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考研:需尽快避开这些“考研谣言”的误导!

专业学位网
2020-05-28 10:10 浏览量: 2737

当我们备考前期搜索考研的相关话题,就会出现很多网络普遍流传的所谓“考研规律”,实则其中都有一定的误导性。21届考生,尤其一战的同学,由于对备考存在陌生感,可能会被谣言所影响。而流传广、点击量高恰恰也侧面说明这类言论的影响之广、受众之多。因此,下面我们就来做个辟谣,相信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树立信心,切莫轻信谣言。

01、普通院校考生报考院校会受到歧视,院校都存在歧视本科的现象

从985或财经类院校的历年录取名单来看,多数录取考生的本科院校都是非名牌高校,其中本科为双非院校的考生占很大的比例,因而不存在绝对的歧视。很多人眼中的“歧视”,可能是对于本校考生校外考生相比较而言,本校考生对学校的教学工作或教师比较了解,复试中在与导师沟通和联系方面拥有信息主导权和优势,而且认为导师更加喜欢本校的考生。实则,在部分985和财经类院校中复试成绩占比偏低,初试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排名,而初试为管理类联考和英语二,为全国统考,每个考生起跑线相同。而且复试笔试,也为全校统考,统一判卷,不存在区别对待。即使处于目前远程面试成为复试的主要考核项目,部分学校为保障在复试的公平和公正,采取打乱考生排列顺序。保存复试录像等措施,很大程度上减少偏袒的可能。此外,大家担心院校会有歧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自己本科院校的动摇和不自信。其实考研是一场相对公平的竞赛,相对于是否出身院校,导师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足够优秀就能够成为佼佼者。

02、复习开始的晚也可以考上

大家在搜索经验帖的时候,可能经常会见到一些学霸前辈们晒出自己来学习规划表,很多七八月份开始复习的学长学姐,甚至复习100天,最后也一战成硕,认为考研很轻松。实则此类言论也为考研贴上了“无需磨时间”的标签,使我们在潜意识中认为考研世界很轻松的事情,短期即能够有成效。其实我们不能简单类比,很多人的学习习惯、知识吸收能力和初始知识储量是存在差异的,再看看录取比例清醒一下,选拔类的考试,同等基础的考生拼的就是积累。而且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善于学习学习效率很高,并且对所考专业有自己的知识积累,我们可以借鉴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时间规划方案。但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研途之所以成为“途”,正是因为一路上的积淀和打磨才能有所领悟。尤其对于一战同学,对管理类联考的3个科目并不十分熟悉,做题技巧需要反复的练习才能熟练的掌握;考验思维的数学更需要不断的刷题,见识新题型。英语更是适合长线备考的学科,单词的积累、语法的学习、阅读习惯的养成、逻辑思维的训练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因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讲,考研是需要充足的时间来准备的。

03、“上岸学长学姐”笔记资料越多越好

很多初次备考的同学,由于接触的知识点是全新的,对备考过程存在顾虑,会比较依赖上岸学长学姐的经验,认为笔记包含了知识点的精髓,因而会大量购买或寻找往届生的笔记辅助学习。其实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管理类联考的知识点部分都相对固定,自己听课所记的笔记与往届生笔记相差不大,还多了自己的思考与理解。这样在后期复习过程中,也可以迅速get到笔记所做标注的点。对于往届生笔记中题型套路的总结,可以适当借鉴。但摸清套路的基础是不断的练习,自己做题听课再总结记忆会更加深刻,也会更灵活的运用。总结不是目的,会用才是必杀。对于错题汇总部分,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同,错题也不相同,更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错题点,方便后期回顾查漏补缺。而且很多往届上岸考生记录的错题解题方法也与老师讲述相差不大,可借鉴性很低。而且,看他人的笔记会有陌生感,可能需要付出理解的时间,即使“翻译”过来,自己也未必会用。年的考试策略和出题习惯都在变化,往届积累的经验此次考试未必适用。因此可以借鉴方法,但不必购买过多,仅做参考即可。

04、把所有复习书都买回来就一定能考上

很多考生会抱着广撒网的心态,并且经常会跟风购买推荐帖中推荐的书目。别人买了自己也买,学长学姐说要买那就一定得买,最后大批的书可能会搁置落灰,毕竟备考时间有限,保质保量的看完每一本书不是很现实。而且很多用来刷题的书都有一定的重复性,很多做过的题没有必要多次重刷,最重要的是真题,但真题无需买很多版。因此大家可以根据网课寻找配套的书目,即能合理搭配又减少不必要的做题时间。前期模拟题跟随学习进度适当练习即可,以真题为主,如果需要二刷三刷可以重新购买新的真题书。模拟题只需要配合后期模拟所用即可。最好抓住一本书,好好钻研真正把握了,学到了,就是自己的。

05、网传详细的时间表靠谱吗?

考研时间有限,需要我们有详细的计划,争分夺秒。但是每个同学复习方式有差异,那相应的复习计划就会有所不同,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制定计划。切忌拿着网上拷贝的、或者学姐学长用过的时间表,完全套用在自己身上,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06、初试过了,复试联系好老师就稳了

少部分同学认为初试在考研中占有较大比例,只要初试顺利通过复试线,复试很多情况下就不会有较大变动。初试过了就意味着考研稳了,实则我们强调初试重要性的原因。

一方面,初试是研究生录取的敲门砖,复式拉开差距的可能性要小于初试,但并不意味着复试只是形式,很多学校在划定复试线的时候会按1:1.3等比例,有的学校甚至会突破1:9,因此复试很多擦线的同学提供的机会,然而有机会就会有失落。另一方面,初试时间靠前,很多同学有充足的时间复习初试,因而大部分同学初试成绩普遍较高,想要拉开差距就需要加倍的努力。而且复试联系老师并不是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导师更看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复试笔试面试发挥。联系导师是锦上添花,而不是保全必过的条件。部分越笑越来越重视复试的公平公正,考核环节越来越透明,并且给予考生们更多质疑的权利。因此,真才实学还是考验同学能力的标准,在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都不能放松自己。

编辑:刘晔

(本文转载自MPA网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