至有时候做梦还在梦我今天的难题怎么解决,我这几年就是这样走下来的”。

柴琇学习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过,她觉得优秀企业家必须有优秀的学习能力,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企业家学者项目已经是柴琇就读的第三个长江项目了。40岁时她来长江就读EMBA,“当时看到那么多优秀的同学,我上课都不敢发言,小地方来的,企业也不大。但是,当时我就想,有一天我可能也能像你们一样优秀,”柴琇回忆说。

50岁,她又来到长江读了CEO班;如今快60岁的她,再次汇入长江,成为企业家学者项目的同学,希望能在这里进一步扩大视野,也从同学身上汲取榜样的力量。

长江的老师们能把我们做企业需要的方方面面能力都涉及到。我能把妙可蓝多做成奶酪第一品牌,与在长江读书是分不开的……

未来我想做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品牌,是长江一路上给我成长的动力和营养,才能让我一路向上走,所以我特别感恩长江。

柴琇对长江一贯强调的企业家责任担当也深感认同。她希望能够带着团队、影响更多人:

“现在国家倡导共同富裕,我在我们内部说,让我们的员工和经销商富裕起来,让消费者因为吃奶酪变得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我觉得这就是一件很有意义、创造社会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章:

奶酪女王柴琇:从绝境中创造第一

从“喝奶”向“吃奶”转型,百亿奶酪市场有望成中国奶业下一个拐点

“奶酪女王”柴琇:5年做成中国奶酪第一品牌靠的是什么

亲历者说 | 柴琇:乳品行业的逐梦人

拓展阅读◆

修炼未来格局,欢迎报考长江商学院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刻申请长江商学院EMBA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长江商学院EMBA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