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舒烈林师兄访谈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
2022-03-06 12:15 浏览量: 2777

被访校友:舒烈林

入校时间:2017级岭南学院国际工商管理硕士

工作单位:贵州省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

职务:江县加榜乡污页村党支部副书记

校友简介:岭院2017级MBA校友,2019年8月回黔东南州工作,到岗后直接下派到从江县加榜乡污页村扶贫一线任职村党支部副书记,已历时2年。在当地参与了贵州省也是全国最后一批深度贫困县的脱贫工作。

目前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处工作,担任污页村党支部副书记。

2021年9月10日,我们采访了2017级岭南学院IMBA校友舒烈林。舒师兄毕业后参与了贵州省的选调,到从江县加榜乡污页村扶贫一线任职村党支部副书记,是全国完成脱贫攻坚历史性任务中坚守到最后的一批基层领导之一。我们小组从党员价值观、基层工作状况、学校精神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等多个方面对舒师兄进行了全方位的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舒师兄的家国情怀,他也完美践行了岭南学院“作育英才 服务社会”的院训

01

立志与实践

舒烈林师兄本科毕业后,在金融行业工作了几年,之后修读了岭南学院的IMBA。毕业后,他参与了贵州省的选调工作,目前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发展改革委,到基层直接对口扶贫一线,并任职村党支部副书记。

对于这个人生选择,舒师兄从自己为什么要成为党员开始,介绍了自己职业选择背后的精神动力。舒师兄是贵州人,在读大学之前,他对社会还了解不多,都是看电视和新闻报道,没有切身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创造了多么大的经济奇迹。2008年,舒师兄来到中大读书,才切身体会到祖国改革开放给珠三角带来的巨大经济成就和社会变化。眼界的拓宽,让舒师兄成为了一名希望加入改造中国经济社会的伟大事业中的“热血青年”。在此过程中,中大也对师兄的精神品质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大开放、包容的环境让师兄有更多的机会思考、探索和尝试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路径,中大培养人才的学校氛围也让师兄勇于肩负民族复兴使命,想为国家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对于最终选择加入基层工作,师兄结合自己前十年的经历对我们娓娓道来。毕业后师兄加入金融行业,几年间年薪就高达数十万。在此过程中,师兄不断看到国家的进步,而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也不断鼓舞着师兄。在岭南IMBA毕业后,贵州省选调的橄榄枝给师兄提供了回到故土、为家乡发展出力的机会。在采访过程中,采访小组感受到了中大的求学经历对于师兄的深刻影响,尤其是毕业多年后,师兄仍然关心学校的发展,对中大近年的变化十分了解。

随后,寻访小组开始询问师兄的扶贫工作具体内容。师兄着重介绍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是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超过当年全国扶贫标准,即为达标;“两不愁”就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就是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此外,舒师兄也从基层民主建设、社保体系建立、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介绍了村子里的改善情况。在师兄带领的干部同志们的努力下,加榜乡污页村实现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从师兄的介绍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一个中大人、一个共产党人身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崇高的使命感。

02

困难与成就

有道是“脱贫”要“攻坚”,身为一个扶贫干部,舒师兄在工作上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据他描述,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生活条件上的不便、语言上的不通以及政策传达上的不顺。师兄在从事这份工作之前,曾在大城市生活打拼多年,已形成对大城市便捷设施的依赖。而今所任职的污页村距离乡镇政府有一个多小时车程,到乡镇开会和采购生活物资不便,常常是自己动手下厨,生火做饭。尽管如此,师兄认为,既做了“服务社会”的决定,便做好了在基层锻炼的准备,牺牲些便捷无足轻重,更笑谈“山间野趣亦别有一番风情”。

再者,苗族的方言也曾在工作执行上带来不便,所幸普通话已经较为普及,再稍稍学一些关于问候、吃饭的方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还有就是推行扶贫工作时遇到的一些困难。他说道:“脱贫攻坚是一项全国性工程,我们首先要理清、吃透上面下达的政策,然后将其向民众正确转达,辟除不实谣言,再就是和各部门沟通,整合社会、企业资源,落实民生工程。”可以说,像舒师兄这样的扶贫干部,就如一个搭桥人,构建起政府、社会组织和民众之间的联系。

