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A管理:如果员工不能畅所欲言,那将是企业最大的损失

MBAChina
2017-06-26 15:37 浏览量: 1657

MBAChina网讯】许多重要信息,你的员工很有可能对你有所保留,比如某个偏离轨道的项目,或某位表现糟糕的经理。另一种可能是,员工目前交流想法的方式,对公司提高销量或改进运营没有好处。作为管理者,无论你个人多么开诚布公,我们的调查显示,在工作中很多员工宁可保持沉默,也不愿质疑工作方案或提出新观点。


和大多数领导者一样,即便你以为自己奉行广开言路的政策,上述现象依然存在。从我们多年来对员工发言权的研究和向组织提供的咨询来看,从未有哪个领导说:“我是个闭目塞听的人。”请试想:员工多久会来你的地盘见你,对你和盘托出真相,仅仅因为你鼓励他们这么做。现实是,他们担忧你会觉得他们的评论是在针对你个人,或是让他们显得无所不知、妄自尊大,尽管有时这种担忧纯属杞人忧天。


领导者利用各种工具鼓励员工畅所欲言,比如办公室“氛围”调查和全体员工反馈环节。尽管初衷甚佳,却无法奏效。


关键原因有二:


1.惧怕后果(尴尬、被孤立、绩效考评低分、无法晋升甚至遭解雇)


2.无用之感(说了也无法改变,何必麻烦?)。




惧怕因素


惧怕的始作俑者并非暴君式的老板。一旦人们不敢讲出真话,就会不断为自己的沉默辩解,比如寻找此类理由:“我们的文化向来如此——不要和老板唱反调。”而领导者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采取下列行动,使惧怕因素进一步恶化。


1、依靠匿名反馈


保证匿名是鼓励讲实话的常见方式。意见箱、检举热线、监察专员、360度测评和满意度调查也都为此目的而设。这些做法的逻辑是:如果没人知道是谁说了些什么,就不会产生后果,因此人们会开诚布公。    


这种逻辑有3个错误。


其一,让员工匿名实际上增加了畅所欲言的风险,加深了人们的恐惧心理。匿名的潜台词是:“在本组织中公开发表个人观点并不安全。因此我们创建了其他渠道获得我们需要的信息。”


其二,匿名能够引发“政治迫害”。很多人告诉我们,他们常在图书馆或咖啡店使用公共电脑完成网上员工调查,因为他们担忧自己的IP地址会被记录下来。某男士表示,他甚至不会向监察员反映问题。当被问及原因时他反问道:“你也不看看,谁在付监察员工资?”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在保护提出问题者身份的同时,也让解决这些问题变得困难。在某项调查中反映领导残暴、不称职、种族歧视或性别歧视没有任何好处,除非人力或监察员能评估该问题的严重程度,探寻原因并给出解决方案。这意味着需要进行访谈,收集证据和其他数据——所有这一切都需要和谴责管理者的那位员工交流。如果该投诉关乎某一具体事件,到底是谁在投诉,管理者通常会一目了然。


2发出让员工自告奋勇的模糊邀请


广开言路的策略和态度过于消极,员工依旧须主动接近你进行对话,这还是令人生畏。


例如,在某《财富》500强保险公司的美国呼叫中心,*员工的经理十分尽责,当员工提出问题时,他不仅表示关心还积极采取行动。尽管如此,呼叫中心员工几乎从不向他提交通话脚本问题,改善效率或交叉销售等书面问题或建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的办公室位于另一楼层,想要见他需要走过4扇关闭的门,经过3位秘书。几百名由他管理的员工几乎从未见过他,因此对他并不了解,也不愿接近他。


你可能会想“我的员工会向我汇报啊。”的确如此,但有些事他们不会告诉你,比如那些令人缺乏安全感的事。如果你对某一方案深表赞同,他们可能因为怕冒犯到你个人,而不敢对其提出建设性批评意见。


我们对来自不同国家的几百名管理者和职场人士证明了此点。在调查中,一组随机选择的受试者假设在一个多任务团队中开发新产品。他们得知该项目遇到了重大技术问题,他们必须提出终止该项目的建议,以防其酿成大祸。第二组受试者被告知同样信息,还多了一条:他们的老板已经对该项目投入了大量时间。我们发现,第二组的受试者明显更不愿意提出这样的建议。正如某受试者所言,开诚布公可能会挫伤或激怒老板。“老话说‘不斩信使’”,他补充道,“但通常被杀的正是信使”。


3、发出你是老大的信号


无论你是否意识到,可能你释放出某些微妙的信号彰显出了你的权力(社会心理学家理查德·哈克曼将之称为“氛围促进因素”)。这些信号会致使员工缄默不语。


当某位员工鼓起勇气走进你的办公室,你是否靠在椅子上,将双臂抱在了脑后?你可能觉得这么做能制造轻松气氛,但其实你在宣示自己的统治地位。(该姿势让你看起来个头更大,动物和人类经常用这种姿势来吓走其他同类。)你是否坐在一张大橡木桌后面,坐在根据人体工程学精心设计的椅子上,而你的员工则坐在另一张更小,更便宜,而且没那么舒适的椅子上?尽管你具有良好的初衷(快请进!),但却发出了让他在你周围小心行事的信息。


