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女排精神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21-09-27 15:34 浏览量: 2800

精神内涵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2019年09月30日,习近平在会见女排代表时的讲话)

弘扬女排精神

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每逢大赛,中国女排几乎都会来到这里集训。基地里的腾飞纪念馆,挂满女排照片的冠军墙、当年训练用的护膝和球衣,仿佛穿越时光,讲述着中国女排激励几代人的光辉历程。

从“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的竹棚起步,中国女排以拼搏为梦想筑梯,用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书写了奋斗不息、为国争光的动人诗篇。

2019年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的中国女排队员、教练员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学习女排,振兴中华。”这句叫响40年的口号,激荡了无数人内心的共鸣,凝聚起奋发进取的意志。行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依然不断激发出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

中国女排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站上最高领奖台

祖国至上 团结协作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

“这是一曲振奋人心的搏斗之歌,它的主旋律,就是祖国荣誉高于一切。”1981年,一篇讴歌女排精神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传遍大江南北。

那一年,正值改革开放春风拂面。人们意识到,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体育水平,必须在各个方面奋起追赶世界。彼时,中国女排踏上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征程。在日本大阪,主教练袁伟民字字铿锵:“我们代表的是中华民族,祖国人民要我们拼,要我们搏!”

“17∶15!我们胜利啦!”1981年11月16日傍晚,当决胜局最后一个球落地,解说员宋世雄的呐喊,让无数守在收音机和电视机前的中国人热泪盈眶、欢呼雀跃:中国女排以总比分3∶2险胜日本队,七战七捷为中国“三大球”项目夺得第一个世界冠军。

孙晋芳、张蓉芳、郎平……站上最高领奖台,12位女排姑娘笑中带泪。这沉甸甸的奖杯,不仅为新中国体育揭开崭新一页,更以一股昂扬的斗志,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能行”。

当年,漳州竹棚馆洒下了女排姑娘奋斗拼搏的汗水。任凭训练条件再简陋,女排姑娘都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练就过硬本领和顽强意志。怀着坚定的信念走上赛场,不畏强手、敢打敢拼,最终为祖国争了光、为民族争了气。

酣畅淋漓的扣球,敲响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战鼓。正如1981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所说: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

从1981年到1986年,中国女排连战连胜,创下世界排球史上“五连冠”伟业。把困难踩在脚下,把责任扛在肩头,把理想化作风帆。这个英雄集体不仅擦亮竞技体育的中国名片,更成为全民榜样和时代标杆。

“爱国是灵魂,团结是法宝,拼搏是特质。” 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惊天逆转、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绝地翻盘、2019年日本世界杯的十一连胜……中国女排一次次将“不可能”变成现实。她们的可贵,不只在于征服对手,更在于战胜自我。哪怕形势再险峻,也始终保持昂扬士气,咬紧牙关拼到最后一刻。

“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郎平这把“铁榔头”一敲40年,以运动员和教练员身份两次夺得奥运金牌。在她看来,女排精神的闪光点,就是越到困难时刻,越有人站出来勇挑重担,大家越能拧成一股绳。

精神的回响跨越时空,凝聚为砥砺奋进的力量。40年前,万人空巷看女排;而今,“女排精神”屡成网络热词。从一穷二白艰苦创业,到10次夺得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中国女排生动诠释了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为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添上光彩一页。

不忘初心 愈挫愈勇

“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

中国女排有一首队歌《阳光总在风雨后》,那是陈忠和率领球队2003年重夺失去了17年的世界冠军、2004年加冕奥运桂冠后唱响的。动人的旋律,伴随着中国女排登上荣耀的巅峰,也鼓励着大家在低谷时绝不放弃。

竞技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挫折与磨难如影随形。伤病的困扰、状态的起落、成绩的沉浮……队员们从一次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比赛中,挺起“是强者就要面对所有困难”的脊梁。“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努力去赢”,塑造着这支队伍的精气神。

每一届中国女排组队时都会进行军训,从作风入手,为技术训练打下基础。40余年间,这支队伍也曾遭遇青黄不接的困顿、大赛失利的低迷。但是靠着不服输的拼劲、压不垮的韧劲,女排姑娘打赢一场场翻身仗。

无论顺境逆境,中国女排始终胜不骄、败不馁。优良的作风见证着一个光荣集体的历史写照,又激励着后人接续奋斗不断前行。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排球发展道路,把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作为“传家宝”,绘就这支光荣之师不变的底色。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平凡孕育着伟大。你们天天坚持训练,咬牙克服伤病,默默承受挫折,特别在低谷时仍有一批人默默工作、不计回报。正是因为有这么一批人,才有了中国女排今天的成绩。”

时光流转,新老交替,中国女排为何总能连创辉煌?打开国际化视野,引入科学赛训理念,让专业素养与精神力量融汇在一起,被视为女排屡屡突破的密钥。博采众长、开拓创新为女排精神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从队员到教练员,赖亚文已跟随中国女排32年。在她看来,女排精神一直在延续和丰富,尤其在2013年后,采用“大国家队”策略、搭建复合型保障团队,不仅构筑“多人打球”的良性循环,更推动了观念和机制的改革,中国女排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重新焕发活力。

