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改革开放精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10-06 09:00 浏览量: 3034

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互利合作、命运与共

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按下鲜红手印,率先实行大包干生产责任制,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影像中国

2020年6月19日,中欧班列(渝新欧)布达佩斯直达班列在重庆团结村站准备发车。新华社记者 唐 奕摄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2012年12月,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离京考察首站就来到深圳。习近平总书记表示,这次调研之所以到广东来,就是要到在我国改革开放中得风气之先的地方,现场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将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

时间回荡历史足音,时间印刻前进足印。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

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1978年隆冬,一场为期5天的划时代会议,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

如同久旱等来甘霖,如同春雷唤醒大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思想解放的春风,迅速涤荡落后的观念,冲破发展的僵局。改革春风首先从田野上吹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春潮激荡、万象更新——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调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978年,诗人艾青写下《光的赞歌》。“让我们的每个日子,都象飞轮似的旋转起来,让我们的生命发出最大的能量。”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波澜壮阔的改革大潮席卷城市。允许雇工,让“个体户”创业逐梦;城乡流动,为经济腾飞提供了人口红利。

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前无古人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的强音成为当代中国最雄浑的交响。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40年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时代发展的潮流,就是顺应世界现代化进程、经济全球化趋势,让中国与世界深度融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放的大门首先从南海之滨打开。1979年,虎崖山下,深圳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如同春雷响彻神州,成为经济特区建设的时代强音。1984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充分肯定特区建设的成就。

1988年3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扩大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通知》,将140个市、县新划入沿海经济开放区。到1997年,我国对外开放一类口岸已达235个、二类口岸达到350个,逐步形成了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

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谈判,2001年12月11日,中国终于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名成员,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根据国家“十五”计划,我国对外开放逐渐发展为“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对外开放格局更加清晰。

回溯历史,从兴办经济特区,到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正是开放的浪潮不断“刷新”中国,正是开放的力量不断创造奇迹。

随着“三来一补”经济模式遍地开花,合资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外资“引进来”,中资“走出去”,日益开放壮大的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说:“国家的前行成就着个人的梦想,个人的脚步拓展着机遇的疆界,最终激荡起震撼人心的复兴气象!”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新篇章,将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写在神州大地。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阔步进入新时代,“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谋改革就是谋发展,促开放就是促共赢。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7年多来,一大批改革方案实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局面。

中国道路成就中国奇迹,中国发展带来世界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共建“一带一路”到成立亚投行,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从连续举办进博会到成功举办服贸会,新时代的中国对外开放事业——“树理念”与“促行动”并行,“求发展”与“谋复兴”共振。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未来要更好在统筹改革和开放中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国内大循环提供支撑,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动力。”暨南大学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副院长谢宝剑表示。

“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从小岗破冰到深圳试水,从浦东开发到滨海建设,从海南起锚到雄安崛起,从长三角一体化到粤港澳大湾区腾飞——正是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的历史轴线,串连起日新月异的历史巨变。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愧为划时代的重要会议,不愧为点亮改革开放的精神火炬,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浩荡长河,必将一路奔流向前!

位于上海浦东新区的上海市轨道交通市域线机场联络线工程张江站建设工地。新华社发

晨光下的深圳市福田区。新华社发

丰收时节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资料图片

“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2018年1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

回首40多年来风云变迁,没有任何事情能像中国的改革开放一样,深刻影响着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波澜壮阔的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璀璨,也没有中国明天的辉煌。

“中国人的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必须解决以后谁来种地的问题。只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才能彻底释放土地生产力。”2020年12月30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金昌食府”院子里,阳光正好,77岁的严金昌和记者探讨起现代农业改革的话题。

43年前,严金昌和17位农民以按红手印的方式,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40多年来,每一次事关农业农村的改革,小岗村人都没有缺席。2016年,严金昌带头在土流网上发布了土地信息,“大包干”带头人再次成为小岗村土地流转第一人。“我自己家里的土地已经全部流转出去,每亩地每年有800块的租金,你看看这个自己家的农家乐,一年收入得有10多万元呢。”严金昌对未来充满信心。

“革故鼎新的超越精神、披荆斩棘的革命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只争朝夕的追赶精神、敢闯敢试的攻坚精神、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直面难题的担当精神。”对于改革开放精神的内涵,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韩庆祥如此概括。

