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2020年大学生实践育人报告》在京发布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021-04-30 19:53 浏览量: 4023

建立科学有效的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是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团聚力研发了专业研究工具,依托社会实践“云”平台,广泛收集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数据,联合多所高校实践育人专家发布《2020年大学生实践育人报告》,全面总结社会实践概况,科学评价社会实践结果,结合高校经验提出优化建议,为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增值评价体系做出积极探索。

以下文章来源于“光明网”

原文链接:《“云”平台让学生增值评价有了“测量尺”

“云”平台让学生增值评价有了“测量尺”

几乎每个人的大学记忆中,暑期社会实践都是一份挥之不去的记忆。自上世纪80年代蓬勃发展以来,社会实践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既是第一课堂的有力支撑和延伸,也是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重要阵地和有效抓手。

  

2020年10月,教育部发布《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改革要求,明确将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评价指标体系。但由于缺少评价工具、实证数据等,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是否提升了能力、能力提升的程度如何、能力提升的路径机制是什么等问题也成为了学生成长的“黑匣子”,难以量化评估。如何在实践育人的语境中探索学生增值评价,成为摆在高校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近日,由团聚力会同来自于教育部社科中心、共青团系统、北京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西南交大、华中科技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位实践育人专家联合完成的《2020年大学生实践育人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聚焦实践育人背景下的学生增值评价,依托社会实践“云”平台,团聚力研究团队开发了适合测量大学生社会实践投入的研究工具,对2020年暑期168所高校的13200多支实践团队、65000多名同学的社会实践情况进行了全面跟踪记录,通过实践活动前测-后测的数据对学生实践收获进行了测量和数字化再现,也使得提升实践育人实效, 探索增值评价路径成为可能。

报告封面展示

数字化再现:

“脱贫攻坚”等成暑期“云”实践主题词

近年来,各校共青团依托丰富的校内外资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大学生进行政治锤炼、知识实践、技能拓展和素质养成,其内容日益丰富、形式不断拓展。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0年暑期,各高校实践团队及个人积极通过“云”调研“云”宣讲“云”支教“云”服务等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报告对其实践主题进行了数字化再现,发现4645支团队将“决战脱贫攻坚”作为关键主题词,2858支队伍以“讲述抗疫故事”为主题,1802支队伍将目光聚焦于“关注公共卫生”。此外,还有982支队伍围绕着“参与乡村振兴”开展了实践活动。

  报告指出,这说明当前实践团队能主动结合历史契机开展相关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将所学知识技能应用到实践行动中,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展现青年责任与担当,也是对此前各校团组织积极实践育人成效的积极体现。

增值性评价:

实践后学生社会责任、组织协调等核心能力显著提升

“彰显实践育人实效,要做好基于社会实践的增值评价,要从学生实践投入的视角,关注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自我开发与管理,聚焦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能力提升、态度转变和行为表现,从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来衡量学生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江嵩表示。

基于此,研究团队通过在参加暑期实践前后两次发放能力测评问卷,测量大学生各项能力的变化,用“前测-后测”循证分析了暑期社会实践的育人实效并加以分析。

  报告显示,学生共有14个能力点在暑期社会实践中获得了显著提升。其中,得到提升程度最大的十大能力分别是社会责任、组织协调、多元文化、关心他人、积极乐观、沟通表达、影响他人、批判思维、合作意识、利他精神。

  此外,在异质性分析上,报告指出,社会实践中,女生在冲突管理和多元文化两个能力点上的初始水平低于男生,但其能力增速高于男生;女生在积极乐观和影响他人两个能力点上的初始能力水平高于男生,但其能力增速低于男生。根据团队角色的不同,团队负责人的能力初始水平、行为投入均高于非团队负责人,其在团队中的角色非常重要,但不同团队角色都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能力提升。

报告目录展示

投入量表开发:

学生社会实践的投入程度与成长收获紧密正相关

在发放大学生社会实践投入问卷的同时,团聚力研究团队分期发放有关大学生能力素质、职业决策效能、心理资本等方面的相关问卷,开发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投入量表,将其制作成线上调查问卷,针对在线活跃的同学邀请填写,并持续观测参与社会实践前后以及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和收获。

  数据分析表明,学生实践投入及其乐于参与、全力投入两个子维度,均与沟通表达、积极乐观、批判思维、关心他人、影响他人、合和共生等核心能力的提升显著正相关。如211院校在读大学生实践投入得分和能力提升得分均显著高于非211院校在读大学生,团队负责人的行为投入显著高于非团队负责人等。

“这说明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的投入程度与其成长收获紧密正相关。”团聚力研究团队负责人宋洪峰教授表示。

多措并举:

提升学生社会实践参与度与有效性

基于以上研究发现,如何更好促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并从中受益,团聚力研究团队提出了有效建议,并对相关高校的经验做法进行了总结推介。

  在加强宣传教育方面,报告建议高校通过政策宣讲会、借助校园网站、微信推送等方式及时发布社会实践有关信息,使学生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价值性,引导形成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态度。如重庆大学通过评选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社会实践优秀调研报告等优秀典型,广泛运用各类媒体和宣传手段,大力开展学生社会实践先进事迹宣传,提高社会实践的认知度、接受度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

  在保障资源方面,报告建议高校通过开展社会实践辅导课程、建立长期稳定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方式做好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如西安交通大学搭建“校地企媒”协同育人模式,整合学校与地方、企业和媒体资源,同陕西省12市、区签署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合作协议,每年选派400名优秀大学生赴陕西省各市、区及其所辖乡、镇(或街道)基层党政机关见习实践、挂职锻炼或就业。西南交通大学对实践育人工作中涉及的经费和物资保障,加大倾斜支持力量,确保专款专用。

  此外,在提升实践体验方面,报告建议高校合理利用网络工具加强对社会实践过程的监督与指导,实时了解社会实践项目的进展情况,并及时做出指导。在增值评价方面,报告则建议高校在社会实践组织实施的各个阶段及时反馈能力提升与对标情况,做好认证、评价与表彰工作,让成长随时看得见,善用绩优事例激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

 “高校共青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聚焦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推进“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取得良好的育人效益。” 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秦涛教授说。

 针对实践育人成效的进一步提升,相关专家也提出积极建议。

原团中央学校部李骥认为,实践育人在未来必须顺应四方面变化:“一是经济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特别是科技革命对社会生活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二是高等教育日益丰富重要的职能以及改革发展带来的新要求、新模式;三是青年学生更加鲜明的与众不同的新特点和更加增长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四是实践育人自身的内涵功能变化和综合性、系统性、精准性、专业化等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增岽认为,实践育人工作应该坚持借力融媒体平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是新时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有效性、时代感、吸引力的必要手段。构建名家讲师全参与、课内课外全覆盖、线上线下全互动的立体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部分核心观点展示(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部分核心观点展示(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获取完整报告,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链接

团聚力研究团队将于近期启动《2021年大学生高校实践育人报告-高校实践育人案例集》的编纂工作,面向高校征集优秀实践育人案例,期待大家参与!

如需下载《2020年大学生实践育人报告》,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邮箱,后续小编将以邮件方式向您发送报告。

编辑:葛格

(本文转载自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