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校友分享:如何度过中年职场危机?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018-12-01 10:51 浏览量: 10990

MBAChina网讯】职场人士大多有“35岁危机”,因为35岁之后,被裁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吧:你每天都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忽然有一天却失去了一切。家有老人和妻小需要你照顾,而你却两手空空,无所凭借。如何面对这种一切归零,需要从头再来的生活?这篇文章将给你启发。


刘传辉

中欧EMBA2014级校友

新乡格拉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一次和朋友在一起喝酒聊天,有个朋友说:“如果现在失业了,你将以何为生?”


这个问题很突兀,也很少会有人想到,假如现在拥有的一切都化为乌有,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将以何为生?如何重新选择


细思极恐,我们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节奏,生活模式和工作程序。每天按部就班,朝九晚五,从来也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忽然失去一切。这个问题甚至夜半失眠还在想,人到中年,如果失去身外的一切,那么还剩下什么可以为生?如何面对归零的生活?


我们还能回到从前吗?



初入职场,我们充满了好奇心和争胜欲。我第一份工作是销售代表,一天坐十几个小时的车,每周出差七天,为了成交某笔业务,跑断腿磨破嘴,请客吃饭喝酒,三陪四陪五陪,不知疲倦,业务失败来不及懊悔,就直奔下一个客户。


依靠充沛的体力,顽强的精神,启蒙的市场,翻身的渴望,我能做一个优秀的销售代表。如今,无法再回到当年,主要是无法再依赖体力来谋生,纵然还能拉下一张老脸,客户也未必喜欢一张饱经沧桑的脸来为他们做三陪的服务。


后来创业,一路虽然跌宕起伏,但总体波澜不惊,感谢命运,遇上好光景,坐上一条顺水推舟的船,吃了几年风调雨顺的饭。如今风云突变,哀鸿遍野,似乎没有哪个行业哪家企业还能活的有滋有味。


而当年创业的环境,时机,行业细分,消费需求,市场监管,外部环境都已经今非昔比。纵然你不忘初心,但已经找不到创业的原点。


还有面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人到中年已经不再是一个人吃饱一家不饿的状态,高堂父母,膝下子女,糟糠之妻,一个中年人的责任就是让周围的人都过的好。创业需要倾情投入,但就风险管理的角度,All in已经不是最佳的选择。



那么还有什么可以让我们重头再来?


古话说:人过四十不学艺。今天需要重新来审视理解这句话的局限性。中国古人的平均寿命四五十岁,人到七十古来稀。但按照现在人均寿命每年延长三个月的趋势,90后,00后大概率都可以长命百岁,70后,80后的人也大多可以活到八九十岁。人生不过才刚刚过了不到一半时间,那另一半漫长的时间如何打发?


余生很短也很长。很短的人生是单调的人生,一条路走到黑,一眼望到尽头,三十年如一日。而很长的人生则需要探寻一条充满期待又不可知的路,意外,不确定性,多样性,以及更多可能,可以把生命发挥得淋漓尽致。


家财万贯不如薄技在身。看看人生的时间表,学习一门手艺还来得及。一万小时定律,足以让人从业余到专业,从平凡到卓越。学门手艺一来可以尝试不同的人生,二来也给自己预备一顶降落伞。等到老龄化的时候,你不能指望儿孙来养老的,那我们能凭仗什么呢?除了自己,没有别人。



这门手艺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有含金量,比如老中医,可以跨越年龄,让人有事半功倍,如鱼得水,如醉如痴,沉浸其中的感觉,就像巴菲特跳着踢踏舞去上班一样。


巴菲特将近九十岁了还没有退休的意思,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越来越丰富。德鲁克也曾预言过,知识工作者将跨越年龄的桎梏。而德鲁克也是一个终身学习者,著述不断,每年一个新领域,笔耕不辍,一直工作到离世。


当你找到自己的时候,就忘了世界。身边的一个朋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朋友原来是建筑设计师,后来开了一家建筑设计院,前些年地产生意如火朝天的时候,设计院的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如今江河日下,不得不转型。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开始接触绘画,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凭着勤奋和过人的天赋,不到五年的时间就崭露头角,利用互联网的推广,网络了一大批的粉丝。


用互联网的理论讲,如果一个人有2000粉丝,就可以依靠粉丝经济来养活自己。基于这个时代的网络红利,他独辟蹊径,画一些机智幽默,颇具禅味的作品,在微拍堂里一幅作品常常拍到一两千元,收入甚至超过了很多专业画家。如今他每天都心无旁骛沉浸在创作和学习中,自得其乐,幸福感每天都是满满的。



如果我失业了可以干什么?


我问朋友们:“你们觉得我可以干什么?”有时候你并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就像人终身都要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去哪里?”一样。


朋友们说你可以去讲课,可以写作,可以去卖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反馈,至于是否可以凭此来养活自己,我想无论哪一项都不要试图凭借业余爱好来和职业选手抢饭吃。


要想混到职业选手的队伍里,现在就要有目的、有计划、有毅力地投入精力,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就可能在未来成就斜杠人生。在找到自己的同时,顺便给不确定的未来预备了一顶降落伞。


编辑:马丽霞

(本文转载自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