无用因素


在我们研究的很多组织中,不愿分享想法和问题的最大原因并非恐惧,而是认为管理者不会就意见采取任何行动。在某《财富》100强高科技公司中,当被问及为何保持沉默时,员工提到发言无用原因的频率是恐惧原因的两倍。


这种“何必做无用功”态度的源头及其持续存在的原因都在于领导者行为。


有以身作则


如领导者自身没有开诚布公,员工也会有所感知。我们有位研究者在某大科技企业某高管工作组担任外部研究员时,注意到了这点。该工作组的任务是了解员工缄默不言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他们在公司各层级进行了200余次访谈。但到了向CEO和各事业部总裁汇报结果时,工作组成员并未提及他们经常听到高管层行为对广开言路造成阻碍。


不出所料,高层团队批准了一系列不疼不痒的建议,就此收场。可以想见参与调查的200余员工的心情。甚至连对“开诚布公”本身发表诚恳意见,都被证明收效甚微。正如不止一名员工所预料:不能指望高管层会谈论房间里的大象(显而易见又没人承认的事实,这里指管理者的负面行为)。那组织中其他人怎会认为,值得在提出意见上花费时间?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愿将下级的意见原原本本告知你的上级,那么你的员工也不会愿意为此浪费时间。如果你的员工看到你在会议上保持沉默,同时他们清楚知道,你脑子里已有很多可以提出的想法和意见,他们很可能也会保持沉默。在正式的层级观念中,你应该为自己的下属代言,并代表他们采取行动。无法做到这点是一个很大的“去激励因素”(相对激励因素而言,指那些抑制或减弱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因素——译者注)。


有明确你想听到的内容


领导者对支持他们自己计划的建议反应最为积极。实际上这并不是坏事——他们须专注于优先事项,保证效率。但他们也很难承认自己对某些建议不感兴趣,这就会导致“虚假参与”——装出在听的样子,实际上左耳进右耳出。此外他们还会发出模糊信号,让员工进行反馈——例如,在调查中选出“一个最好的主意”,或邀请员工随口说出他们在会议上的即时想法。


你如此这般广撒网,那么获得的成果可能并不契合所追求的目标。我们在服务与医疗行业中发现了这一现象。当被问及需要改善的方面时,*员工关注的重点是客户满意度,而他们的上级则在寻找提高销量和减少(呼叫中心的)交易时长的方法,或是提高效率和规避(医院的)法律责任的方法。如果你没有说明需要的具体建议,可能最终会放弃多数的献言献策——你发出的信号是,员工们贡献的意见没有用。毫无疑问,他们会产生挫败感。


当领导者承担新角色或加入新组织时,为了“体察民情”,他们通常进行调查或对员工个人进行访谈,从员工那里了解情况和发现问题。如果你有时间综合汇总所有信息并采取行动,那就颇有意义。但如果你没有时间进行此类后续工作,效果就会适得其反。假设你是一位新经理,受命来到新地区扩展业务。如果在你已经有了既定方针的情况下,还要召开一系列开放会议,让员工告知你他们对你的期望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不会改变你的大方向,这纯属浪费所有人的时间。


有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


在我们的咨询工作中,有些高等教育、金融服务、零售和其他行业的领导者投入数万甚至上百万美元收集建议,却不肯派一兵一卒解读这些数据,更不必说设计系统性的评估流程了。有时,我们根据创造性、可行性和表面总体价值,解读和分析这些建议,却发现高层领导者并未打算让员工负责执行建议的改善方法。或者公司的领导者仅仅表态说,他们捉襟见肘,无力投资任何新项目。


投入资源收集想法,却在财务或其他方面无法作出承诺,员工想法不能付诸实施,只会令人感觉员工意见无法促成任何改变。


从员工那里获得你期望且需要的建议往往颇具挑战性。大多数员工由于太过担心他们的人际关系或物质财富,不愿对掌权者说出实情,除非你清除掉言路上的种种绊脚石。


我们在多项调查中发现,当员工能够自由表达意见时,会提高组织的员工保留率和组织绩效。例如在几家金融服务公司中,员工更能畅所欲言的业务部门的财务和运营表现,远高出其他部门。某全国连锁餐厅的经理成功说服高层管理者,带来的改善让员工流动率减少了32%,每年节约下160万美元。


此,找出让员工广开言路的正确方式大有裨益,不仅能让满怀热情为公司效劳的个人受益,也会让他们所在的组织受益。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自哈佛商业评论如原作者如不愿意本网站刊登使用相关素材,请及时通知本站,我们将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处理,联系010-53572272。

编辑: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