这些年来,中国女排的教练员和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精气神一如既往。她们的坚守与奋起,为体育强国建设注入奋进的力量。女排姑娘在经历东京奥运会挫折之后并没有气馁,表示将继续发扬女排精神,刻苦训练、补齐短板、重拾信心,以冲击者的姿态,重新出发。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女排精神也与时俱进、不断升华。如今的女排姑娘,在赛场内外展现的鲜活形象、自信气质、开放心态,正是新时代逐梦前行的生动诠释。

“女排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社会价值,尽管中国人看待体育的视角发生了变化,但女排多年锻造的心系集体、精诚团结、矢志创新等品质,缔造出比金牌更宝贵的精神宝藏。”国际排联终身名誉主席魏纪中说。

与时俱进 接续奋斗

“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

2019年10月1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典礼上,中国女排成员乘着“祖国万岁”花车,经过天安门前,挥手向人们致意。

中国女排承载着几代人的共同记忆,喜爱女排、关注女排始终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1981年中国女排首夺世界冠军后,贺信贺电从祖国四面八方飞来,广西一位青年工人精心打造一把“铁榔头”送给郎平,女排队员的形象印上邮票和日历……人民群众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女排的喜爱之情。

当时的人民日报专门开辟“学女排,见行动”专栏。重获命运转机的大学生、走街串巷的个体户、奔向新生活的打工者,他们都从女排身上汲取精神养分,展现出昂扬奋进、敢闯敢试的时代气质。

中国女排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同频共振,不断迸发新的光彩:“五连冠”时期,女排精神映射着改革开放的时代呼唤。21世纪初期,以女排重返巅峰为契机,广大群众积极在各自岗位发光发热。走进新时代,女排精神继续焕发着强大生命力,激励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接续奋斗。

里约奥运会后,许多年轻人接过传承女排精神的接力棒。女排永不低头的倔强、愈挫愈勇的风范,被更多“90后”“00后”所认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位武汉抗疫一线的女护士,为了鼓舞自己,把中国女排队长朱婷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

国家需要精神引领,人生需要价值导航。迈上新征程,我们面临的挑战与竞争如同赛场比拼。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亿万中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锲而不舍走下去,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在各方面都强起来。实现体育强国目标,要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把体育健身同人民健康结合起来,把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同坚定文化自信结合起来,坚持举国体制和市场机制相结合,不忘初心,持之以恒,努力开创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

体育代表着青春、健康、活力,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以女排精神激荡中国力量,亿万人民同唱“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我们必将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蓝图上,续写中国奇迹,创造新的辉煌。

百年瞬间丨中国女排首次夺冠

1981年11月16日,中国女排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赛的决赛中,以3:2战胜日本队,首次夺得世界冠军。此时,中国的国门刚刚打开,整个国家正在凝聚力量,准备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无数中国人在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前听到宋世雄激动人心的解说,留下兴奋的泪水。

宋世雄:现在我们是在日本的大阪体育馆向大家播音。我们将要在这里向大家转播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比赛,中国女子排球队同日本女子排球队争夺冠亚军比赛的实况。

中国女排夺冠的瞬间

这场决赛在日本大阪举行,中国女排先以15∶8和15∶7拿下两局,但在第三局和第四局被主场作战的日本女排逆转扳平。决胜的第五局,日本队以15:14率先拿到赛点,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屏住呼吸。女排姑娘们越战越勇,最终以17:15的比分,创造了历史。

宋世雄:17-15!中国队胜利啦!队员们都跑到一起!中国队以3-2胜了日本队,以7战7胜的优异成绩,夺得了本届世界杯比赛的冠军!

1981年11月16日,成都职工观看中国女排夺冠电视节目

这也是中国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第一次将女排获胜与国家振兴联系在一起。邓颖超随后在《中国体育报》发文,号召全国各行各业都来学习女排精神。时任女排教练袁伟民在赛后讲话时激动不已。

中国女排首次登上冠军领奖台

袁伟民:三大球,原来周总理一直叫我们,什么时候能翻身。今天女排先开了个头。我们这个路程还很艰巨,明年还有世界杯,还有奥运会在等待着我们,这一次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人群聚拢在天安门广场欢呼:“中国万岁!女排万岁!”