尽管工作上会遇到诸多不便,但师兄也从这份工作中收获到了许多。谈及印象比较深刻的经历时,师兄给我们分享了他在2020年11月份主持的一场300多人的聚餐。聚餐中,村民们通过知识竞答等环节畅所欲言,将他们对扶贫工作的认识、想法一吐为快。不少自然寨的民众不但把他们的芦笙队拉来助兴,还唱起苗歌表达他们对政府、对驻村干部的感激之情。

其中一位老村长的发言给师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说:“自从你们来了之后,村里的自来水有了,村里的路灯更亮了,高位消防水安装好了,污水处理项目马上要动工,基础设施弄好了,道路路基也都变好了,党和国家的政策真是好,感谢你们单位,感谢你们驻村工作人员。”

这些反馈给包括师兄在内的许多驻村干部以成就感、归属感,让他们完成从“客家人”(指村子的外来人口)到“自家人”的这种身份认同的转变。师兄在采访中深情地说道:“我记住了绝大部分村民。有些小孩在我来的时候才刚出生,现在已经能跑能走,见面时还一口一个‘舒支书’地叫我。那些时刻,我深深地感受到我对这个村子的归属感,以及这份工作给予我的自豪感与成就感。”

03

使命与传承

师兄还谈到工作之外的人和事对于他职业选择的一些影响。舒师兄的外公是村党支部书记,几十年的老党员,而爷爷是民兵连长,尽管师兄没有与两位老人长时间相处,但老人们为国家社会做贡献的事迹还是烙印在师兄的心中。另外,师兄的两位舅舅身为退伍老兵,对后来选择经商一事颇为遗憾,言语中也会潜移默化地引导小辈更多为社会效力。除了家族一脉相承的使命感,师兄还感慨当前中国焕然一新——在“反腐”“打假”等一系列雷霆整治后,现下的社会政通人和,政治清明。这种局面激励了很多像师兄这样的有志之士投身于新中国的复兴进程,在这平凡而崇高的扶贫岗位上兢兢业业,为民服务。

谈到当下年青人的职业选择时,师兄对当前越来越多大学生想要扎根基层,为祖国的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现象持肯定态度。同时,他也指出做好一名基层干部,首先要有公利心——执政为公,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同时,还要做好三方面准备:思想上,要做好接受基层锻炼的准备。不能一边想着赚钱,一边又想拽着铁饭碗不放;身体上,要做好吃苦耐劳的准备。要常锻炼,有一个好身体应对高强度的工作;生活上,要做好克服农村设施不完善等困难的准备。此外,师兄还给我们分享了许多人生的阅历和经验,指导我们如何在当前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不忘初心。他对我们说道:“凡事要谋定而后动。在尚未做好准备时,不妨多等等;而一旦下定决心改变角色,就要心无旁骛,切莫三心二意。”

通过和舒师兄的交流,我们不但得以窥探到国家“脱贫攻坚”过程的冰山一角,也对基层干部的日常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更为重要的是,在师兄的身上,我们感受到了一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身为新一代中国青年,我们也必将传承这种信念,投身于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

来源:岭南学院校友中心

采访人:蔡晓青、李晋杰、范唯、黄皓岚

文:李晋杰 范唯

排版:马伊荷

编审:程锐敏初审:陈菊红

审核:樊峰会

审核发布:黄毅

编辑:刘蕊

(本文转载自 ,如有侵权请电话联系13810995524)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MBAChina立场。采编部邮箱:news@mbachina.com,欢迎交流与合作。

收藏
订阅

备考交流

免费领取价值5000元MBA备考学习包(含近8年真题) 购买管理类联考MBA/MPAcc/MEM/MPA大纲配套新教材

扫码关注我们

  • 获取报考资讯
  • 了解院校活动
  • 学习备考干货
  • 研究上岸攻略