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两弹一星”精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10-03 13:17 浏览量: 3320

精神内涵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领导人评价

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得伟大梦想。

——2020年4月23日习近平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

“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

“航天放飞中国梦”航天科普展在福建省福州市举行。

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莫干山机场的四跨标准机库,专业技术人员向小学生普及航天科学知识。

“吉林一号”高分03-1组卫星发射现场。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形成于20世纪50至70年代,是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在自主完成原子弹和氢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发射的过程中,自觉培育践行的一种崇高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突出体现,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要科学把握“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厚意蕴,使之焕发出更加灿烂的时代光芒。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人家能做到的,不信我们做不到”大力协同、勇于登攀:“集中力量、形成拳头,重点工程重点突破”。“大力协同、勇于登攀”是成就“两弹一星”事业的重要保证,充分体现了依靠集体智慧协同攻关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

“两弹一星”元勋

时至今日,50多年过去了,“东方红一号”仍在太空中飞行,“两弹一星”精神也穿越时空,激励鼓舞着我们不断朝着科技强国和航天强国的目标前进。在新时代,我们要传承好、发扬好“两弹一星”精神,继续把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和奋斗精神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中,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在继承和发展“两弹一星”精神中

永攀科技高峰

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成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辉煌标志。

  

“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在为“两弹一星”事业进行的奋斗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为了祖国的事业,他们无怨无悔。于敏说,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能把自己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事业之中,也就足可以欣慰了;邓稼先临终前仍惦记着我国尖端武器发展;还有那些戈壁滩上的无名丰碑……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动人诗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立足基点。“两弹一星”的成功进一步昭示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广大科研工作者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他们依靠科学,顽强拼搏,发奋图强,锐意创新,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他们所具有的惊人毅力和勇气,显示了中华民族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中国航天人一开始就强调了自力更生的精神。这与其说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被动选择,不如说是一种建立在清晰认知之上的主动战略抉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弹道专家余梦伦说,在导弹和卫星的研制中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案,在许多方面跨越了传统的技术阶段。“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两弹一星”的研制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据统计,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凝聚了几十个部委(院)和几十个省份的近千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智慧。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8个月。较短时间内攻克如此尖端的技术,与科研人员拧成一股绳、全国一盘棋的协作精神密不可分。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天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和天问任务,都是在新时代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取得的丰硕成果。“两弹一星”精神有着历久弥坚的生命力,必将继续引领我们去战胜艰难险阻、攀登新的高峰。“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包括航天人在内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肇始于“两弹一星”,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五号历时23天,完成了人类时隔多年之后的月球采样返回壮举;天问一号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十二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作为年轻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并且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青年突击队队长高磊说,嫦娥五号任务经历了11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对人员科技水平、团队工作作风都是一次“大考”,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设计师龙乐豪表示,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形势和新任务更要求我们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不断开创新时代国防科技工业和航天事业新局面。

“两弹一星”精神不仅鼓舞着科技工作者,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这个夏天,无论是新疆的马兰基地,还是青海的金银滩草原,都吸引了不少远道而来的游客。他们被“两弹一星”研制者的事迹所感动,被研制者的精神所感染,从中汲取着不惧任何艰难险阻,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

精神跨越时空,历史昭示未来。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奏响一曲又一曲动人凯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一起深入了解“两弹一星”精神吧!

1

END

1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击“非典”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兵团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雷锋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北大荒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美援朝精神

素材来源| 共产党员网

图片 | 王春晖

编辑 | 周 宇 校对 | 王春晖

责任编辑 | 孔晓茵

审核 | 陈永华

编辑:凌墨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