“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习近平总书记的铿锵话语告诉人们,改革开放精神还会在中华大地上不断写下新篇章。

改革开放的姿态赢得世界信任和尊重

时间回到1978年。那年5月11日,一篇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刊发。短短六千字,激荡数十年。文章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

那年11月24日夜,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聚集在村民严立家的茅屋里,在一张“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这些庄稼汉想不到,正是这个近乎悲壮的举动,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温故是为了知新。

今天,“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总是骄傲地向人回忆起当初“冒天下之大不韪”立竿见影的成果: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在遭遇罕见大旱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大丰收。光油粮总产就达到了3.5万斤,相当于前20年产量的总和。小岗村人不仅吃饱了肚子,还上缴粮食给国家和集体,当年实现人均纯收入400元,是上一年的18倍。“这一年,小岗村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这是小岗村历史上第一次归还国家贷款。”

发端于小岗村的家庭联产承包制度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犹如一声春雷,唤醒了沉睡的大地。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800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改革开放激发出亿万人民的创造活力,迸发出改天换地的变革力量,写下了震撼世界的“中国奇迹”。

1978年12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启动了农村改革的新进程。

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思想桎梏,为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思想基础,小岗村的“大包干”冲出“禁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实践经验,那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则是在中国大地上全面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

1980年,深圳、珠海、厦门、汕头成为经济特区。在蛇口,一块巨型的广告牌上“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几个大字,率先亮出了解放思想的“深圳态度”。这个口号随后走向全国,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普及性理念。

在北京,十几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议表征教师“应当享有的崇高社会地位”。最终,教师节以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的形式被确定下来,崇文重教逐渐成为社会大气候。

1988年5月10日,我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在北京成立。

“教育的春天”“科技的春天”“深圳速度”“温州模式”……从那以后,“改革”和“开放”成为汉语中的高频“热词”,也成为世界认知中国的“密码”。被激活的春水在中国的版图上澎湃地奔腾。

中国以改革开放的姿态赢得了世界信任和尊重。除了资本、技术和商品的涌入,西方的思想和文化,也为国人带来新的启示。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感慨道:“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2018年2月9日,小岗村进行了改革开放40年来首次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实现了从村民“户户包田有地”到“人人持股分红”的转变。同年,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作为惟一团体入选100名“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

改革开放的步伐一旦迈开,行进在路上的,都是实干与梦想同在的奋斗者。

2010年5月,国家设立喀什经济特区,带动西部地区协同发展;

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雄安设立国家级新区;

2018年4月14日,国务院发布指导意见,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并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改革开放的“中国精神”,带来的是让世界瞩目的“中国速度”。

2020年12月23日,中国研制的时速350公里高速货运动车组在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正式下线。“从‘和谐号’到‘复兴号’最大的不同,就是从原来的‘混血’变成了真正的‘中国血统’。”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车辆处动车科相关负责同志记得,2006年年底,最早的一列“和谐号”动车组在上海铁路局开始运营,直到现在,中国高铁从无到有、从跟跑者变成了领跑者,如今运营里程已达3.79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2020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75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14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出台268个改革方案。

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成为改革开放不竭动力的,是中国人民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

风起南海,潮涌浦江。

41年前,深圳湾畔响起改革开放的“开山第一炮”,经济特区从蛇口启航。自此,码头现、高楼起、凤来栖、百业兴。

31年前,黄浦江畔,开发开放浦东的重大决策吹响了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的号角。昔日的阡陌农田上,崛起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

深圳蛇口、上海浦东,这两个“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城市地标,不断刷新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速度”和“高度”——

41年间,深圳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创1000多项改革举措,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实干理念,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

31年间,浦东这片热土上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第一家外资银行、第一个自贸试验区等诸多“全国第一”,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高楼不断改写着上海的天际线,浦东以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高度。

伟大的实践铸就伟大的精神。深圳奇迹、浦东辉煌,见证了中国经济破冰前行、乘风破浪的奋进勃发,也将开拓创新、开放合作的理念注入中国人民的精神血脉之中。

40多年来,中国人民坚信“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始终秉持开拓创新精神,进行了一系列从理念、实践到制度的创新:从“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补充”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从“引进、消化再吸收”到“自主创新”……改革开放的中国跑出了发展的“加速度”,结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累累硕果:1978年,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200美元,中国经济总量仅占全球的1.8%;如今,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