中国女排随后连续在1982年女排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1986年世锦赛上夺得冠军,成为世界上第一支五连冠的球队。“女排精神”也从此成为中国民族精神的旗帜,成为一个奋勇拼搏、迎难而上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比赛中,中国女排队员郎平正在扣球

为祖国拼搏:女排精神述评

1981年11月16日,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七战全胜的成绩首次夺得世界冠军,以此为起点,开启前无古人的“五连冠”伟业。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女排姑娘们的顽强拼搏精神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学习女排,振兴中华”,成为一代中国人的精神印记。

2019年9月,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十三届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以全胜战绩卫冕,第十次荣膺世界排球“三大赛”冠军。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载誉回国的女排代表时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女排的喜爱,不仅是因为你们夺得了冠军,更重要的是你们在赛场上展现了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

祖国至上、团结协作

为中华崛起而拼搏

始建于1972年的福建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是中国女排最早的集训基地,见证了中国女排赢得“五连冠”的感人历程。

已年近九旬的漳州女排训练基地原主任钟家琪回忆说,当时突击建造的竹棚馆地面是三合土的,摔上去沙砾会夹在肉里,队员练完后要到医务室洗一洗,把沙子夹出来。

40多年前的竹棚馆早已不在,但老一辈排球人都记得墙上张贴的口号:“滚上一身泥,磨去几层皮,不怕千般苦,苦练技战术,立志攀高峰。”

1976年,新一届女排国家队重新组建,袁伟民出任主教练,他精挑细选的队员们,都在竹棚馆里摸爬滚打过,都在这里接受过一轮轮“魔鬼特训”。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1981年11月,日本大阪,中国女排夺得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1982年9月,秘鲁利马,中国女排夺得第九届女排世界锦标赛冠军。

1984年8月,美国洛杉矶,中国女排夺得第二十三届奥运会女排冠军。

1985年11月,日本东京,中国女排夺得第四届女排世界杯冠军。

1986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中国女排夺得第十届女排世界锦标赛冠军。

史无前例的“五连冠”,向全世界展示了团结拼搏、锐意进取的中国国家形象,空前激发了中华儿女的自豪感,极大鼓舞着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振兴中华的信心和决心。为庆贺中国女排首次获得世界冠军,《人民日报》用整个头版进行报道,并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学习女排,振兴中华。那个时期,万人空巷看女排成了一代人的集体回忆,女排姑娘们成为时代偶像,各行各业掀起了向女排学习的热潮,“女排精神”应运而生。

老女排队长孙晋芳回顾女排奋斗历程时表示,引导更多年轻人敢于担当的责任感,为祖国尽一份力,就是对女排精神最好的传承。

顽强拼搏、永不言败

中国人的精神追寻

距离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世界冠军已经过去近40年,教练、队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其间女排成绩有起有落,甚至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谷,然而,全国人民始终关注、热爱、支持中国女排,因为团结、拼搏、奋进的精神始终延续在一代代中国女排身上。

正是靠着这种精神力量,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中,中国女排在0:2落后的绝境下,上演惊天大逆转;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们愈挫愈勇,绝地反击斩获金牌。

弥足珍贵的女排精神早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追寻。

2020年3月,驰援武汉的一位“90后”女护士,在微博上晒出自己身穿画着女排姑娘朱婷漫画形象、写有“朱婷时代,与有荣焉”字样防护服的图片,引来网友点赞。她说:“在任何时候,想到朱婷和中国女排,对战胜困难就更有信心。”

钟家琪退休后,经常到漳州基地的中国女排腾飞纪念馆做义务讲解员。他说:“女排精神曾经鼓舞一代又一代人振兴中华的雄心,我们各行各业都需要这种不怕苦、不怕累、不畏困难、不畏强敌的精神,希望这种精神在女排身上一代一代传下去。”

自信自强、愈挫愈勇

女排精神历久弥新

随着时代向前发展,女排精神内涵在不断丰富。

40年前,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需要用冠军、奖牌向世界证明自己,今天的中国已经跨过那个历史阶段。当代中国人以更自信、更开放的大国心态面向世界,中国女排呈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与风采:自信自强的姿态与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然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两年前,中国女排又一次赢得世界杯冠军、享受巨大荣光时,主教练郎平这样说。

在刚刚结束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女排遭遇重挫,没能小组出线,卫冕失败。

回国后,中国女排姑娘们表示,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是队伍取得佳绩的法宝,也是队伍遭遇挫折时的精神指引。她们将继续发扬女排精神,携手奋进。

女排姑娘没有气馁,抖擞精神再出发;女排球迷没有泄气,一如既往喊加油。

40年来,中国女排最宝贵之处,在于她们以坚定强大的内心、砥砺进取的意志、从头再来的无畏,让“失败”成为下一次成功的“基石”。

中国女排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感动着新一代中国青年。

苏州17岁女孩顾夏婷自小遭遇家庭变故,性格内向的她在初中时喜欢上了打排球,并成为中国女排的球迷。她说:“女排在场上会遇到挫折、低谷,她们都坚持下来了,我觉得我也可以,女排精神感染了我。”

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女排精神,将激励全体中华儿女团结一心、不畏困难、不惧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力拼搏。

THE

END

往期推荐: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抗击“非典”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兵团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雷锋精神

百年记忆 | 中国精神之焦裕禄精神

嗨,你还在看吗?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女排精神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