40多年来,中国秉持开放合作精神,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改革开放的新高地越来越多:从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东部沿海率先开放到沿江、沿边和中西部内陆地区全面开放,从提出并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到成功举办三届“买全球、卖全球”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从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到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我国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并一跃成为开放型经济大国:40多年来,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增长约200倍,对外投资实现从零到千亿美元的飞跃,中国已成为100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位居世界第一。

“改革开放使中国命运彻底跳出了近代以来的‘下降通道’,中国改革,最复杂也最成功。”美国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如此评价中国的改革开放。这段“史诗般的进步”,这个“人类发展史上最激动人心的例子”,无不闪耀着开拓创新、开放合作精神力量的光芒,凝聚起中华儿女涉险滩、闯急流、破藩篱的磅礴伟力。

“我们要走一条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实施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明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开拓创新、开放合作的精神,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仍然是我们制胜的法宝和力量源泉。处于世界之变、时代之变中的中国,正以自信从容的风范于攻坚克难中书写新的奇迹——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年内首次实现由负转正,外贸进出口累计增速年内首次转正,吸引外资人民币、美元累计指标年内首次“双转正”。作为疫情发生以来第一个恢复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经济显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

改革开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

在小岗村向东南400公里的浙江省安吉县余村,从宋代起就是银矿和铜矿的开采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山里发现了优质石灰岩,村里开了三座石矿、一家水泥厂,一时炮声隆隆、车来车往。”村党支部书记潘文革说。

靠着开矿卖石土,余村一度成为全县的首富村。但过度索取破坏了环境,“对面青山上的树叶都落了一层层水泥灰。”潘文革说,2003年,余村决定封矿关厂,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绿色经济。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察,在这里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告别了污染,迎来了新生。16年来,余村已经从一个污染村,完美蜕变成了国家4A级景区。仅2020年,余村游客量将近100万人次。在这个小小山村,村民真正享受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福利。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16 年12月,浙江首次提出“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务、一次办结。改革刀刃所指的,正是饱受群众诟病的“办证长征”。

人民是改革开放的根本力量,改革开放的最终目的还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发展中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

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司法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改革利刃所向,革除的是痼疾,释放的是活力,受益的是人民。

“源头活水出新安,百转千回下钱塘”。新安江,一头源自安徽,一头流向浙江。2012年,安徽携手浙江共同启动了跨省域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开创了国内跨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先河,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多赢。

“新安江模式”已在全国多地推广。如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背景之下,这一模式不断“升级”。以此为基础扎实推进河长制、林长制、湖长制改革,江淮大地水清了,林密了,山绿了。两年前,陈正茂还是个渔民,从2020年1月1日巢湖实施全域十年禁渔后,他和数千名渔民一样“洗脚上岸”,成了一名水上“环卫工人”。“现在的收入虽没打鱼捕捞高,但不必四处奔波了,岸上也有了家,孩子上学有了着落。”他说。

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老人们每餐交2元就可去村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享受可口的饭菜。2013年3月金东区尝试“居家养老”模式,短短3个月内,就建起129家村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

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40多年的改革开放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九章”计算机助力中国首次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并胜利返航、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2020年,中国取得众多重大科技成果。

历史上,中国曾多次与世界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但通过改革开放赶上了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时代潮流。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这是一条让梦想开花的中国之路,每一朵花里都藏着一个“春天的故事”,这些永远讲不完的故事汇聚起来,就是磅礴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习近平总书记用“关键一招”这个富于中国文化传统而又生动鲜活的百姓话语,深刻表达出中国共产党人和亿万中国人民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感悟,宣示了当代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信念和决心。正是靠着改革开放,不断打破束缚思想的桎梏、扫除阻碍发展的藩篱,我们成功开启了新的壮阔征程,开创了新的前进道路,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古老而又年轻的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充满希望、充满生机的新天地。阅读全文,一起深入了解改革开放精神吧。END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女排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雷锋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红旗渠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素材来源| 共产党员网

编辑 | 张琳婧 校对 | 俞 伟

责任编辑 | 孔晓茵

审核 | 陈永华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